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朝哪一年统一了全国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05年
2、有历史史料称:“我国殷朝的废墟上出土了我国最早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自此开始,”这种文字是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3、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隋的统一是( )
A.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 B.隋文帝灭掉陈朝
C.隋文帝灭掉齐朝 D.隋文帝灭掉梁朝
4、史料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可见元朝( )
A.设置郡县管理
B.疆域空前辽阔
C.交通发达
D.统治稳固
5、清朝前期,出现的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城市汉口;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反映了当时: ( )
A. 清朝很富有 B.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
C. 严重影响了当时农业的发展 D. 人口不断增长
6、央视《幸运52》的主持人给选手小明出了一道题目:“中国七世纪初的伟大水利工程,经过历代修治,至今仍然发挥着贯通南北的作用”。小明略加思索就选出了答案是( )
A.秦朝的驰道
B.秦朝的灵渠
C.战国的都江堰
D.隋朝的大运河
7、关于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代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B.宋元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中断
C.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
D.交通状况阻碍当时中外交流
8、如下图是现存放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序文中唐太宗高度评价玄奘法师取经和翻译佛经;碑文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成。该石碑可以用来研究( )
①中国书法艺术发展②中印之间文化交流③唐朝文化影响日本④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唐宗”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A. 唐太宗和铁木真
B. 唐玄宗和铁木真
C. 赵匡胤和忽必烈
D. 赵构和忽必烈
10、“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
A.西汉时,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粮食产量十分富足。
B.隋朝时,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粮食产量能满足全国的需要。
C.唐朝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一带的水稻产量已居全国首位。
D.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已成为富饶的粮仓。
11、清朝是“回部”指的是( )
A.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 B.佛教信徒
C.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 D.伊斯兰教徒
12、北宋建立后,将中央权力一分为三,其中掌管行政的是
A.枢密院
B.中书门下
C.三司
D.内阁
13、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下列四幅示意图反映元朝疆域的是
A.
B.
C.
D.
14、以下毛泽东的四幅题词中。为科学文化工作题词的是
A.
B.
C.
D.
15、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一组图片,它们取材于
A. 《西游记》
B. 《三国演义》
C. 《水浒传》
D. 《西厢记》
16、7次昼夜星驰的行程,30多个陌生国度的停泊,郑和7下西洋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明朝出现这样的壮举的根源是
A. 海上交通发达
B.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造船技术高超
17、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 购买精美的唐三彩 B. 经常听人们吟唱李白的诗
C. 乘坐装有指南针的商船去南洋 D. 看到胡人在长安城做买卖
18、史书记载“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反映了唐代哪一生产工具创制的功效( )
A. 曲辕犁 B. 翻车 C. 直辕犁 D. 筒车
19、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①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赵匡胤 B.成吉思汗 C.忽必烈 D.朱元璋
21、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________、后晋、后汉、________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_______,史称“________”。
(2)实质:唐末以来________局面的延续。
(3)表现: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________,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4)影响: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5)最终趋势: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____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22、下列文字所描述的“他”是谁?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为周。她是____________。
(2)南宋大臣____________坚持抗元,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3)唐朝著名僧人,中印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他是____________。
(4)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深受人们爱戴。他是____________。
(5)宋代史学家,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是____________。
(6)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的“一代天骄”是____________。
23、成吉思汗在位期间,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___________(判断对错)
24、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应的事物名称
(1)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5、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____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这就是_____的问世。
(2)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____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到了元代,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____》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____。元朝中期,出现了____印刷。
(3)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____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26、唐朝的国势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1689年,中俄双方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_________》
27、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____。
(2)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____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8、明清时期形成的大商帮是________和________。
29、在中国古代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安定边疆作出不懈努力并取得很好的成效。请补充完整下列内容。
1662年________收复台湾后,1684清政府设置________,隶属福建省。1885年正式建制________,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在西藏设置________代表清政府与顺治时册封的达赖喇嘛和康熙时册封的________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时设置________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区。
30、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实现了平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1、连线题
32、请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对应的书名或作者。
(1)“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
(2)《本草纲目》——
(3)“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4)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
(5)浪漫主义色彩神话小说——《 》
33、阅读材料分析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