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时事漫画中有中高低三株竹笋,生动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漫画作者丰子恺以“一夜风吹一尺长”的雨后春笋寓意
A.社会主义事业将会蓬勃发展
B.国民经济比例呈现严重失调
C.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贪快
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2、下图的漫画反映了土地改革
A.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B.提髙中国的国际地位
C.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伟大的发展成就,行稳才能致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能够不断稳定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其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下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A.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B.中共十五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元朝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藏族
B.畏兀儿族
C.回族
D.党项族
5、某班黑板报上出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等关键词,可以推断这期板报的主题是( )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新型民族关系 D.民族地区的发展
6、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领导人跨越太平洋。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的美国领导人是
A.尼克松 B.克林顿 C.布什 D.基辛格
7、为了克服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到了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表现有( )
①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物价稳定
③市场繁荣
④旅游业大力发展起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我们这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奋斗日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是
A.两个一百年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新发展理念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9、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展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项讨论的意义是 ( )
①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 ②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③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④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②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11、历史课上,老师提示“均田免赋”、“闯王”、“大顺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12、下表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市场化指数变化统计表。表中指数逐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1979 | 1980 | 1983 | 1985 | 1988 | 1992 |
指数 | 24.9% | 30% | 40% | 50% | 60% | 63.2% |
A. “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
B. 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C.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3、下侧图片最能反映土地改革的意义是( )
A.解放农村生产力
B.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促进重工业发展
14、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
B.
C.
D.
15、下图所示内容是国务院从1992年起颁布和实施的部分新政策。由此可见,我国政府致力于( )
A. 扩大对外开放范围 B.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 构建经济法律体系 D. 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16、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A.祖国获得统一
B.西藏自治区成立
C.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下图漫画“大豆过江”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的失误和曲折,该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三大改造 D. “大跃进”运动
18、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我国的三大改造不包括:(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家实行赎买政策
20、在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我国哪一项工业不是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的
A. 电子工业
B. 航天工业
C. 船舶工业
D. 原子能工业
21、1954年,周恩来与_______________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2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 采用赎买政策 B. 成立生产合作社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改革开放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是______。
(2)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事件是______。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事件是______。
24、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召开;国家主席______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的名称。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________
(2)做出社会文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建的战略部署的会议是________
(3)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
26、导弹部队组成:由______、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_____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2015年改名为火箭军)
27、1924年,_____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孙中山又创办了_____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28、根据下列提示的信息,写出相关的会议名称。
(1)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2)颁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9、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________,消灭了______;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30、在上甘岭战役中,________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而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_。
31、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成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为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成功收回哪两个地区建立特别行政区,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积累了成功经验?
(2)中国近代以来,饱受屈辱。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的国防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中国刚成立时,在有陆军的基础上,又分别建立了哪两个大的军种?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2015年更名为什么?
(3)在外交上,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成就显著,请写出两例。
(4)在文化、科技上,更是成果丰硕。我国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著名人物分别是谁?
(5)在中国现代史上,工业从无到有、国防的现代化、“两弹一星”的成功、航天工程的成就,”“863计划”“973计划”的实施等,都体现了中国的科技力量。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的进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请问.科学技术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从我们中国各领域取得的成就看,我们应有哪些自信?(写一个)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时有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农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材料四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1)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内容,说说这三个时期我国在农村分别实行什么变革?
(2)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怎样的转变?实行联产承包制之后,土地所有制是否再次发生变化?
(3)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3、
《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工作中心的转移
(1)决定这件大事的会议是哪次会议?时间是什么?
(2)形成的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什么?
(3)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34、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剂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者永固也报名入社
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材料二: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手工业者通跃报名入社工商界代表中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材料四: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碗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依据材料一中的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
(2)材料二中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与探索中的哪些失误有关?
(4)材料四中的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哪种经济体制?
(5)回顾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