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金——阿保机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2、下列史实中,体现唐朝时期民族关系和睦的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日本遣唐使来华
C.张骞通西域 D.孝文帝改革
3、北宋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逼上梁山,参加农民起义,这一文学形象出现于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4、五代十国时期统治者获得政权最典型的途径是
A.通过所控制的藩镇势力武装夺权
B.依靠北方少数民族的武力支持
C.利用农民起义所造成的混乱局面
D.通过控制朝政,发动宫廷政变
5、《元史》评价成吉思汗“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纪载云。”成吉思汗的主要事迹是
A.统一蒙古各部
B.联宋灭金
C.建立元朝
D.灭南宋统一全国
6、下图是央视大型歌舞剧《梦回大唐》海报,展现出盛唐的恢弘气象。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形成盛唐气象的根基是
A.专制与跋扈
B.封建与宗法
C.集权与融合
D.开明与开放
7、总结了我国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的药物学著作是李时珍的( )
A.《千金方》 B.《本草纲目》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8、清朝前期,统治者规定只开放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外商进出口货物以及对外商的管理;均由“广州十三行”负责。由此推断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 对外开放
B. 重农抑商
C. 贸易垄断
D. 闭关锁国
9、“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老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时常用这句话来告诫自己,这段话表明了唐太宗
A.认识到君主的强大力量 B.认识到减轻人民负担的重要性
C.认识到君主应勤于政事 D.认识到君主和百姓关系
10、统治者解决社会关切才会取得人心。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主要是针对明末
A.宦官专权 B.官员贪赃枉法
C.兼并土地,赋税沉重 D.皇帝贪图享乐,疏于朝政
11、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别是
A.党项族回族
B.蒙古族回族
C.契丹族回族
D.蒙古族满族
12、北宋与南宋的关系与下列哪一组相似 ( )
A.西汉与东汉
B.前秦与后秦
C.西晋与东晋
D.东魏与西魏
13、康熙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包括
①设置台湾府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册封五世达赖
④册封五世班禅 ⑤平定噶尔丹叛乱 ⑥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④⑤
14、下列措施严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有
①科举制的创立 ②八股取士 ③文字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5、齐涛在《中国政治通史》中写道:“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表明澶渊之盟( )
A.辽朝获得巨大利益
B.促进双方经济交流
C.宋朝财产损失重大
D.和平无法长久保持
16、“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明确中央机构职权及决策程序。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两种制度”是指( )
A.分封制、郡县制 B.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行省制度 D.八股取士、三省六部制
17、岳飞在《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是指
A. 匈奴统治者
B. 党项统治者
C. 契丹统治者
D. 女真统治者
18、唐朝时期,为传播佛教文化,六次东渡,最后双目失明,架起了中日友好桥梁的高僧是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五世达赖
19、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下列工具中是在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唐朝的僧人
②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做出重大贡献
③西行求取佛法
④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六次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22、填空题。
(1)1271年,____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2)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清朝颁布禁海令,由朝廷特许的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不懈努力,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____》。
(4)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____,代表朝廷管理西藏事务,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5)清朝前期,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乾隆时期,设置 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23、填图题
(1)请选出隋朝大运河从北向南流域的正确名称
A. 永济渠——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B. 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C. 永济渠——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D.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图中编号1是一城市的名称,它是
A.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3)图中编号2是一城市的名称,南宋时它叫做
A.会稽 B.余杭 C.临安 D.南京
24、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概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啊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表现:
耕地面积增加 | 到________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
兴修水利 | 对________、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________ |
庄稼种植 |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________、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经济作物种植 | ________增加,棉花、甘薯、烟草、茶叶、药材、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
(3)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________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5、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苦,爆发了由________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致命的打击;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_________”的口号。1644年,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26、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________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打败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史称“__________”。
27、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和爱国主义者。
28、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是________,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总结的科技巨著是________。
29、元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设置了________。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抗倭英雄是
(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3)组织雅克萨这战抗击沙俄的皇帝是
31、将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人名和事件连线。
3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相关的思想文化成就
(1)北宋毕昇发明的新技术_______
(2)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_______
(3)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_______
(4)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_______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比例 | |
唐朝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仗东南財富,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底。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渭南文集》
材料三 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的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处对外通商……限制贸易的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摘编自《中国历史十五讲》
(1)指出材料一的南方北方人口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经济出现的重大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从材料三中概括该政策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经济发展的条件。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