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理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一位同学为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按劳分配、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他的学习课题是( )

    A. 明治维新 B. 罗斯福新政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国有企业改革

  • 2、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史实与此表述不相符的是

    A.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B.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C.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两宋时期,南方的造船业成就非常突出

  • 3、公元628年的秋天,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茫茫的西行之旅19年的时间,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他的身影,这位唐代僧人是

    A.张骞 B.鉴真 C.法显 D.玄奖

  • 4、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下图“隋朝大运河”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①它的中心是洛阳

    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

    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它有效地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5、《元史·地理志》中记载,元朝“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材料表述的是

    A.元朝国力强盛

    B.元朝疆域辽阔

    C.汉唐疆域狭小

    D.汉唐国力强盛

  • 6、下图是苏州枫桥铁铃关,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六年( 1557年)。阁楼的提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与此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岳飞抗金 B.戚继光抗倭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7、宋朝时,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许多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宋朝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 蕃市

    B. 瓦舍

    C. 市舶司

    D. 蕃坊

  • 8、清朝只允许“广州十三行”对外经商,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政策是(  

    A.文化专制政策 B.对外开放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开明的民族政策

  • 9、王应麟在《三字经》中写道:“迨至隋,一土字。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以下史实出现在其中的有

    ①隋朝实现了统一   ②科举制度在隋朝时建立   ③隋朝的灭亡   ④李渊建立唐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元朝设立的专门管理西藏地区军政事务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中书省

  • 11、“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西北各部首领,献号“天可汗”给唐太宗的原因是

    A.他主张对外开放

    B.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C.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D.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 12、下面哪项反映了唐朝由盛到衰亡的过程(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 13、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项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建立行省制度

    C.设立军机处

    D.设厂卫特务机构

  • 14、宋金和议的影响正确的是

    A. 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 B. 宋向金称臣

    C. 形成了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D. 南宋灭亡

  • 15、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该货币形式最早出现的地区是(   )

    A. 北京   B. 上海   C. 四川   D. 广州

  • 16、历史上中国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宣政院

    B.行中书省

    C.澎湖巡检司

    D.枢密院

  • 17、下列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岳飞抗金 D.张骞通西域

  • 18、某班举行辩论会,四位同学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明清时期的特征?

    A.繁荣和开放

    B.短暂而繁荣

    C.盛世与危机

    D.分裂到统一

  • 19、唐朝长安人口达百万,长期居住的外国人达万家以上,来唐的外国使节遍及欧、亚、非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体现出长安的特色是(  )

    A.开放型国际化都市

    B.生产专业化城市

    C.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D.国际文化荟萃之地

  • 20、1644年,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灭亡。推翻明王朝政权的农民起义是(     

    A.黄巾军起义

    B.王仙芝起义

    C.绿林起义

    D.李自成起义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请思考:

    (1)五十六个民族中的藏族主要生活在西藏地区。唐朝时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件是____________:西藏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____________(朝代)。清朝1727年设立_____________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皇帝还制定____________制度。

    (2)五十六个民族中的____________族形成于元朝。

    (3)五十六个民族中的高山族主要生活在台湾地区。该地区在中国古代史上曾被____________(国家)侵占了38年,后被民族英雄____________,在_________年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____________,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____________。

  • 22、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称为“______”。

  • 23、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______年。

     

  • 24、新罗仿唐采用___________选拔官吏;朝鲜的___________也传入中国。

  • 25、填空

    (1)隋炀帝时期开通了以________为中心的、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的灌田工具是________

    (3)宋代最受重视的节日是________

    (4)元朝时期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___

    (5)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是_________

  • 26、历史典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其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人名);宋真宗时辽与北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_______”。

  • 27、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明清时期设置的机构名称。

    (1)雍正帝时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机构—一

    (2)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立,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机构——

    (3)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立,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

    (4)清朝时期,在广州设立的负责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 28、1206年,________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尊称他为成吉思汗。

  • 29、安史之乱影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____的局面。

  • 30、_____利用设酒宴的手段,解除______等统军大将的兵权。这就是有名的“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药王    吴道子     

       诗圣    孙思邈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写出与下列人物相对应的代表作品

    ①司马光

    ②李时珍

    ③徐光启

    ④汤显祖

    ⑤曹雪芹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历史表明: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皇朝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

    (1)孙中山“起共和而终帝制”后建立的政权是什么?当时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什么?

    材料二: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2)材料中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这条“正确道路”开始与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中国历史上最深划、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天翻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态和高涨的创造热情投入国家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将一个贫穷落后、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建设成了一个蒸蒸日上、阔步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复兴之路》

    (3)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什么?这场“社会变革”标志着什么?

    材料四:《复兴之路》指出: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4)材料中“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的起点是什么?这场“社会变革”中在农村实行的政策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