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
A. 隋朝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管辖今天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A. 西域都护
B. 宣政院
C. 澎湖巡检司
D. 市舶司
3、原产于南美洲,明朝时传入我国的粮食作物有
①水稻
②粟
③玉米
④甘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材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掠夺海外财富
B.宣扬明朝的国威
C.加强同各国的联系
D.为收复台湾做准备
5、隋朝是一个短暂的朝代,又是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成就斐然,对中国历史有很多重要的贡献。下列各项不属于其贡献的是:
A.开通了大运河
B.开创了“开元盛世”
C.开创了科举制
D.重新统一了中国
6、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以前的朝代相比最大的进步在于
A. 城市中设有商业交易的专门场所
B. 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 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化活动
D. 对外贸易成为城市商业的重要内容
7、他在位时,首次册封“班禅”封号,平三藩,设台湾府,三次亲征噶尔丹,打败俄罗斯,被后人称为“圣祖”。他是
A.朱元璋
B.皇太极
C.康熙
D.乾隆
8、《明实录》(明朝撰写)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而在《明史》(清朝修撰)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A.史官个人才学不同
B.史著编撰体例多样
C.史料运用方式有别
D.史著编撰意图各异
9、这一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下列选项中对在这一遗址中生活的原始居民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他们使用磨制石器 B.他们生活在云南省
C.他们已经会使用并保存火种 D.他们会制造彩陶
10、唐末,人民徭役繁重,生活困苦,起义不断。其中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的起义是
A.史思明起义 B.黄巢起义 C.安禄山起义 D.朱温起义
11、初一(2)班历史学习小组正在整理部分历史信息(如下图),据此判断,该组欲探究的历史主题应是
A. 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C. 辽、西夏、金和两宋的并立
D. 辽、夏、金、宋、元的并立
12、新来的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的名称一样。”请问新来的历史老师姓什么?
A.秦
B.夏
C.唐
D.隋
13、“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材料中的“首领”是指
A. 松赞干布
B. 元昊
C. 阿骨打
D. 阿保机
14、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灭辽 ②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 ③南宋建立 ④金军攻破开封
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④③②① D. ②①④③
15、作品被后人称为“神品”的画家是
A. 吴道子
B. 赵孟頫
C. 黄公望
D. 张择端
16、唐朝时,各民族关系融洽,下面的表述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 和同为一家
B. 万国衣冠拜冕旒
C. 一弯新月出云霄
D. 稻米流脂粟米白
17、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互通婚烟,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藏族 B.回族 C.白族 D.壮族
18、明朝北京城的建筑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构成,今称故宫的是:
A.宫城 B.皇城 C.内城 D.外城
19、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为“在中国政府与欧洲 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
A. 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雅克萨之战 D. 台州九捷
20、宋代世俗生活丰富多彩,能支持这一说法的观点
①在热闹非凡的夜市吃宵夜
②在茶馆亲手烹茶招呼朋友
③购买大宗货物用纸币支付
④在瓦子的勾栏里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隋朝建立于__________年;北宋灭亡于__________年。
2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开始的;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__
23、唐朝时被周边众多民族尊奉为“天可汗”的皇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隋的统一
(1)隋朝建立
①背景:北周末年,外戚______掌握大权。
②时间:_____年
③都城:____
(2)隋朝统一
①时间:____ 年
②结果:隋文帝灭掉____,统一全国。
③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____,顺应了____。
(3)隋朝的巩固
①措施:____,编订户籍,统一____和____制度;加强____,提高____。
②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____的王朝。
25、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和推广的生产工具中,用于耕作的工具_____和灌溉的工具______________。
26、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________位,我国的几次铁路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营运效率。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27、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他眼光精准, 能根据时代需求来选拔资才,如著名的宰相姚崇、______等。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也是他能开创______的主要原因。
29、下图人物是_____。
30、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__________”,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流传四方。
31、连线
32、列举我国历史上唐朝、清朝出现的“盛世”局面。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亲眼目睹了失去民心的隋朝顷刻瓦解的事实,这使他获得了对人民历史作用的全新认识,为此他重新制定均田制,同时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减轻民众负担租庸调法。为避免重蹈覆辙,建立起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群臣与皇帝间监督制约,既保障了唐初政治清明,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王佐《贞观之治的启示》
材料二 与唐朝有过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在鸿胪寺中记载的有70余个,包括了日本、印度、高丽、大食、东罗马等,遍及亚欧大陆。来到长安的外国人,包括日本、印度、高丽、大食等派道的使节;周围诸国多遣子侄入长安为质,以示友好;迢利而来的商人,长安的西市胡商至少有数千人……包括乐工、艺伎、昆仑奴等。随外国人未到长安的还有大量物品,如玛瑙、琥珀、婆罗树、都金奇、狮子、孔雀、葡萄酒、沉香、丁香、毛毯等等。
——摘编自王建平《唐代长安的对外开放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简述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治世名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