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的主要因素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下图所示为1954年国庆节当天,游行群众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模型兴高采烈地通过天安门。宪法得到人民拥护是由于它:( )
A.反映了人民意志 B.消灭了剥削阶级
C.巩固了人民政权 D.颁布于政协会议
3、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的一生可能经历的历史事件有( )。
①虎门销烟
②鸦片战争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甲午中日战争
⑤ 义和团运动
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4、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D.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5、“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元朝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藏族
B.畏兀儿族
C.回族
D.党项族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7、某同学翻阅历史资料,发现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0%。原因是
A.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D.抗美援朝胜利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8、下列能够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有( )
①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②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③吃“公家饭”、端“铁饭碗”成为大家的追求④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⑤“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9、口号是历史的浓缩,具有特定的时代气息。从“牛鬼蛇神”、“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停产闹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口号中,我们可以看到
A. 国共两党的博弈
B. 土地改革的热潮
C. 一五计划的激情
D. “文革”的动乱
10、日记是重要的历史资料,著名作家宋云彬的日记记载到:“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国歌……”他日记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1、被誉为“铁人”的是( )
A.邓稼先 B.雷锋 C.王进喜 D.焦裕禄
12、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走向独立与振兴,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纳米比亚独立 ②万隆会议的召开
③巴拿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④非洲独立年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13、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属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
C.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放内陆省会城市
14、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5、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 )
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②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④交通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来未料到对华的主要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 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我”应是
A. 尼赫鲁 B. 吴努 C. 田中角荣 D. 尼克松
17、“在改革开放之……现在,中国打开大门,带着资金和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中国的自主技术的典型代表有
A. 歼5型歼击机
B.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 籼型杂交水稻
D.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18、关于中国体育成就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991年,我国首次举办了亚运会。
B. 第25届世乒赛,容国团获男单冠军。
C. 许海峰获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D. 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
19、每一个时代都有反映其特征的流行语,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 经济特区招商引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解放土改三大改造
C.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D. 文革小组上山下乡造反有理
20、如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占有土地的比重。该地区这一变化说明
类别 | 1954(%) | 1957(%) |
贫农、中农土地占有比重 | 91.4 | 2.7 |
集体土地占有比重 | 8.6 | 97.3 |
A.贫农、中农消失
B.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建立
C.实现了共同富裕
D.农民的阶级性质发生改变
2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________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_。
(4)意义:大大调动了____、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2、______________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获得的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3、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相对应的人物
(1)党的好干部,领导兰考人民治沙的县委书记——
(2)解放军好战士,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
(3)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4、开启新征程
(1)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______,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中共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5、改革首先从 _______开始,_____________ 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 _______________ 制。
26、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 )
A京九铁路 B青藏铁路 C高铁 D青藏公路
27、到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8、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29、_____________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_____________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30、1952年底________的完成,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56年底,“________”基本完成,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哪次会议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习近平在2013年阐述的“中国梦”的内涵主要是什么?为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内涵是什么?
(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共十九大指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在这次会上新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逐步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经济富强、人民幸福的道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事件标志着民族独立?
(2)哪一措施的实施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作出党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哪次会议上?它作出什么伟大战略决策?
(4)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为此进行了怎样的战略布局?
3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重点是什么?新中国外交上的胜利生产了怎样的影响?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材料三 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在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材料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事件?其完成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新乐园”实际上指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什么失误?标志着社会主义探索良好开端的是哪次会议?
(4)材料四反映出农村实行了什么改革?是从哪个地区开始的?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