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本溪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图是我国古代契丹政权辽的开国皇都——上京遗址。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政权建立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沙漠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元昊 B.耶律阿保机 C.阿骨打 D.铁木真

  • 2、北宋人王谠在《唐语林》中记载:“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后人誉为(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 3、水稻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是在(  )

    A. 宋朝   B. 隋朝   C. 五代   D. 唐朝

  •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开始于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元朝

  • 5、下图是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最适合国外商人居住的位置是

    A.礼泉坊

    B.西市

    C.宫城

    D.东市

  • 6、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房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胡虏”“匈奴”实际上指的是

    A.党项族

    B.女真族

    C.匈奴族

    D.契丹族

  • 7、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课余时间要排演历史剧《宋代词人李清照》。若请你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

    A.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D.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8、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A. 长安 B. 洛阳 C. 扬州 D. 成都

  • 9、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八股取士、文字狱

    D. 闭关锁国

  • 10、“一场大戏,由黄袍加身开始;一段往事,由崖山之役沉沦;手中权柄,消失在杯酒释兵权;盛世繁华,凝固在清明上河图。”材料“清明上河图”反映了

    A.唐朝农业生产的繁荣

    B.唐朝对外关系的发展

    C.宋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 11、“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之后的分裂时期是(  )

    A. 春秋战国   B. 魏晋南北朝

    C. 辽宋夏金   D. 五代十国

  • 12、课后活动中,小明同学收集了成吉思汗相关资料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统一蒙古草原  ②灭西夏  ③灭金  ④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13、如果要研究中国古代史上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齐民要术》 B.《农桑辑要》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 14、在古代,“进士”、“状元”、“榜眼”、这些身份或称号只有通过什么制度才能取得?

    A.察举制 B.世袭制 C.科举考试制 D.九品中正制

  • 15、如表为西汉至宋朝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朝代

    地区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A. 城市经济活跃

    B. 政治统治开明

    C. 经济重心南移

    D. 民族交融加强

  • 16、10世纪初,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了政权,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

    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 17、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能够体现元朝“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   )

    A. 通判   B. 御史台   C. 刺史   D. 御史大夫

  • 18、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中国长达两百多年。清朝的开国皇帝是

    A. 努尔哈赤

    B. 皇太极

    C. 康熙

    D. 乾隆

  • 19、乾隆年间,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的商帮是

    A. 浙商

    B. 苏商

    C. 晋商

    D. 徽商

  • 20、《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二卷中写到:“(公元762年)回纥入东京(洛阳),肆行杀略,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朔方、神策军亦以东京、郑、汴、汝州皆为贼境,所过虏掠,三月乃已,比屋荡尽,士民皆衣纸。”文中记录了外国雇佣军追随唐朝中央军和藩镇军队在击退安史叛军,收复洛阳之后的暴行。由此可见,安史之乱令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       

    A.生灵涂炭,社会经济遭遇重创

    B.利用藩镇平定藩镇令军纪崩坏

    C.沦陷区人民支持叛贼对抗官军

    D.外国雇佣军协助平叛顺手劫掠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吗

    A. 雍正年间

    B. 康熙年间

    C. 乾隆年间

    D. 道光年间

  • 22、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________

  • 23、南宋抗金名将______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明朝时东南沿海倭寇猖獗,____________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

  • 24、建立:581年,____夺取____政权,建立隋朝,以_____为都城,他就是隋文帝。

  • 25、明代杰出药物学家________,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__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 26、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制度早在___________________时就提出来了。

  • 27、唐太宗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广纳贤才。任用的_________ 敢于直言;任命房玄龄和___________ 为宰相。

  • 28、辽的都城在____________,西夏的都城在_________

  • 29、追根逆源,判断正误:将你认为正确的题目在横线上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_____

    (2)历史上“开元盛世”的景象发生在唐玄宗统治前期。_____

    (3)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_____

    (4)岳飞统率的“岳家军”抗击的是蒙古军队。_____

    (5)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_____

    (6)如果你要探究元大都的遗址应到今天的南京。_____

    (7)1368年,朱棣称帝,建立明朝_____。

    (8)明朝的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有名的晋商和徽商。_____

    (9)清朝前期,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_____

    (10)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_____

  • 30、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的____________被我国学者称为“中国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北朝的____________ 和龙门石窟代表了当时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请对下列著作与相关作者进行搭配

    李白           《长生殿》

    苏轼           《水浒传》

    关汉卿          《春夜洛城闻笛》

    洪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施耐庵          《窦娥冤》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社会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提示,写出正确的答案。

    (1)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用人唯贤,使唐朝国力增强,史称_________________。

    (2)唐玄宗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_________________。

    (3)持续八年动乱,导致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

    (4)他主持编写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他是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材料一歌词中在中国的南海边“神化般地崛起座座城”指的是我国政府所建的四个经济特区,其中位于广东省境内的有哪些?后来我国又增设了哪一个经济特区?

    材料二: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特区的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说明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好处。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么形成的?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