1、胡腾、胡旋和柘枝舞是从中亚地区的康国、石国等传入中原的健舞,唐代风靡长安及各地,到中晚唐已被看作是中原固有的舞蹈。材料说明唐代盛行的舞蹈( )
A.吸收了周边民族的精华
B.显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C.风靡和传播到世界各地
D.民族之间的隔阂逐渐减少
2、北宋时期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
B.人才辈出局面的出现
C.武将跋扈现象不得人心
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3、在某一历史情景剧中,王小华同学扮演的是力劝宋朝皇帝宋真宗御驾亲征的宰相,他扮演的历史人物应是( )
A.寇准
B.包拯
C.岳飞
D.韩世忠
4、唐朝诗人评价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其中提到的“河”是
A. 黄河
B. 长江
C. 大运河
D. 淮河
5、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运河 D.隋朝灭亡
6、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皇权进一步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7、留下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8、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黄巢起义
9、昆曲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它在明朝万历末期成为一个全国性剧种。此时期的昆曲代表作是
A.《桃花扇》 B.《牡丹亭》 C.《红楼梦》 D.《长生殿》
10、口号是特定历史的浓缩。“打倒一切”“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1、历史叙述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和主观评述。下列属于主观评述的是
A.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B.宋太祖在各地州县设置通判
C.宋太祖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D.宋太祖重文轻武的政策抑制了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现象
12、民族英雄是指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我们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B.抗击东南沿海的倭寇
C.率军反击沙俄侵略 D.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叛乱
13、贺兰山下有一处被称为“神秘的奇迹”和“东方金字塔”的美丽圣地。11 世纪时,这里建立了一个神秘的王朝叫什么?建立这个政权的首领是谁
A.北宋——赵匡胤 B.辽——阿保机 C.西夏——元昊 D.金——阿骨打
14、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首先创立进士科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15、如下图是苏州某纪念馆墙壁上的一幅人物画像,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此纪念馆纪念的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房玄龄
16、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感慨不已,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材料表明武则天
A.爱惜人才
B.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C.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D.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17、明朝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了突出的成就,以下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18、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朝盛世时期经济繁荣的是
A.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D.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19、西藏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元朝设置 管理西藏。( )
A. 西域都护 B. 三司 C. 驻藏大臣 D. 宣政院
20、唐朝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能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A.遣唐使来中国 B.玄奘西行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 D.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1、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___________时最后完成。
22、我国古代文艺昌盛,异彩纷呈,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完成列举。
(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其诗有“诗史”之称的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是________。
(2)书法《九成宫醴泉铭碑》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它出自于唐代书法家________之手。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词风豪放,报国情切,它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________。
(4)关汉卿名列“元曲四大家”,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5)“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出自于著名章回体小说《________》。
(6)清朝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后来在徽调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他戏剧的优点,形成了我们的“国剧________。
23、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 。
24、(1)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且其作品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____。
(2)“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评价的是宋代词人____。
(3)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品是_____。
(4)关汉卿是元杂剧的杰出作家,他的______是一部到今仍“感天动地”的伟大作品。
(5)清代的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的是曹雪芹的_____。
25、安史之乱影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____的局面。
26、根据提示的人物,写出对应政权。
(1)耶律阿保机
(2)元昊
(3)完颜阿骨打
(4)铁木真
27、唐末爆发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________率领下,建立大齐政权。
28、________年10月,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29、“开元盛世”
(1)原因:①稳定政局;②________;③重用贤能(_________和______);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整治,_______;_________,改革税制;_________,编修经籍。
(2)结果:当时政治_______,经济_______,国库_______,民众________,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_______,进入________,历史上称为________。
30、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是________、________。
31、
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女真族 吴道子
诗圣 元昊
党项族 阿骨打
3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相对应的人物
(1)唐朝时西行天竺,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_______
(2)南宋抗金名将_______
(3)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_______
(4)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领导者_______
(5)统一蒙古草原_______
33、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政治制度的变革一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故常与知州争权。
——《宋史》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一说科举的“创新之处”和“最大合理性”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设置通判的目的。为控制地方财赋宋朝还设置了什么官职?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和西藏地区的管理机构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采取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这些制度变革的历史给我们今天国家建设带来了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