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
A. 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D. 坚持改革开放
2、“文化大革命”期间,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
A. 民主与法律被肆意践踏
B.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科技教育遭到严重摧残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1958年,一位苏联专家要到中国各地旅游,那么他在中国大地上可能做到( )
①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指导工作②感受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坐汽车到拉萨参观④到天安门广场感受红卫兵的狂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作的政治报告,他指出;“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己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己经变为保护生产力的顺利发展。”这次大会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
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建立
D.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起点
5、下列各项哪些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
①经营承包责任制
②企业没有自主权
③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
④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
⑤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A. ①③⑤
B. ①②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下表系列重要讲话,当时各大报纸对此进行跟踪报道。下列文章中,最有可能出自这些报道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包产到户》
D.《论十大关系》
7、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 )
①高指标 ②瞎指挥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浮夸风 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⑥“共产”风。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
8、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并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突出体现的新发展理念是
A.绿色 B.创新 C.开放 D.共享
9、下图文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文章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一“伟大转折”是指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0、“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邓小平这段讲话主要强调的是
A.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B.实现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C.赶超先进国家的重要性 D.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
11、《全球通史》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第三次“革命”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2、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曾说:“在旧社会,一个农民怎么能见得到国家领袖,妇女连自己的主都作不了,又怎么能管得到国家的大事!”这体现了( )
A.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B.土地改革结束后,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C.国家领袖与老百姓的密切关系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男女地位的平等
13、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是
A.“四个全面”战略 B.“五位一体”布局 C.“一带一路”倡议 D.中国梦
14、小刚在短剧《上甘岭战役》中扮演舍身堵机枪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
A.董存瑞
B.邱少云
C.罗盛教
D.黄继光
15、在某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他受到批判,林彪、江青集团诬蔑他为‘叛徒、内奸、工贼’。”文中的“他”指的是
A.刘少奇
B.贺龙
C.彭德怀
D.周恩来
16、在中共十八大上被选举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是
A.李克强 B.习近平 C.胡锦涛 D.江泽民
17、中共八大成为中国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主要因为它
A.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C.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有
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②当今百姓爱吃怪,生活胃口一再改,农民大棚种野菜,商城专把活鱼卖
③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私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④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2019年10月1日,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前新中国的诞生
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标志着中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阶段
③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奠定基础 ④基本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在自治区域内享有
A. 国防权力
B. 外交权力
C. 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的权力
D. 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权力
2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 _________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_____________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________。
(2)后果:加上当时________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23、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歌瑶“鞠躬尽瘁好总理,万隆外交显智慧”反映的内容是周恩来在此次会议上的成就。主要是因为此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______”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他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中国人尊称为“国父”。他是__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他受共产党派遣到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是________
(3)《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________
25、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6、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做出决策、低砺前行的盛会。
(1)在________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帆。
(2)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九大指出,把________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7、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判断历史事件。
(1)标志祖国大陆领土完成统一的是___________。
(2)提高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是___________。
(3)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的是___________。
28、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能制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实施了( )
2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破坏了世界和平,世界性的大战爆发。
(1)法国、俄国和英国为了保障自身安全,签订了军事协定,形成了_______________
(2)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是_______________
(3)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4)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30、中国梦宏伟蓝图
(1)首次提出中国梦: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_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他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________、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质是________,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3)两个“百年目标”: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O年时,建成_____,实现_____。
31、
(1)图片反映的是哪次战争?
(2)这场战争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的?
(3)这次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4)列举两位这次战争涌现出的战斗英雄?
(5)这次战争总司令是谁?
(6)这次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
(7)这次战争胜利的意义?
32、一部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建设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政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1949年9月,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党派等各界人士召开了什么会议?这次会议初步建立了哪一政治制度?
3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哪五项原则?
34、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见证历史)
材料一: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经济特区开始筹建,中国对外开放的序曲拉开。
(1)材料中的“改革”是从哪次会议开始的?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民谣述说历史)
材料二: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的问题。”
材料三: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2)据材料二,邓小平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1980年,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什么?
(3)材料三中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在哪个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分田“包产到户”有什么好处?
(图片诉说历史)
材料四:看图学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4)根据图片,说出我国早期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5)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和成就,来谈谈你的感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