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甘孜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方法是(   )

    A. 设置西域都护 B. 设置宣政院 C. 设置安西都护府 D. 设置伊犁将军

  • 2、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著作中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A. 开封

    B. 西安

    C. 泉州

    D. 大都

  • 3、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更看中门第。隋朝实行科举制,使普通的读书人也能走上仕途。这体现了科举制

    A.促进贵族向平民转化

    B.简化人才选拔的程序

    C.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

    D.保证世袭贵族的特权

  • 4、《水浒传》中宋江酒后浔阳楼题诗,其中一句道“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下列关于黄巢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梁朝

    B.平定安史之乱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D.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 5、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复不……四海可使如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A.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C. 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D.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 6、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中国明代古典小说名著?( 

    A.《农政全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志通俗演义》

  • 7、《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傍晚)。”材料反映了宋代

    A. 社会分工细致

    B. 市民生活丰富

    C. 民间艺术精湛

    D. 边境贸易繁荣

  • 8、“农业富,天下富”,唐朝的兴衰得益于农业的繁荣,下列因素中对唐朝农业繁荣有直接促进作用的是

    ①社会环境——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

    ②生产技术——曲辕犁、筒车的使用

    ③统治政策——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④对外关系——实行开放,交往频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9、隋唐时期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

    A.开始形成时期

    B.初步发展时期

    C.繁荣发展时期

    D.走向衰落时期

  • 10、都江堰、秦长城、大运河、赵州桥、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  )

    A. 杰出的水利工程

    B. 木结构和石结构的杰出建筑

    C. 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

    D.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11、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发展兴盛于唐朝。下列体现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发展的一项是

    A. 废除选官看重门第,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

    B. 进士科的创立

    C. 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D. 殿试制度的创立

  • 12、随着城市的繁荣,东京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不绝,还有热热闹闹的“瓦子”。下列能够为此提供历史证据的是

    A. 《皇都积胜图》

    B. 《盛世滋生图》

    C. 《清明上河图》

    D. 《货郎图》

  • 13、璧山湿地公园的状元桥承载着璧山人千年的情愫,与“状元”息息相关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科举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 14、吴承恩这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神奇经历,语言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这部小说是(     

    A.《大唐西域记》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志通俗演义》

  • 15、“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 16、北宋初年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一谚语反映北宋时期(   )

    A.军队规模大

    B.地方势力强大

    C.赋税沉重

    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 17、据史书记载:“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表明,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和官员(   )

    A.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B.改鲜卑姓为汉姓

    C.使用汉语

    D.与汉人联姻

  • 18、唐朝时期发明的农具有

    ①耧车  ②曲辕犁  ③龙骨水车  ④筒车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 19、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古代科技著作卡片。该著作是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 20、下列制度出现于隋朝的的是

    A.世袭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宋太宗时期: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________政策

  • 22、北宋从越南传入了优良水稻品种——________。宋朝时,出现了“________天下足”的谚语。

  • 23、契丹族:(1)区域: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2)建国: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__临潢府。(3)统治:发展生产,创制____,国力不断增强。

  • 24、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   管理海外贸易;元朝在中央设置   ,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 25、人口的增长

    (1)清朝前期_____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这是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2)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3)人口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_____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 26、“开元盛世”

    (1)原因:①稳定政局;②________;③重用贤能(_______________);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整治,________________,改革税制;_________,编修经籍。

    (2)结果:当时政治_______,经济_______,国库_______,民众________,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_______,进入________,历史上称为________

  • 27、__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最优秀的是__代表作有悲剧《窦娥冤》。

  • 28、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________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打败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史称“__________”。

  • 29、南宋的抗金英雄是——

  • 30、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的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根据所学,连一连

    北宋李时珍 活字印刷术

    元朝毕昇   《授时历》

    明朝郭守敬   《本草纲目》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线索列举出相应的历史名称

    (1)贞观时期因敢于犯颜直谏,被唐太宗喻为“镜子”的大臣是________

    (2)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享有“诗仙”美誉的人物是:________

    (3)“安史之乱”的“安”所指的人物是________

    (4)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开创殿试的人物是________

    (5)“黄袍加身”,“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的人物是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2)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3)图二与图一相比,政权疆域也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C两国在当时达成了怎样的协议?

    (4)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是由哪一个民族建立的哪一个政权完成的?

    (5)图三这种统一局面的实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