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朝开凿大运河是在( )
A. 隋文帝时期 B. 隋炀帝时期 C. 唐太宗时期 D. 唐高祖时期
2、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地方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3、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国灾荒严重 B. 政治腐败导致爆发军事政变
C. 外戚宦官专权 D. 隋炀帝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4、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反应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我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有
①清明节 ②圣诞节 ③端午节 ④复活节 ⑤元宵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⑤
5、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城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6、“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历史上对此有多种论述,下列符合唐太宗观点的是
A. 拨乱世反之正
B. 述往事,思来者
C.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D.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7、设立南书房的清朝皇帝是:( )
A.乾隆 B.雍正 C.康熙 D.顺治
8、订立“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 辽与北宋
B. 西夏与北宋
C. 金与北宋
D. 西夏与辽
9、学习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的是
A.繁荣与开放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民族政权并立
D.中外交往与冲突
10、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如下图插图最有可能出自
农作物加工图 陶瓷制作图 煤炭采掘图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本草纲目》
D. 《农政全书》
11、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被誉为瓷都的是
A. 景德镇
B. 泉州
C. 广州
D. 成都
12、下列史实反映唐朝时期中印友好交往的是 (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玄奘西行研究佛学 C. 佛教传入中国 D. 鉴真东渡
13、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和国土地改革法》
14、从西晋到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对峙后,又一次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晋 C.元朝 D.隋朝
15、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地图(局部)中与蒙古族有关的是:( )
A. B.
C. D.
16、历史上曾经盘踞我国台湾达38年之久的殖民者是
A. 葡萄牙
B. 荷兰
C. 英国
D. 美国
17、“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
A.都江堰 B.大运河 C.明清皇宫 D.长城
18、安史之乱爆发之时的唐朝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肃宗 D.唐高宗
19、唐朝时,我国对外友好往来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唐朝的疆域比过去大 D.唐朝一些皇帝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20、唐朝时期为加强中原和西藏地区的联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 张骞
B. 鉴真
C. 文成公主
D. 玄奘
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抗元名臣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
22、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24、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________的局面;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统一,接受________(人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5、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清朝前期,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
(2)商业:
①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_____;
②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____,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____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乾隆时期的____,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③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拥有雄厚的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例如, 山西商人组成的____,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____”,便于货币流通。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____,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荼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6、代表清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________。
27、宋辽议和,订立_________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此后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
28、清代的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________的________。
29、《________》一书,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30、隋唐书法家名家辈出,最著名的要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他们合称颜筋柳骨。
31、请对下列著作与相关作者进行搭配
李白 《长生殿》
苏轼 《水浒传》
关汉卿 《春夜洛城闻笛》
洪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施耐庵 《窦娥冤》
宋应星 《天工开物》
32、举出清朝前期疆域东南西北四至。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史之乱平定后,藩镇势力不仅没有消除,相反却更加发展。唐朝无力彻底消灭安史的余部,只得任命安史降将为节度使……安史之乱时,边兵大量内调,边防空虚,吐蕃、南诏乘机进扰,因而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又在西北、西南加强藩镇。就为了巩固统治,在内地也实行“以方镇(藩镇)御方镇”的方针,在关中、关东、江淮地区广置藩镇,以求互相制约……藩镇割据期间,藩镇与朝廷之间,藩镇相互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难。朝廷能控制地盘日益缩小,只能加倍剥削、役使控制区内的人民;藩镇在其控制区内更是增加赋税、兵役、徭役,滥施刑罚,对人民实行残暴的军事统治。这些,都是阻碍破坏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材料二 五代时期,中原政权屡屡更迭,战争激烈而频繁,人民颠沛流离,各地军阀为了对付战争,加紧对人民的剥削,苛捐杂税严重。此外北方百姓经常遭受契丹蹂躏,苦难更深。广大中原人民渴望统一……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但在割据政权互相攻伐、兼并的过程中,在契丹南进、民族矛盾上升的情况下,又逐渐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后藩镇与中央的关系。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藩镇割据和五代时期的分裂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3)根据材料二指出,五代后期出现了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唐朝之后出现的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最后是由哪个王朝结束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