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开放与交流使大唐文明更加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玄奘西行

    ②鉴真东渡

    ③设市舶司

    ④遣唐使来访。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2、玄奘大师曾大量印刷普贤菩萨像,散施四方。这种印刷方式应是

    A.拓石

    B.活字印刷

    C.雕版印刷

    D.激光印刷

  • 3、观察下图,图片反映的机构设置的历史意义在于

     

    A. 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B. 是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C. 新疆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D. 是中央王朝首次在东北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 4、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 5、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雍正帝时设置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军机处

    C.锦衣卫

    D.丞相

  • 6、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是在

    A.“三不”政策调整后

    B.“九二共识”达成后

    C.汪辜会谈开展后

    D.八项主张提出后

  • 7、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比较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数量最多时达120多万。这一制度

    A.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B.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 8、唐朝灭亡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实质上是

    A.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对立

    C.十国鼎立的局面

    D.地主豪强势力发展的结果

  •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占城稻是从朝鲜引进的

    B.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C. 北宋商业繁盛,出现了早市,夜市和草市

    D. 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 10、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统一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政权的并立

  • 11、某纪念馆悬挂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此馆纪念的人物是

    A.魏征

    B.姚崇

    C.李白

    D.杜甫

  • 12、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所说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成吉思汗”指的是

    A. 忽必烈 B. 铁木真 C. 文天祥 D. 阿骨打

  • 13、下列物品中,属于明朝引进的是(  

    ①玉米②核桃③花生④占城稻⑤甘薯⑥马铃薯

    A.①③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②⑤⑥

    D.②③④⑥

  • 14、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记述的是( )

    A.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历史 B.秦朝到五代的历史

    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战国到北宋的历史

  • 15、“宋朝初年的□□□□政策,防止了藩镇割据历史重演,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空格处填写的内容是(  )

    A.削弱兵权 B.重文轻武

    C.重视科举 D.取消纳谏

  • 16、某剧组拍摄电视剧《康乾盛世》,不能出现的场景是

    A.粉碎大、小和卓叛乱

    B.开馆纂修《四库全书》

    C.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D.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 17、元朝建立后,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御史台

    D.枢密院

  • 18、唐太宗时,奠定了“贞观之治”基础的两大政策是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

    ③修改完备法律

    ④虚心纳谏

    A. ①④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 19、1553年,哪国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

    A.葡萄牙 B.荷兰 C.沙俄 D.西班牙

  • 20、唐太宗在位20多年,被唐太宗称为他的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的人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_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_________业兴起。

  • 22、西汉文景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治世局面,史称“________”;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________

  • 23、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_____,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 24、宋朝的__________政策防止了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情况;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在地方设置__________以控制地方财赋权。

  • 25、元朝建立的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________

  • 26、明朝时,著名的书法名家是________

  • 27、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其中________是世界工艺的珍品。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期,著名的瓷都是________

     

  • 28、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________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政策:宋太祖有意重用______________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____________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_______。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3)作用: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__________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 29、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后进入福建、广东等地,消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 30、人口的增长

    (1)人口增长:明朝鼎盛时全国人口达到________亿多。

    ①原因:清朝前期,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________

    ②表现:到________时,全国人口已达到1.5亿;____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2)影响:由于人口快速增长,有些地方密度加大,________矛盾逐渐突出;垦荒使很多天然________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________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写出三位唐代著名的诗人。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图片及材料

    (1)据材料一,请按顺序写出图一、图二两种农业工具的名称。并概括分析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

    材料二  江南运河奠基于春秋晩期,至隋代正式修成。远河通航后,改善了江南地区的水陆交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唐朝统治集闭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使江南经济在隋末一度受挫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宋代以来,北方经安史之乱后,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凋敝,而在相对稳定的江南,经济却愈益发达,逐渐成为两宋国家的财政支柱。

    ——改编自《苏州史纪·古代》

    (2)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储”,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3)甘薯和玉米在何时引入中国?据材料三及所学,请分析其引入的作用。

    材料四  清朝前期人口和粮食产量

    时间

    人口总量

    粮食总量(斤)

    人均耕地(亩)

    人均粮食(斤)

    1662(康熙2年)

    约0.98亿

    1163.7亿

    6.88

    1183

    1795(乾隆60年)

    约3.01亿

    2576亿

    2.14

    867

     

     

    (4)概括材料四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这种现象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