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两弹一星”
A. 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B. 体现了中国教育的进步
C. 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D. 是“文革”的成果
2、下图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实现 B.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建立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国民经济实现均衡发展
3、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
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经验
4、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个“过渡时期”是指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从鸦片战争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5、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在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企业
C.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
D.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
6、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准确理解是( )
A.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C.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发展社会主义
D.不受马克思主义束缚的社会主义
7、“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再开的时候;两岸暂时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造成今天“两岸暂时别离”的直接历史原因是()
A.日本割占台湾岛
B.荷兰殖民者抢占台湾
C.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
D.“台独”分子分裂台湾
8、港澳回归祖国后繁荣发展说明( )
A.社会主义道理适合香港和澳门的发展
B.“一国两制”政策的普遍性
C.“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完全自治调动了香港、澳门人民的积极性
9、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彻底推毁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B.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D.实行集体土地所有制
10、1953~1956年我国农业经济状况出现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大跃进”运动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1、“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手工业合作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2、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改革的企业是
A. 乡镇企业
B. 中外合资企业
C. 私营企业
D. 国有企业
13、下列选项中的哪一内容与“人民公社”无关
A. “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
B.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C. “人民公社”的一个典型做法是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D. “人民公社”的兴办,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14、1952年院系调整前中国有高校211所,到1953年调整完毕,全国高校被肢解、重组为182所。这些高校以专科为主,专科又以工科为主,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新中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适应土地改革
B.适应经济建设需要
C.支援抗美援朝
D.提高全民文化水平
15、“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A. 1949年-1956年
B. 1953年-1957年
C. 1956年-1978年
D. 1978年-1982年
16、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A.可以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B.建立了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C.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D.违背了各国人民共同意愿
17、“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以上这段歌词反映了
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胜利
C.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
D.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
18、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如五四运动时期的主题是“民主科学”;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的主题是“团结抗日”。1955年中国的时代主题是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加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C. 三大改造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下列不属于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提出的“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的是
A.建立中国共产党
B.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C.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D.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0、2018年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激发强国强军坚定信念。习近平主席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坚定不移加快海军现代化进程,善于创新,勇于超越,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下面有关人民海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前夕
B.海军部队包括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C.自行硏制了导弹驱逐舰、核潜艇
D.2012年9月,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21、中共_______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2、安徽凤阳_______农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的目标,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23、下图的名称是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件事发生在__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4、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衣:
(1)买衣服要凭____,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____、____的方式。
食:
(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____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住:
(1)住房比较____,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____和___明显改善。
25、“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他是“______”;“培育良种,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______”。
26、我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是_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_________制度。
27、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________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8、下图分别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人物______和______
29、新中国建立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将下列对事件和人物的梳理补充完整。
(重大事件)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杰出人物)
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隆重召开,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会议内容: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____》。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____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共同纲领》起____的作用。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首都;以《____》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3)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
31、1978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站在命运的拐点,此后,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让我们回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经历,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78年是我国命运的拐点,拐点自一次重要的会议开始,请问是哪次会议?这次大会作出的伟大历史性决策是什么?这次全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作出了怎样的转移?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一个经济特区?
(3)邓小平理论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请问是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4)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
(5)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说明了什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2、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解放区开展了怎样的斗争?这一斗争的开展给我国农村阶级结构带来怎样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中共八大是在怎样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中共八大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还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我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从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底,我国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3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一首经典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平相处的和谐中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保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新中国在少数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制度?
(2)近年来极少数人企图将新疆、西藏等从祖国分裂出去,这种行为有何危害?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既扶助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又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请分别举例说明。
34、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后,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的举行了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政权建设上、民族关系上、农民问题上、国防建设上面貌焕然一新。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前阵子,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会议,已分别于2018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请问,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什么为代国歌?通过哪一部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
(2)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其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
(3)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是哪一年开始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结束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