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教,它盛赞的是中国的瓷器。中国瓷器史上辉煌的时代是
A.隋唐 B.五代十国 C.宋代 D.明清
2、郭沫若有诗赞扬唐代高僧鉴真:“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
A.朝鲜
B.日本
C.大食
D.天竺
3、昔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社会治安混乱 B.国民素质不高 C.人民法制观念淡薄 D.刑法严酷
4、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宋朝在文学方面表现突出的是:
A.诗歌 B.词 C.小说 D.戏剧
5、想要研究唐朝时西域和西亚的历史,我们要查找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金刚经》 D.《贞观政要》
6、明末农民战争中,称“闯王”的是
A.吴三桂
B.李自成
C.张献忠
D.高迎祥
7、经典诗词的鉴赏与评析是古诗词社团的特色活动之一,它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下图文字所示作品的文学体裁是
A.赋
B.诗
C.词
D.曲
8、现今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我国古代主要是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员,下列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明太祖 D.武则天
9、“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皇帝的话反映了清朝政府的什么政策
A. 清朝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B. 清朝统治十分巩固
C. 清朝商品经济的发达
D. 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10、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当时,负责管理今天台湾地区的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中书省
C.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
11、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最难的步骤是比较项的选择,比较时比较项要一一对应。如果要对“北宋与辽议和”与“北宋与西夏议和”进行比较,下列比较项中比较出的“相同”点不准确的是
A. 都是北宋送给对方“岁币”
B. 都是北宋向对方“称臣”
C. 有利于边境的贸易与开发
D. 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12、17世纪末,沙俄妄图使准噶尔成为他们的殖民地,不断给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提供军火和派遣特务,结果噶尔丹在内蒙古地区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噶尔丹这一行为表明了他试图( )
A. 维护民族团结 B. 制造国家分裂
C. 抵御外来侵扰 D. 归顺清朝统治
13、清朝初期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的重要,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们大力推行
A.发展对外贸易 B.生产工具改革 C.垦荒政策 D.户籍改革
14、习近平强调,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下列事件哪个不属于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D.雅克萨之战
15、《蒙古秘史》记载了12世纪蒙古高原的状况,“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的历史人物是
A.铁木真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16、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繁荣,下列名人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关汉卿——《三国演义》 B.罗贯中——《水浒传》
C.施耐庵——《西游记》 D.曹雪芹——《红楼梦》
17、一次殿阁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中有没有请客,客人是谁,宋濂一 一如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地说:“你没有欺骗我。”朱元璋如此清楚宋濂的行踪是因为他设立了( )
A.三司 B.东厂 C.锦衣卫 D.西厂
18、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维
19、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强化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专制集权的强化
20、西夏统治者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模仿汉字创制“方块文字”,命人翻译了大量的汉族书籍,对俘虏到的汉人一律重用,这些措施使西夏的社会生产有所发展。这些措施体现了( )
A.澶渊之盟推动西北地区的发展
B.少数民族与汉族一直和平相处
C.少数民族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
D.少数民族学习中原的生活方式
21、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________、后晋、后汉、________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_______,史称“________”。
(2)实质:唐末以来________局面的延续。
(3)表现: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________,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4)影响: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5)最终趋势: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____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22、“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________、________。
23、南宋时期,我国的制瓷中心在________。
24、唐太宗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___”;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元朝实行________,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奠定了后世行政区划的基础。
25、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______,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
26、按要求组合搭配
(1)将下列人物前的字母序号填入右边相对应的括号里
(2)将下列文学艺术成就前的字母序号填入右边相对应的括号里
27、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________位,我国的几次铁路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营运效率。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28、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称为“______”。
29、代表中国古典小说最高成就,且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________。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答案。
(1)唐朝时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力的是____________。
(2)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_____。
(3)在中国元朝生活了17年,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旅行家是____________。
(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____。
31、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习历史就要在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中寻找历史真相。
材料一 (唐)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遥想当时开元盛世年间)。
小邑犹藏万家室(小县城里也有万户人家),稻米流脂粟米白(丰收的稻米泛着白玉光),公私仓廪俱丰实(公家私家的粮食存满仓)。”
(唐)杜甫《垂老别》
万国尽征戍(全国男子应征入伍去参战),烽火被冈峦(叛乱的烽火已弥漫了山峦)。
积尸草木腥(尸体堆积如山草木也变腥),流血川原丹(流血把河流平原都染红了)。
(1)材料一中杜甫的两首诗描写了同一位皇帝在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情景。这是哪一位皇帝?
(2)《忆昔》和《垂老别》分别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社会情景?
(3)造成《垂老别》中所描述情景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元)刘因《白雁行》
“北风初起易水寒(蒙古势力初次南下占领河北),北风再起吹江干(再次南下占领整个长江以北)。
北风三起白雁来(三次南下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寒气直薄朱崖山(蒙古大军直逼崖山灭掉南宋)。
乾坤噫气三百年(宋朝政权生存了三百年之久),一风扫地无留钱(如风扫落叶般没有一丝残留)。……”
(元)虞集《挽文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南冠无奈北风吹(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势力如北风般劲吹日益横骄)。
子房本为韩仇出(张子房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宁知汉祚移(诸葛亮虽鞠躬尽瘁,但汉家终于灭亡他岂能料到)。……”
(4)材料二刘因诗中“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5)材料二虞集《挽文丞相》,文丞相指的是谁?有人说文丞相的活动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应该否定,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文丞相?
材料三 (清)纪昀《凯歌十六首其六》
“满耳秋风入短箫(秋风中耳畔回响着箫声),黄榆叶落草萧萧(黄榆叶落草原一片萧瑟)。
回部已破无征战(回部已被平定再无战乱),只向高原试射雕(再来高原无非打猎射雕)。”
(6)纪昀的这首诗歌颂了乾隆皇帝的哪一历史功绩?说一说这件事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一把心肠论浊清”
——清·胡中藻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清·沈德潜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清·世臣
“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
——清·徐述夔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鸣听转明。”
——清·方芬
(7)材料四中的这些官员或者诗人因为写了这些诗,全部被乾隆皇帝被下狱或者处死,甚至满门抄斩。这种冤狱被称为什么?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32、列举为削夺地方割据势力,北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3、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摘编自袁行需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乾隆皇帝曾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 下图是我国古代中外交往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2个唐朝对外交往的重要史实。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在对外交往上采取的政策,并概括这一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
(3)指出材料三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目的和最远到达的地方。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给我们的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