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长安城是当时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下列关于这座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
A.长安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
B.长安城里可遇到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人
C.可以在长安城的坊里选购唐三彩
D.长安街道宽敞整齐,大明宫气势宏伟
2、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在北宋时期取得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齐民要术》的问世
C.火药的发明
D.雕刻印刷术的发明
3、下列历史事件与“戚继光抗倭”性质相同的是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雅克萨之战
③岳飞抗金
④文天祥抗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4、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转变为束缚人们思想和阻碍社会进步。这种转变始于( )
A. 设置进士科 B. 设置明经科 C. 开创殿试和武举 D. 八股取士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A. 戚继光 B. 林则徐 C. 郑成功 D. 左宗棠
6、元朝时,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紧密,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
A. 匈奴 B. 室韦 C. 突厥 D. 回族
7、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其中,“诗仙”、“诗圣”是指( )
①李白 ②李贺 ③杜甫 ④杜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下图为中国古代多民族政权并立形势图,下列历史事件与图中英文字母A处的政权相关的是
A.宋太宗攻辽 B.岳飞抗金 C.戚继光抗倭 D.文天祥抗元
9、下面有关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B. 宋代百姓最重视的节日是端午节
C. 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D. 宋代人称春节为元旦,最为热闹
10、“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哪一项有关?( )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黄巢起义
11、《红楼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它的作者是
A.施耐庵 B.罗贯中 C.吴承恩 D.曹雪芹
12、下列人物的词风与苏轼最相似的是
A. 李清照
B. 辛弃疾
C. 关汉卿
D. 马致远
13、歌曲《奔赴索马里》中唱道:“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重任在肩,祖国会看到我凯旋。”郑和7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分布在今天的
①亚洲
②非洲
③欧洲
④美洲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④
14、隋朝统治基础不牢固是隋朝走向灭亡的
A.根本原因 B.主要表现 C.直接原因 D.主要背景
15、如图是《游子身上衣》新闻漫画,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地扑向祖国母亲怀抱。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香港回归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澳门回归 D.中国体育健儿登上最高领奖台
16、唐朝的繁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对外来文化的精华兼容并蓄,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作为这一现象的佐证的是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遺唐使来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要了解明朝时期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以及各种物品、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应当查阅的古代科技著作是:
A. 《梦溪笔谈》
B. 《天工开物》
C. 《齐民要术》
D. 《农政全书》
18、探索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学习历史的任务之一,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者的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
A.抗击突厥 B.提升有军功的士兵的地位
C.创自荐为官的制度 D.重用人才
19、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的高僧是
A.张骞 B.班超 C.玄奘 D.鉴真
20、王虎是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可能经历的是
A. 购买精美的唐三彩 B. 经常去看关汉卿的戏剧
C. 去景德镇购买青花瓷 D. 到广州十三行经营海外贸易
21、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元朝设置________,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2、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编年体通史 。
23、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①背景:__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②目的:学习中国的______
③影响:把唐朝先进的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______、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①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___。
②贡献:在日本传授______,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24、清朝时,带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返回祖国的首领是________。
25、民族交往与交融
(1)文成公主入藏
①唐太宗时,吐蕃赞普_______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______,唐太宗把________嫁给了他。
②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___________。
(2)民族交融
①汉族和北方一些少数民族杂居,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②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朝关系密切。
(3)唐太宗实行_______的民族政策,被尊称为_______。
2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毛泽东诗词选》时,看到《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词句,便开展讨论,你能和他们一起讨论吗?
(1)小华说:汉武帝是汉朝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做了许多对后世产生影响的事。
(2)小丽说: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放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大家尊奉他为各族的“( )”。
(3)小梅对词中“宋祖”到底是北宋还是南宋发生了疑问,你认为应该是( )宋的皇帝。
(4)小成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了元朝,是吗?你应该告诉他,元朝是( )建立的。
(5)你补充说:由此我还想到,元朝人口大面积流动,元朝民族间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还创立了“( )”制度,对后世省级行政区设立意义深远。
27、公元960年,______ (人名)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
28、广州、_________、明州的造船业 ,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_________。
2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开始的;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__
30、持续八年之久的________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利加大,逐渐形成唐末________的局面。
31、根据所学,连一连
北宋李时珍 活字印刷术
元朝毕昇 《授时历》
明朝郭守敬 《本草纲目》
32、归纳列举
(1)下令开凿隋朝大运河的皇帝
(2)被唐太宗成为一面镜子的大臣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谁
(4)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事件是
(5)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的事件是
33、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1)材料一图中政权①的都城在哪里?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有哪些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