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值年平均增长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
2、“严守纪律,烈火焚身浑不怕,坚定信仰,热血满腔为国家。”这份悼词纪念的英雄人物是( )
A.
B.
C.
D.
3、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的改革,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D.改革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了活力
4、过去我国曾发行布票、粮票、油票等购物票证,现在银行卡、购物卡、公交卡等各种卡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从票证到卡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发展。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A. 反映生活物质由匮乏到丰富
B. 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C. 反映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D. 反映消费、支付方式更加便利
5、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美国霸权主义之间的矛盾
D. 贫穷和富裕之间的矛盾
6、如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7、李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老一辈革命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8、为克服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局面,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展“大跃进”运动
B.实行改革开放
C.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D.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9、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广东省委提出了一个设想,利用自身优势,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在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实行的是
A.特殊的经济政策 B.“一国两制” C.特殊的民族政策 D.特殊的政治制度
10、歌曲《小燕子》创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A. “一五”计划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使东北人民背景离乡的事件是( )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淞沪会战
D.徐州会战
1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C.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3、1950~1952年实行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场土地改革运动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2017 年10 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历史上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写进党章的分别是在哪两次党代会上? ( )
A. 十三大和十五大
B. 十四大和十五大
C. 十五大和十六大
D. 十六大和十八大
15、“大江涌,龟蛇醒,起烽烟。武昌炮啸,惊破太后梦难眠。铁桶金汤如许,神勇八旗安在,帝脉一丝悬。华夏共和国,民主万年传”。上述诗词中描写的史实有
①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 ②武昌起义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政权经受了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严峻考验。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中国采取的措施有
①抗美援朝
②土地改革
③西藏的和平解放
④三大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某历史兴趣小组分头查找了“挺进大别山”“十一届三中全会”“总设计师”“一国两制”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小组研究的历史人物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彭德怀
18、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我国政府在同哪个国家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美国
B. 苏联
C. 印度
D. 缅甸
20、中共十八大以来,为了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中国同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我国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有:
①建立经济特区
②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③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1、__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_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新中国国旗一一
(2)新中国采取的纪年方法一一
(3)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制度一-
(4)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一一
23、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影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________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24、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5、“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体现了铁人______________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代表了一种奉献精神。
26、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香港问题、_____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_______,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内涵:“一国两制”就是在___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4)“和平统一、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 。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忘我地工作,“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
(3)“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他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他是 。
28、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_____而团结奋斗。
(2)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_____,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9、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
(1)“________”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0、________年,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
3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两次重大失误,它们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3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平等互利
(5)____________
33、(大国外交)
(1)请列举两例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中美关系敌对的例子。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两例即可)
(3)中国在当今世界国际事务中起什么作用?
34、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的伟大梦想,新中国社会主义的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其中成功与失败并存,总体来说是在曲折中发展。
材料一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年份 | 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52 | 71.8% | 6.9% | 0.7% | 1.5% | 19.1% |
1956 | 7% | 0.1% | 7.3% | 53.4% | 32.2% |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经济建设,建国初期经济建设成交显著,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建成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1976年经历了二十年曲折探索,走了不少的弯路,经济发展缓慢。
材料三 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改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了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1)材料一中我国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什么阶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列举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所走“弯路”的各一个史实例证。
(3)据材料三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