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漫画源于生活。如图的图一和图二是不同时期关于着装的对话,对话内容的变化体现的实质是
A.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B.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C.消费观念曰新月异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下表中1979~1984年我国农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增长率高于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 设立汕头等四个经济特区
B. 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
C.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 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4、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
A. 王进喜
B. 雷锋
C. 李四光
D. 茅以升
5、“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太多,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此观点提出于
A. 三个代表 B. 科学发展 C. 南方谈话 D. 毛泽东思想
6、下图历史歌谣中横线处的内容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关税总水平由15.3%大幅降至7.5%,远低于承诺的10%,中国实现了与世界的共赢。”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
A.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香港回归祖国
C.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D.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8、“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经济规律。”针对“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导致的后果,党中央
A.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总路线 B.实施农业合作化运动
C.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9、下图所示协议的签署,宣传(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青藏铁路开通 C. 川藏公路通车 D. 西藏民主改革完成
10、2017年,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什么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三个代表” B.科学发展观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邓小平理论
11、图片反映历史发展过程。下列三幅图反映了三个阶段中国国际地位的特征。导致国际地位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思想解放的程度
C.国防科技的水平
D.综合国力的高低
12、新中国成立之初,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国共产党章程》
13、下列对我国1950-1952 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 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 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4、四川一首歌谣写道:“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出现于( )
A.改革开放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农业合作化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5、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此格局形成的顺序是( )
A.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内地—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16、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将是我国的第三大特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A. 上海浦东开发区 B. 海南经济特区 C. 厦门经济特区 D. 深圳经济特区
17、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18世纪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的相关情况。关于二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图1场景显示君主专制的特征②图2场景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体现
③两个国家君主都具有最高决策权④两国于19世纪中期有一场实力的较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里的“一桥”是指我国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一座大桥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宜昌长江大桥
D.重庆大桥
19、2001年是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的重要年份。以下史实发生在2001年的是:
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加入世贸
④中日建交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三大改造对象的是( )
A. 工业 B. 农业 C. 手工业 D. 资本主义工商业
2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概况:1971年10月,第_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2、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3、“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4、被尊称为“诗仙”的是________。
25、_____________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_上来。
2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 _________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_____________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7、三大改造的完成:
(1)概况:到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的转变。
(2)意义: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
(3)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__为指导,为全面建成___而奋斗。
29、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香港回归:中英两国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正式成立。
(3)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年12月20日对___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_____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_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0、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1、“三农”问题是政府关注的焦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四次重大调整?谈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2)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谈谈国家在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32、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1954年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该宪法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它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至少回答两点)
33、材料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历经5年规划、9年建设,前后历时14年,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是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超级工程。今后,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正所谓“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盘皆活。”
港珠澳大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香港是在哪一年回归祖国的?香港回归祖国是邓小平什么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回归祖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二 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支撑着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着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与挑战的可信赖的伙伴。建立强大的人民军队和巩固的困防,是全国上下的共同责任。
(2)据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在“两弹一星”的研制中有哪两位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从他们身上,我们当代中学生能学习到哪些有用的精神?
3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主要改变了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随后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