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齐齐哈尔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的干部原来不错,甚至颇有政绩,提到新的岗位以后,头脑发热,忘乎所以,慢慢地甚至很快地变坏了。

    ②尽管我们写出的字不如书法家,但是我们在写文章时要尽量认真,要对得起用来表达我们真情实感的白纸黑字

    ③刘经理有很强的协调能力,为人和气,处事果决,有包打天下的魄力,是一个非常称职的企业管理者。

    ④导师经常告诫我们,做事情应当遵循基本的原则,那种面对原则悖入悖出、阳奉阴违的态度是要不得的。

    ⑤在与浙江队的对决中,陈静带病出场,路瑜蓉依然作壁上观,但面对强大的浙江队,四川队以我为主,打得对手防不胜防。

    ⑥倘若掌权者心明身正,廉洁奉公,那末无论贿赂者如何暗送秋波,也只能是枉费心机;倘若掌权者心术不正,就另当别论了。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④⑤⑥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远远望去,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

    B.夕阳下的沙山是无与伦比的美景,光与影以畅直的线条流泻着,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尘滓,像用巨大的筛子筛过。

    C.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

    D.一笔而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画作包孕了天地间的灵气。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民生工程”最终变成“形象工程”,数以亿计的投资打了水漂,造成巨大财政浪费不说,更严重的是,搭进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

    B.通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在秦王和廉颇面前的不同表现,让我们认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主,无私无畏、顾全大局的崇高品格。

    C.通过深化改革,大家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是解决我市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D.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喜欢《香河》这部作品反映出作家深厚的生活积累和饱满的创作感情。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受地震影响的北川县一度人去楼空,重建后人们陆续返回家园,现在这座城市故态复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②有专家认为,洒水降尘治霾是扬汤止沸,洒水对扬尘有作用,但抑制不了雾霾,抑制雾霾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实现花费与收效平衡。

    ③在开罗大学的演讲中,奥巴马表示,要和伊斯兰世界开诚布公地对话,寻找共同价值,并决心用美国力量来解决伊斯兰问题。

    ④在国内外市场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走低的背景下,继续实施国家收储政策是曲突徙薪,反而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

    ⑤石门水库水质检测结果出炉,结果显示其水质时隔一年重新达到地表水一类水标准,当地干部群众弹冠相庆

    ⑥侦办民警以案发地为中心,调取周边监控,按图索骥,一路追踪,最终将犯罪嫌疑人一举抓获,为群众挽回了财产损失。

    A. ①②⑥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⑤⑥

  •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青春本是生活的一部分,__①__把青春融入生活,你____领会青春的真谛。青春并不是华丽的外衣,人生并非花团锦簇,青春的笑容____常和眼泪融在一起。几次挫折便是生活的全部吗?走出失败的阴影,世界会变得更加美丽,____不是所有的失落____意味着不再拥有,____当你感叹夕阳西下的时候,朝阳正从你的背后升起。

     

    A

    只有

    才能

    /

    B

    如果

    /

    因为

    C

    如果

    其实

    /

    D

    只有

    才能

    /

    其实

    因为

     

     

    A. A   B. B   C. C   D. 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目

    唐朝内地与西域通过丝绸之路的交往,不仅表现在各种物品的输入与输出,更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人员之间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内地有大量的戍卒、使节、文士、商贾等进入西域,而更多的还是西域人受到中华各地的吸引,纷纷前来通使,贸易、留学、甚至入仕、传教,因此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交流的主要途径,唐代诗歌中的诸多西域名物品类以及文化事象均是这种交流过程的反映,丝路文化对唐代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空间之于文化,不仅仅只是地理概念,还应当包括时间观念和思想空间。唐代诗歌的地理延伸从“阳关”“安西”到“葱岭”“西海”,直至“条支”“拂林”,正是汉代之后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延伸。唐代承续汉事,积极开拓西北,经营西域,藉保关陇安全。唐诗以汉喻唐,包含了对古人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民族历史的崇敬和对国家实力的强烈自信。如果地域性和时间性是向外的延伸,思想性就是向内的省视,而对于唐代诗歌而言,外来的思想影响莫过于佛教。佛教于汉晋之间自西域传入,我国僧人又赴天竺求法,得佛教真传而使中国也成为佛教中心,佛教至唐代达到鼎盛。唐代文士礼佛及与佛教僧徒交往之风盛行,细密精深的佛理、意味幽远的禅意也使得唐代诗歌中弥漫着浓郁的佛学气息。这种自觉自愿的能动选择、直指内心的深层体验,激活了诗人创作的灵感,他们借助长于抒情达意的古典诗歌,深刻表达出了心灵深处的生命意向和对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并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概念和理论,并认为这个不可分割的民族统一体是历经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唐王朝加强对西域的经营,通过一系列羁縻州府的设罝巩固了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其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西北诸族的拥护,唐太宗还被尊奉为西北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唐代诗人岑参两度西域入幕,远驻北庭、轮台,对边疆民族习俗感受至深,其诗歌就有对边疆和平安定、胡汉和睦共处的赞颂,《赵将军歌》:“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乌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岑诗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对各少数民族所产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种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使得唐代成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

