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重点工程比例分布示意图。以下关于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行业均衡发展 B.煤炭、石油等重工业所占比例较大
C.轻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D.军工项目是重点领域
2、1949年10月1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迎来了自己的节日。指的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西藏和平解放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3、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是1999年11月的 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成功
A.神舟一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七号 D.东方红一号
4、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A.可以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B.建立了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C.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D.违背了各国人民共同意愿
5、《春天的故事》唱到“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句歌词写的是( )
A. 邓小平创建经济特区 B. 邓小平南方谈话
C. 汪辜会谈 D.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6、今年年初,一场以湖北武汉为中心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随着春节期间频繁的人员流动,疫情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迅速攀升,给每个人的心灵都蒙上了一层恐慌的阴影。疫情来袭,举国迎战,众志成城,目前疫控形式已大为好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也曾众志成城,挽救我国民族危亡。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以北洋军阀为斗争对象
B.都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C.都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
D.在两次合作中孙中山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7、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我国实施了( )
A.西部大开发战略
B.民族团结
C.民族平等
D.民族区域自治
8、“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正处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渐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引起这一变化的是( )
A.基督教的兴起
B.庄园制度建立
C.文艺复兴运动
D.城市的兴起
9、20世纪末以来,党中央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不包括
A. 西部大开发 B. 青藏铁路通车 C. 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 D. 兴边富民行动
10、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11、小王想给国外的杂志发篇文章,他选择的最便捷的方式应为( )
A. 发传真 B. 寄挂号信
C. 特快专递 D. 上网发电子邮件
12、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下列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片《我和我的祖国·前夜篇》剧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
B.西藏地方政府派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与中央政府谈判
C.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D.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13、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母“________”正式交接入列,这是我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航空母舰发展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标志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
A. 毛泽东舰 B. 辽宁舰 C. 钓鱼岛舰 D. 长城舰
14、下列哪个成就不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
A.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B.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15、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千万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挺身而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中被人民称颂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
A.雷锋 B.焦裕禄 C.黄继光 D.王进喜
16、我国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设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几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A.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8、“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施这一战略的目的是
A.加快实现小康社会
B.构建和谐繁荣社会
C.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D.落实“四个全面”战略
19、2018年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激发强国强军坚定信念。习近平主席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坚定不移加快海军现代化进程,勇于创新,勇于超越,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下面关于人民海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前夕
B.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C.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多次科学试验任务
D.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0、解放后,人民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共同繁荣
D. 民族区域自治
21、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_________,战区主战、_____________的新格局。
2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____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3、 _______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4、________年秋,在________的主持下,“文化大革命”中废弃的高考制度被重新恢复,中国的高等教育走上了正轨。
25、新发展理念提出:
(1)时间:_____年10月
(2)会议: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内容:创新、协调、_____、开放、_____。
目标: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_____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_____,增进人民福祉。
26、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对台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________祖国的大政方针。
(4)不久,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7、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_______规定》,要求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8、共同繁荣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重视少数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3)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2006年,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9、图二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卫星名称)。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0、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1、20世纪以来,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据此,请列举新中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这两大梦想的具体史实。
(2)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在此过程中具有伟大转折性的会议是什么?会上作出了哪一伟大决策从而使中国开始富起来?
(3)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中共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目标,这是在哪次大会上提出的?
32、举例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
33、请你回答什么是三大改造?
34、2020年,祖国将迎来71年华诞。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 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报告
材料二 中国的民族自尊心和国际威信由于在朝鲜与世界上最大的强国打得相持不下而大为提高。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材料三 阅读以下表格,提取信息
材料四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l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夺取全国胜利”,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1950年和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出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为此,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制定了什么计划?请列举该计划的成就两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