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贞观二年,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库。”据此可以推断出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
A.天大旱,人多饥乏
B.凡理国者,务积于人
C.人多,仓库盈溢
D.不怜百姓,而惜仓库
2、唐朝有一座城市,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这座城市是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成都
3、探寻历史的因果关系,才能对历史进行正确的合理解释。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原因 | 结果 |
A | 隋文帝励精图治 | 推动“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 |
B | 元昊发展农牧经济 | 推动了契丹族的发展进步 |
C | 宋太祖在地方设置通判 |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
D |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 | 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
A. A
B. B
C. C
D. D
4、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实战是在( )
A. 西汉末期 B. 三国时期 C. 唐朝末年 D. 宋朝初期
5、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
A. 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 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C.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6、军机处的设立表明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设立军机处的清朝皇帝是
A. 顺治帝 B. 康熙帝 C. 雍正帝 D. 乾隆帝
7、如图所示为宋石刻《中国最早的城市平面图——平江图》。西北角的“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只有坊名,没有坊门、坊墙。图文信息说明当时的苏州城
A. 市坊界限严格分明
B. 草市遍布城内各处
C. 市坊界限已被打破
D. 海外贸易繁荣兴盛
8、下面图片反映出唐代社会的
A.经济繁荣
B.开放包容
C.男女平等
D.重文轻武
9、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北方和南方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
A.水稻胡豆
B.粟水稻
C.粟小麦
D.水稻玉米
10、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意思是:大运河往北可以通到河北经营渔业,往南可以通到扬州经营运输,其利用价值是很丰厚的!)这说明
A.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
B.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
C.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巩固隋朝的统一
D.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11、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12、宋代金属冶炼业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下列哪一金属的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
A.铜
B.铁
C.黄金
D.锡
13、清朝文字狱最严重的时期是在
①顺治帝时期
②康熙帝时期
③雍正帝时期
④乾隆帝时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4、南宋时,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是( )
A. 开封 B. 临安
C. 大都 D. 长安
15、11世纪前期,西夏建立。它的建立者是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赵匡胤
D.元昊
16、德国哲学家康德在题为《中国》的口授记录中介绍中国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就其长度而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起止点应该是 到北京。
A.扬州
B.上海
C.洛阳
D.杭州
17、五代十国时期,北方黄河流域最先出现的政权是( )
A. 后梁 B. 后周 C. 吴 D. 闵
18、观察下面的两幅图片,其相关事件的内在联系是
A.三大改造为“一五计划”奠定了制度基础
B.土地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保证了工业化成就的取得
D.土地改革为社会主义法制成就的取得提供了经济基础
19、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A.郭守敬 B.蔡伦 C.毕昇 D.祖冲之
20、据所学知识,下图中“?”处应填写
A.平定噶尔丹的叛乱
B.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C.打击东北女真贵族
D.扫荡东南沿海倭寇
21、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应的事物名称
(1)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2、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
23、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________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_________”,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________”,流传四方。
24、安史之乱过程:____年,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亡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____。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____年被平定。
2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提示写出书籍名称。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_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________
(3)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________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5)清代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著作是:________
26、统治:金太祖模仿______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知识点2 金灭辽及北宋
27、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为________。
28、郑和下西洋从________出航,最远到达的地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9、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_________;明朝长城西至_______。
30、明朝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________。
31、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吴承恩 《西游记》
司马光 《窦娥冤》
罗贯中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三国演义》
李白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宋应星 《静夜思》
32、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隋灭陈统一南北的时间——
(2)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3)宋代从越南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
(4)宋代出现的纸币——
(5)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33、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
材料二 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为例,分别说明“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
(4)综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政府是从哪些角度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