    西域独特的自然景现、文化艺术、丰富物产及民俗风情为唐代诗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实内容和想象空间,唐代诗人作为时代精神的代表,及时地将这些文化养料有选择地吸收到具体作品中去,创造出后世难以企及的“一代之文学”。另一方面,西域宗教艺术对唐代诗歌形式的演变也有重要的影响,佛教传播不仅影响了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扩大了创作题材,佛教经典的传播还促成了四声的发现以及格律诗体的形成。魏晋南北朝以来,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西域音乐逐渐传入,并与中原音乐相结合,形成新的音乐形式,配合这种音乐用以演唱的长短句也开始出现,这就是曲子词。因此,总体而言,唐代律诗与曲子词从某种程度上也许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吸收西域文明所孕育出的瑰丽的艺术奇葩。

    (摘编自郭文庭《唐诗中的丝路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丝绸之路不仅是中西方贸易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每一个进入西域的人都是委派的文化使者。

    B. 唐代诗人以汉喻唐,不仅因为对唐王朝国家实力的自信和对民族历史的崇敬,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他们建功立业的雄心。

    C. 汉代之后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与延伸,这可从唐代诗歌中出现的“阳关”“安西”到“葱岭”“西海”,直至“条支”“拂林”等地理名词中找到印证。

    D. 西域独特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丰富了唐代诗作和内容。扩宽了诗人的想象空间,造就了李白,杜甫等一批优秀诗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从向外延伸和向内省视两个层面论证了古代丝绸之路及佛家对唐诗产生的影响,笔墨到最后集中佛教的影响上。

    B. 文章列举了岑参两度西域入幕,远驻北庭、轮台的事例,是为了论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并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

    C. 作者为了论证唐王朝实行开明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了西北少数民族的拥护这一论点时,使用事实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D. 第四段阐述了西域自然风情与宗教艺术对唐代诗歌形式的影响,不是影响了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而是影响格律和四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盛行的佛教,使唐代弥漫着浓郁的佛学气息,表达出了心灵深处的生命意向和对生灵万物的终极关怀。

    B.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观点,认为我国是历经几千年的历史逐步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民族统一体。

    C. 岑参的《赵将军歌》写出了边疆和平安定,胡汉和睦相处的生活场景,反映了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多元发展状况。

    D. 唐代律诗与曲子词是在西域宗教艺术的影响下形成的,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吸收西域文明所孕育出的瑰丽的艺术奇葩。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分别从“才”与“德”两个方面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其中“司马青衫”典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云”是古典诗文的常见意象。例如《春江花月夜》“____________”中云是动态的;《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的云又被拟人化了。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2)王维《使至塞上》中,写诗人抵达边塞后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 9、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自牧归荑,________________。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彰显出诗人心忧家国、情牵百姓的高尚品格。

    (2)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个方面着笔,表达了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无限悲愁情绪。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求学时身体所受之苦,在风雪中“______________”,回到住处“_____________”,借此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以字称人,表其德行。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其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强烈的诘问指责了秦统治者对老百姓极力搜刮,自己却奢靡浪费的行为。

    (3)我国古代诗歌中用“猿”与“鸟”共同描写景物、营造氛围的写法较为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节选)

    苏 轼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注释)①嘉祐六年苏轼被任命凤翔签判,十一月动身赴任,弟苏辙(子由)由汴京送至郑州西门外告别。②兄弟俩参加科举考试时,寓居怀远驿,一夜风雨并作,读韦应物诗“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有感于即将远离,于是相约早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人”和“居人”欢歌笑语,反衬诗人的凄恻,诗人之悲苦令僮仆心生埋怨。

