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颁布于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二大
2、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设立浦东新区
B.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C.开放14个沿海城市
D.设立雄安新区
3、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陷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A. 党中央出现了反革命集团
B. 没有制定法律
C. 民主与法治遭到严重践踏
D. “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4、准确表述史实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以下史实表述不准确的是
A.20世纪末期,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
B.2012年,我国首艘国产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海军现代化水平大为提升
C.1955年,周恩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D.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推动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5、“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它沟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的真实写照。作为新中国建设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图案入选1962年4月开始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这座大桥建成于
A. “一五”计划期间
B. 改革开放时期
C. 土地改革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6、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
A.抗美援朝战争后 B.土地改革运动后 C.中共八大以后 D.“大跃进”运动后
7、为筹建新中国,1949年9月,各方代表齐聚一堂,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下列不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是
A.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B. 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
C.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D. 采用公元纪年
8、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战斗英雄,其中“严守纪律,被大火吞噬而壮烈牺牲”的是( )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雷锋 D. 王进喜
9、比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是学习好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雅琳同学在学完第1、2、3单元后,对比类似事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有误的是( )
A.土地改革、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和家庭联产责任制都是深刻的社会变革;
B.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八大都决定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并始终坚持;
D.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都主张走自己的路,一切从实际出发。
10、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后,党和国家又着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至于城市改革怎么改?党中央回答:“农村改革是权利下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要权利下放,下放给企业,下放给基层。“由此可知,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是
A. 扩大企业自主权 B. 所有制结构改革 C. 发展承包经营 D. 实行“按劳分配”
11、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朵“磨菇云”在西部地区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此付出毕生心血的科学家是
A. 李四光
B. 詹天佑
C. 袁隆平
D. 邓稼先
12、1951年6月1日,某部门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的号召》。据此推测,此次爱国捐赠所得钱物最有可能用于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解放西藏 D.抗美援朝
13、路遥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写道:“(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批判)一声长叹,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小说中“社员”的“社”指的是
A.农民互助合作社
B.农村人民公社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5、“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造成巨大损失,我们从中不能得到的经验教训是
A.发展经济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B.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反对个人崇拜 D.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16、2006年7月1日被称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的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西藏人民为之欢呼。几十年前让西藏人民欢唱《翻身农奴把歌唱》的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西藏和平解放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西藏自治区的成立
17、河南籍著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对这部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③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
④最终维护了世界的和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某同学在参观新中国科技成果展时看到,新中国从成立初期火柴、铁钉都要进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科技取得巨大成就。取得这一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 新中国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 B. 科学家的辛勤努力
C.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D.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9、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并有代表性地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其中藏族史诗是
A. 《伊利亚特》 B. 《格萨尔王传》
C. 《江格尔》 D. 《玛纳斯》
20、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等先进人物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①艰苦创业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国际主义 ④同仇敌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1、______年,______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2、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邓小平的___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3、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2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5、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安徽凤阳_____;到1983年____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26、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 ______________ ,实行______________。到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资地区外,全国大陆上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7、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对台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________祖国的大政方针。
(4)不久,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8、_____________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_____________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29、他艰苦创业,带领钻井队开采出了大庆油田第一口井,被誉为“铁人”。(____)
30、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31、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日益富裕。
请回答:
(1)我国最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村子是?
(2)在中央支持下1983年哪种土地制度在全国普遍实行?
(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我国最早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5)今天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根据下面提示填空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
(6)上海哪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7)谈谈你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看法
(8)2001年12月我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绩是加入什么组织?
32、请你回答什么是三大改造?
33、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思想禁锢阻碍社会发展。阅读提示,探究问题。
(1)【春秋战国的自由竞放】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
(2)【封建时代的严苛禁锢】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封建统治者对思想文化进行严苛禁锢,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写出两例我国封建统治者禁锢思想文化的典型表现。
(3)【近代西方的幡然觉醒】近代欧洲走出蒙昧源于14-16世纪及18世纪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请问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各是什么?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列举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举一位即可)。
34、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英文单词含义是什么?“少的一点”指什么地方?)
(2)图中“少的一点”的现状是怎样形成的?
(3)目前,我国解决“少的一点”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用这一方针已经成功解决了哪些地区?
(4)看到这幅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