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清时期,地主和商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A.不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B.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使农民购买力下降,商品市场狭小
D.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2、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
B.会见日本遣唐使
C.上朝时,见到魏征向太宗皇帝进谏
D.经常诵读苏轼写的词
3、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城市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不能用语言描述它了。”这里说的“城市”是
A.长安
B.洛阳
C.元大都
D.临安
4、从西晋到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对峙后,又一次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晋 C.元朝 D.隋朝
5、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可能使用指南针的是
A.鉴真东渡
B.南宋时活跃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船
C.卫温率船队到达宜州
D.隋炀帝乘龙舟巡游
6、《百家讲坛》的“隋唐历史”系列节目,假如由你来主讲,下列题目中最适合的是
A.
B.
C.
D.
7、我国古代被称为“书圣”“诗仙”“诗圣”的分别是( )
A. 王羲之、吴道子、李白 B. 王羲之、李白、杜甫
C. 张旭、顾恺之、李白 D. 张旭、顾恺之、杜甫
8、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C.毕昇发明雕版印刷术
D.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9、史书中关于一种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的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其所指的是( )
A.秧马 B.筒车 C.曲辕犁 D.耧车
10、日本奈良唐招提寺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该寺内供奉的中国古代人物像是
A.玄奘
B.鉴真
C.张骞
D.班超
11、在南宋众多的抗金英雄中,谁率领的军队最为突出( )
A.赵构 B.岳飞 C.寇准 D.阿骨打
12、“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A. 南北朝时期
B. 两宋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13、如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它与下列哪一朝代有关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14、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1279年我国处在
A. 元朝
B. 宋朝
C. 唐朝
D. 明朝
15、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如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6、龚自珍的名言“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大意是:“言谈中听到文字狱就吓得立即躲远,文人著书就为生计,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对清代文字狱后果的真实写照。清朝大兴“文字狱”最根本的目的是
A. 防止文人议政
B. 焚毁不利书籍
C. 压制知识分子
D. 加强自身统治
17、“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
A.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 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会
C. 长江流域太湖流域成为粮仓
D.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
18、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设置台湾府 B.设西域都护 C.设立宣政院 D.设澎湖巡检司
19、“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能和下列哪组人物搭配比较相符?
A. 秦桧与宋高宗
B. 岳飞与秦桧
C. 秦桧与宋钦宗
D. 岳飞与忽必烈
20、下列政权中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是
①隋朝
②唐朝
③元朝
④明朝
A. 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1、"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描写的是________。
22、唐代书法名家辈出,___________的书法具有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特点。
23、11世纪,完颜部落的首领______进一步完成女真族各部的统一,力量不断增强。
24、隋朝大运河北通_____,南达_____,全长2000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25、“贞观之治”:
(1)背景:626年,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
(2)措施:①在思想上,吸取______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如敢于直言的____);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著名宰相_____、杜如晦)。②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_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③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
26、成吉思汗在位期间,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___________(判断对错)
27、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________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入南方。
28、依据真实可靠的史实得出历史结论和评判,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1)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完成表格空缺内容。
主题 | 时期 | 史实 | 结论 |
强化中央集权 | 明朝 |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 专制皇权的逐步强化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 |
清朝 | A.____________ | ||
维护国家主权 | 明朝 | B.____________ | 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是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民族英雄。 |
明末清初 | C.____________ | 打击了荷兰殖民势力,维 护了国家领土主权,不愧 为杰出的民族英雄。 | |
农业的发展进步 | 唐朝 | D.____________ | 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 了耕作的效率与质量。 |
清朝 | E.____________ | “湖广熟,天下足。” |
(2)请依据表格中的示例,结合所学,再归纳个学习主题并举出一例符合这一主题的史实。
29、填空题
(1)_______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_______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2)唐玄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的鼎盛局面称之_______;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
(3)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有:_______东渡日本;_______西行天竺。
(4)916年,_______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1115年,_______-称帝,建立金政权。
(5)_______的分裂局面,实际上是唐朝藩镇割据状态的继续和发展;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_______”。
(6)1206年,_______ 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___”。
30、唐朝时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_______享有诗仙的美名,_______被誉为诗圣。
31、连线题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时间
(1)北宋建立——
(2)南宋灭亡——
(3)蒙古政权建立——
33、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象,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唐·刘禹锡《百花行》
(1)材料一中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在位的帝王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材料二下图
(2)图一、图二展示了唐朝时农业工具的创新成就,请你写出它们的名称。图三证明了唐朝哪一行业的“生产水平也很高”?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前两幅图反映了唐朝怎样的社会风气?元稹的诗作证明了唐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四 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面是唐朝诗人所作的五首诗:
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②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③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4)材料四中,你认为哪一首唐诗最能体现唐朝的盛世景象?写出你这样判断的理由。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