    B.诗的第三句表面上看是自我开解,但诗人想到岁月飘忽,又感到凄伤。

    C.第六句表现诗人情感的手法,与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最后两句相同。

    D.这首诗既有简洁的叙事,更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行文跌宕情深意切。

    2最后四句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幕容白曜,幕容晃之玄孙也。白曜少为中书吏,以敦直给事宫中。袭,稍迁北部尚书。文成,与乙浑共执朝政,迁尚书右仆射,进爵南乡公。宋徐州刺史薛安都、兖州刺史毕众敬并以城内附,诏镇南大将军尉元、镇东将军孔伯恭赴之。而宋东平太守申纂屯无盐,并州刺史房崇吉屯升城,遏绝王使。皇兴初,加白曜使持节、都督诸军事、征南大将军,进爵上党公。屯碻礅,为诸军后继。白曜攻纂于无盐,拔其东郭。纂遁,遣兵追执之。回攻升城。肥城戍主闻军至,弃城遁走,获粟三十万石。又下袭破麋沟、垣苗二戍,得粟十余万。由是军粮充足。先是,淮阳公皮豹子再征垣苗不克,白曜一旬内频拔四城,威震齐土。献文下诏褒美之。升城不降白曜纵兵陵城崇吉夜遁白曜抚其人百姓怀之获崇吉母妻待之以礼白曜到瑕丘遇患因停二年,崔道固及兖州刺史梁邹守将刘休宾并面缚而降。白曜皆释之,送道固、休宾及其僚属于京师。后乃徙二城人望于下馆,朝廷置平齐郡怀宁、归安二县以居之。白曜虽在军旅,而接待人物,宽和有礼。所获申纂妇女,皆别营安置,不令士卒喧杂。及进克东阳,擒沈文秀。始末三年,筑围攻击,虽士卒死伤,无多怨叛。三齐欣然,安堵乐业。克城之日,以沈文秀抗倨不为之拜,忿而挝挞,唯以此见讥。以功拜开府仪同三司、都督、青州刺史,进爵济南王。初,乙浑专权,白曜颇所挟附,后缘此追以为责。四年,见诛,云谋反叛,时论冤之。太和中,著作佐郎成淹上表理白曜,孝文览表嘉愍之。

    (节选自《北史·慕容白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升城不降/白曜纵兵陵城/崇吉夜遁/白曜抚其人/百姓怀之/获崇吉/母妻待之以礼/白曜到瑕丘/遇患/因停/

    B. 升城不降/白曜纵兵/陵城崇吉夜遁/白曜抚其人/百姓怀之/获崇吉母妻/待之以礼/白曜到瑕丘/遇患/因停/

    C. 升城不降/白曜纵兵陵城/崇吉夜遁/白曜抚其人/百姓怀之/获崇吉母妻/待之以礼/白曜到瑕丘/遇患/因停/

    D. 升城不降/白曜纵兵/陵城崇吉夜遁/白曜抚其人/百姓怀之/获崇吉/母妻待之以礼/白曜到瑕丘/遇患/因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承袭原有爵位。

    B. “尚书”是官名,北魏时期设置的北部尚书,是管理北方州郡事务的北部官署长官。

    C. “崩”有倒塌崩裂之意,是中国古代对帝王、太皇太后、王孙公主之死的委婉说法。

    D. “斛”是中国旧量器名,也用作容量单位,“一斛”本来等于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慕容白曜出身世家,一向仕途顺畅。他年轻时做过中书吏,接着屡屡升迁,担任过北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后来凭借功勋被授予都督、青州刺史等官职。

    B. 慕容白曜驰骋沙场,取得显赫战功,他带军出征,敌人闻风出逃,部队不用作战就拿下肥城,缴获数十万石粮食,接着又连续攻破四座城池,声威大震。

    C. 慕容白曜淳厚正直,待人宽和有礼。他释放了自缚投降的崔道固等人,并将他们及其属下送到京城;他还优待俘虏女眷,另设营帐安置,不让士兵喧扰。

    D. 慕容白曜位高权重,可惜蒙冤而死。他早年与乙浑一起执掌朝政,乙浑专权时,白曜曾依附乙浑,后被问责,最终以谋反之罪被杀,太和年间方得平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乃徙二城人望于下馆,朝廷置平齐郡怀宁、归安二县以居之。

    (2)克城之日,以沈文秀抗倨不为之拜,忿而挝挞,唯以此见讥。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国庆阅兵仪式上,“米秒不差”的空中仪仗队、浑然一体的整齐步伐、肉眼难察的车速误差……受阅部队军威雄壮、气势如虹。现场与屏幕前的观众,无不为这样的“阅兵精度”所震撼。中国航空产品零件精度是0.003毫米,航天器手控交会对接的误差控制在18毫米内,这些精确的数字刷新着“中国精度”。

    请以“精度”为主题,面向全校同学写一篇国庆后的晨会发言稿,倡议大家把握好“人生精度”,体现你的思考与认识,写出具体建议与举措。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