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广元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国家的团结和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下列少数民族首领中,第一个完成了全国统一的是( )

    A.铁木真

    B.努尔哈赤

    C.皇太极

    D.忽必烈

  • 2、《元史·地理志》中记载,元朝“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材料表述的是

    A.元朝国力强盛

    B.元朝疆域辽阔

    C.汉唐疆域狭小

    D.汉唐国力强盛

  • 3、某学者说:“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爱戴”是因为

    A.与吐蕃订立友好盟约

    B.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 4、“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骤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A.宋太宗

    B.宋太祖

    C.唐太宗

    D.唐玄宗

  • 5、元杂剧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唐宋诗词的繁荣   B. 关汉卿等一大批剧作家的出现

    C. 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   D. 元朝政治的黑暗

  • 6、在我国古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代

    D.元朝

  • 7、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理清历史发展线索,以下朝代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隋、唐、五代十国、元、宋、明、清

    B.隋、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

    C.隋、唐宋、五代十国、元、明、清

    D.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 8、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北宋东京城内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A.市

    B.坊

    C.勾栏

    D.瓦子

  • 9、对《唐朝人口统计表》(见下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朝人口呈不断上升趋势

    B.唐太宗开明统治利于人口增长

    C.武则天时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唐玄宗前期人口继续增长

  •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历史上称为

    A.开皇之治

    B.贞观遗风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 11、“天工开物岂无形,点化胶泥胜汗青。”“路迷端倚司南驾,金换还随过海舟。”“阶前爆竹作惊雷,从俗何妨进酒杯。”“焙干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金曾不疑。”这八句诗分别描写的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依次描写的是

    A.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造纸

    B. 造纸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

    C. 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纸

    D. 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

  • 12、当今中国,“金榜题名”仍然是学子们的梦想……所衍生出来的独特的“状元文化”等一批次生文化,在民间更是经久不衰、越来越显示出极强的文化生命力。材料反映的信息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九品中正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征辟制

  • 13、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下列关于这一时期半坡原始居民说法有误的是(  )

    A.半坡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建筑

    C.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D.半坡人主要种植粟

  • 14、唐朝灭亡后,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   )

    A. 文人 B. 诗人 C. 武将 D. 商人

  • 15、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A.南朝

    B.唐末

    C.五代十国

    D.南宋

  • 16、下列选项标志着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的是

    A. 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并正式赐予他“达赖喇嘛”的封号

    B. 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C. 1727年,清朝雍正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D.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第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制和法规。

  • 17、正确使用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看下面年代尺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A.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元朝 B.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C.1276年铁木真建立元朝 D.1368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 18、“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名为《传说》的歌曲中的主人翁成吉思汗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 )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修筑长城

    D.统一全国

  • 19、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不能选拔真才实学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恩荫世袭废除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弟子入仕无门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受到仕人追奉

  • 20、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好读物,阅读下列连环画,能够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宋元时期陆路:陆上_______,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_______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代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_______、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 22、_____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______,史称_____

  • 23、道光年间形成的新的剧种是________,以后被称为________

  • 24、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3世纪时,传入_____________,之后传到日本和东南亚,又经_____________传到波斯,后来经过___________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 25、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是________;隋唐以来选拔人才的标准是________;隋炀帝设立________,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武则天创立了________制度;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答卷的格式采用________形式,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内容解释必须以朱熹的《________》为标准。

  • 26、读下列图片,将对应书籍名称的代码填入答题卡。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

  • 27、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隋朝打破了世家门阀独揽政权的局面,开创了________,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隋唐时期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的革新措施是_______,此举大大提高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水平。

    (3)宋朝时为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实施________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安定。

    (4)元朝时某项制度影响深远,今天的安徽省就受此制度影响,这项制度就是_________

  • 28、重文轻武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____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宋太祖有意重用____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_____

    (3)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_____

  • 29、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宪法,它颁布于____________年。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迈进。

  • 30、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

    关汉卿   郾城大捷

    李时珍   《窦娥冤》

    曹雪芹   《本草纲目》

    李白   《红楼梦》

    汤显祖   诗仙

    杜甫   《牡丹亭》

    岳飞   诗圣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杨《中国人史纲》

    (1)隋朝选拔人才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意义。

    材料二 贞观前期,唐太宗君臣以安民恤人、兴致太平为主要目标,发挥中央各级管理机构的作用,运用政治体制来保证决策和政令的正确制定,使“广纳贤良”的政治方针得到具体落实。太宗一朝,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风。群臣进谏、太宗纳谏中很大部分,诸如止徭役、息征战、戒奢纵、“取信于民”、“居安思危”等等,反映出贞观之治的核心思想。于是,就有了开明的“贞观之治”,为唐代的全盛开辟了道路。8世纪《贞观政要》编成,不仅历代帝王推崇,一般士大夫文人乃至僧道也喜欢读它。大约在9世纪,《贞观政要》又传到新罗、日本等国,被列为王室、幕府的政治教材。

    ——摘编自袁行霈、楼宇烈等《中华文明史》

    (2)下列对“贞观之治”的认识,来源于材料二的标识为“正确”,与材料二无关的标识为“错误”。

    ①贞观时期唐太宗的治国策略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_____

    ②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良”之臣。_____

    ③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唐朝社会进入全盛时期。_____

    ④中华文明中的传统政治理念对后世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_____

    材料三 盛唐时期的部分文物

    (3)材料三中的文物,能从不同方面印证盛唐气象。请参照范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对图二、图三、图四的解读。

    范例:图一:《礼宾图》呈现的是唐朝鸿胪寺官员接待东罗马帝国、高丽等使者的情景,见证了唐朝的博大开放(开放的对外政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