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蕃会盟碑》碑文载文“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藩。”这段文字记述的件事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昭君出塞
C.金城公主入藏
D.宋金和议
2、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 实行商鞅变法
B. 地理位置优越
C. 重视兴修水利
D. 更多地使用农业新技术
3、以下关于“安史之乱”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是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
B.“安史之乱”的主要领导人是安禄山和史思明
C.安史叛军攻入长安,建立了政权
D.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4、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扩大了唐朝疆域
D.促进了文化交流
5、宋金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澶渊之盟的签订 B.金灭辽
C.1141年宋金和议 D.金把都城迁到燕京
6、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逐步发展,国力日益强盛,历史上称之为
A. 开皇之治
B. 贞观之治
C. 文景之治
D. 开元之治
7、“起朔漠,并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逐天下,合江南,而天下为一。”材料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兴起( )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明朝
8、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从本质上反应了( )
A. 专制集权统治的强化 B. 文化专制的强化
C. 思想控制的强化 D. 近代化因素的萌发
9、“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皇帝的话反映了清朝政府的什么政策
A. 清朝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B. 清朝统治十分巩固
C. 清朝商品经济的发达
D. 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10、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被誉为国粹的京剧日臻完善于( )
A.唐朝 B.清朝 C.宋朝 D.明朝
11、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反映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场景。下列事件与之直接有关的是
A.昭君出塞 B.文成公主入藏
C.唐蕃会盟 D.张骞出使西域
12、1949年3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时,说了句著名的话:“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毛泽东所说的“□□□”就是在明末农民战争中,建立了大顺政权的历史人物,他是( )
A.郑成功
B.李自成
C.吴三桂
D.努尔哈赤
13、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根本目的是
A.镇压人民起义
B.压制知识分子
C.强化专制统治
D.促进儒学发展
14、“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宋高宗这句话反映了宋代( )
A. 南方农业繁荣 B. 北方手工业先进
C. 海外贸易兴盛 D. 交通运输业发达
15、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卖饮食、卖药材、唱曲、相面、算卦、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好汉比武的擂台
1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与图中③对应的朝代相关的史实正确的是( )
A.公元 220 年——曹丕——洛阳
B.公元 618 年——李渊——长安
C.公元 960 年——赵匡胤——开封
D.公元 1368 年——朱元璋——应天府
17、“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于
A. 隋文帝时 B. 隋炀帝时 C. 唐太宗时 D. 唐玄宗时
18、《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合并州县。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9、为安定边疆,清朝前期统治者作出了巨大贡献。以下说法对应有误的是( )
A.顺治帝——赐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称号
B.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叛乱,稳定西北部边疆
C.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D.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20、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2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政权 | 民族 | 建立者 | 都城 | 建立时间 | 灭亡 |
北宋 | 汉族 | ① | 东京(今开封) | ②年 | 1127年(被金灭) |
南宋 | 汉族 | 赵构 | ③(今杭州) | 1127年 | 1276年(被元灭) |
④ | 契丹 | 耶律阿保机 | 上京临潢府 | 916年 | ⑤年(被金灭) |
西夏 | ⑥ | 元昊 | 兴庆(今银川) | 1038年 | 1227年(被蒙古灭) |
金 | 女真 | 完颜阿骨打 | ⑦ | 1115年 | 1234年(被蒙古灭) |
22、火药传播与作用:中国的_______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_______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_______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3、1127年,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宋高宗)登上皇位,史称南宋。
24、(1)观察上面下图,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明长城西起点:嘉峪关
B.明长城东部重要关城:山海关
(2)根据上面下图分析,明长城的修筑有何重要作用?
25、“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当时重要粮仓在_____和_____。
26、城市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变迁。在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___________。见证了1271年蒙古政权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此的是____________。
27、人口的增长
(1)清朝前期_____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这是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2)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3)人口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_____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8、统一:(1)进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____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2)意义: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_____局面,为______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9、根据下列所给出的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古典名著名称。
(1)长篇历史小说、罗贯中、三顾茅庐——
(2)农民起义、宋江、梁山泊——
(3)神话小说、唐僧取经、孙悟空——
(4)四大家族、贾宝玉、林黛玉一一
30、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和推广的生产工具中,用于耕作的工具_____和灌溉的工具______________。
31、将政权名称与建立人物和所属民族对应连线:
32、金在灭辽之后发动了对宋的进攻,面对金军强大的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标志着南宋灭亡。( )
33、读一读,回答问题: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辛弃疾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1) 上述诗词分别与中国哪些传统节日有关?
(2) 宋代民间传统节日很多,节日习俗和庆祝方式也丰富多彩,有许多还保留至今。你能描写一个有关节日习俗或庆祝方式的场面吗?
(3) 你认为“过节”有什么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