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金昌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6—17世纪,曾入侵或骚扰中国边境的国家不包括

    A.日本 B.荷兰 C.沙俄 D.英国

  • 2、下列对于清朝社会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乾隆以后,贪风更盛,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B.官场的腐败之风在军队中蔓延

    C.乾隆以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

    D.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

  • 3、下列科技著作,不属于明朝的是

    A. 《本草纲目》   B. 《农政全书》   C. 《天工开物》   D. 《梦溪笔谈》

  • 4、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A.开凿大运河

    B.安史之乱

    C.宦官专权

    D.籓镇割据

  • 5、开通大运河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玄宗 C.隋炀帝 D.唐太宗

  • 6、学校组织的一次“鉴宝”活动中,四位同学分别发言,正确的是( )

    A.这是我国著名的陶器“唐三彩”,是隋文帝用过的

    B.这是唐朝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我有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是画圣吴道子的作品

    D.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成就最突出的画家,这是他的《兰竹图》

  • 7、在南宋众多的抗金英雄中,谁率领的军队最为突出( )

    A.赵构 B.岳飞 C.寇准 D.阿骨打

  • 8、唐朝中后期,朝政黑暗。唐懿宗在位时,翰林学士刘允章在《直谏书》中指出:“民有八苦而无一乐,国有九破而无一成。”“九破”是指终年聚兵、蛮夷炽兴、权豪奢僭、大将不朝、广造佛寺、贿赂公行、长吏残暴、赋役不等和食禄人多而输税人少。“大将不朝”被史学界公认为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指向的问题是(       

    A.皇权腐朽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朋党之争

  • 9、以下关于词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词在隋朝时已经出现,到了两宋有很大发展

    B.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C.每首词都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如《蝶恋花》《满江红》等

    D.苏轼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议论巧妙结合,引人入胜

  • 10、文学作品可记载一个时代的兴衰。以下作品中,能反映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特征的是(  )

    A. 李白--《蜀道难》   B. 欧阳修--《醉翁亭记》

    C. 白居易--《秦中吟》   D. 杜甫--“三吏”“三别”

  • 11、下列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的信息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国大典——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实现统一

    C.土地改革——建立土地公有制

    D.抗美援朝——巩固新中国政权

  • 12、一位同学以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为主题整理课堂笔记,做了如下表格,表中①②③应依次填写

    A.东汉、唐太宗、光武中兴 B.西汉、唐高宗、光武中兴

    C.东汉、唐玄宗、王莽政权 D.西汉、光武中兴、唐玄宗

  • 13、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五代十国”是指唐朝灭亡后,北方先后出现的五个政权,南方出现的十个政权

    B.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D.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 14、唐代有一位诗人,其诗风雄奇飘逸,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像,人们称他为“诗仙”。该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 15、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说:“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他应该是:(     

    A.隋炀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 16、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

    A. 秦朝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 17、清朝是中国古代又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开始于(     

    A.1616年

    B.1636年

    C.1644年

    D.1684年

  • 18、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就要去看看被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而这部科技巨著就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 19、被西方研究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的作者是

    A.杜甫 B.苏轼 C.宋应星 D.吴承恩

  • 20、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同时期少数民族关系的缩影。它是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订立的盟约?

    A. B.西夏 C.大理 D.吐蕃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郑和下西洋从________出航,最远到达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

  • 22、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在应天称帝,后来定都________,历史上称为南宋。

  • 23、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宋朝实行了______政策;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 24、下图是宋代发明的一种拔秧工具______________

  • 25、隋唐定都____,北宋定都东京,元朝定都_____,中国政治中心完成了由关中到中原,由中原到北方的转移。

  • 26、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________到东南沿海抗击倭寇。1771年,________率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 27、诗歌折射历史。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________统治时期时社会经济盛况。

    (2)毛主席诗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位“成吉思汗”是________族首领。

    (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此处“靖康耻”指的是________(填政权名)军攻破宋都,北宋灭亡这一事件。

    (4)兵败被俘后,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是________

  • 28、李时珍经过27年不断努力,编写的药物学巨著是________

  • 29、元朝建立后,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_________制度。在中央,由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____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________负责监察事务。

  • 30、明代在位48年,20年不上朝,不批奏疏的皇帝是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人物与其所处朝代及成就连线

    郑成功      唐朝        收复台湾

    鉴真       北宋        东渡日本

    毕昇       明清时期      活字印刷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辽宋夏金元时期各个民族建立的政权。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政治局面上呈现什么特点?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伟大的发明创造]

    材料一 (如下图)它在北宋时期开始用于航海,后来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除此以外,出现在宋朝的发明还有哪一项?并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杰出的工程建筑]

    材料二  ①这是明朝为了抵御北方的蒙古族南扰而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建立在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基础之上。

    ②这是明清两代皇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上述两段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两项建筑?请说出前者的东西起止点?

    [光辉的科技巨著]

    材料三

    (3)分别写出材料三中三幅图片人物的代表性著作。其中宋应星的著作被誉为什么?

    材料四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贏,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

    (4)结合上述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