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军队在土地革命时期创立了一整套建军原则和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精兵简政,解放战争时期组建五大野战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调整体制编制,人民军队边战边改,边建边改,愈改愈强。这充分说明人民军队不断走向强大是由于( )
A.我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B.崇高理想信念的指引
C.人民军队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D.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读下表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 据此可知一五计划
| 计算单位 | 1957年 | ||
计划 | 实际 | 比计划增长% | ||
拖拉机 | 标准台 | 5146 | 12000 | 133.2 |
机耕面积 | 万亩 | 758 | 2754 | 263.3 |
A.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B.得到苏联专家援助
C.促使中国赶超发达国家
D.超额完成各项指标
3、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特撰文针对最近几年的少数民族电影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当前的少数民族电影已形成较为系统的创作,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并呈现出新发展、新格局的态势。针对少数民族电影的内容,哪些关键词符合史实( )
①民族区域自治
②民主改革
③雷锋
④西部大开发
⑤经济特区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4、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外部环境的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通过了共同纲领
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西藏和平解放
5、词汇出现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各大报刊出现的高效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A.和谐社会,加入世贸
B.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C.中国梦,不忘初心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6、“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被誉为“铁人”的英雄模范人物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江青
7、新华社电文曾说:“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上所作的战略决策是
A.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B.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8、1976年四五运动中的《天安门诗抄》:“欲悲闻鬼叫,我哭财狼笑。洒泪祭雄杰, 扬眉剑出鞘。”这首诗表达了人民群众( )的思想感情。
A.要尽快在黄浦江上要建一座桥 B.要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必须要粉碎“四人帮” D.悼念周恩来反对江青反革命集团
9、表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发展阶段的是
A.尼克松访华 B.基辛格访问中国
C.《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发表 D.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0、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成立生产合作社
B.公私合营
C.建立开发区
D.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1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表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与下图相关的事件完成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说法哪一项不正确(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1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政权,土地改革就是其中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的是( )
①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1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公私合营 D.实行一国两制
15、下图反映的会议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6、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为发展高新技术实施了
A. “星球大战”计划 B. “尤里卡计划”
C. “希望工程” D. “863计划”
17、路透社北京分社社长林洸耀这样评论中国:“从清一色的蓝灰色中山装,到牛仔裤、西服,再到各式各样的奇装异服;从柴米油盐的凭票供应,到可乐、汉堡、牛排以及各国美食遍布大街小巷;从集体宿舍到福利分房再到住房商品化……”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863计划”的实施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改革开放的推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8、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在历史上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1957年,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好愿望的是( )
A.南京长江大桥 B.武汉长江大桥
C.芜湖长江大桥 D.安庆长江大桥
19、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20、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快速发展的领域包括
①钢铁
②煤炭
③电力
④机械制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1、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2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过程: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_____的高潮。
(2)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政策,实现了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3、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
24、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安徽凤阳_____;到1983年____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25、新中国成立后,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
26、2013年,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________、民族振兴、________。
2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_____的目标。
28、新中国成立前:物价_______,民生凋敝。
29、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的是_______司令员。
30、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________
31、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2)汉武帝时代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思想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西汉是怎样加强对新疆(西北地区)的管辖的?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列举一例。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5)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元朝和清朝前期各一件历史史实,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2、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哪一年在哪次会议上颁布了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请举二例史实说明。
(3)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规定的总方针是什么?这一规定有什么意义?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民主与法治的认识。
3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民主法制建设,让我们回顾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是什么时期?请举出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
(4)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即依托先进的科技寻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追求“理性的繁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也就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发展。
请回答:
(1)请写出“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
(2)列举“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
(3)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制定有何新的特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