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开钻机干吧!把石油落后帽子扔到太平洋去!”发出这一呼声的历史人物是
A.
B.
C.
D.
2、交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交通建设实现惊人跨越。下列成就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A.宝成铁路武汉长江大桥
B.川藏公路青藏公路
C.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
D.兰新铁路兰青铁路
3、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A.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 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 新中国的成立 D. 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4、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B.国有企业的改革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5、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
A.新发展理念
B.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
C.新常态的科学判断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6、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
B.抗战胜利
C.澳门回归
D.土地改革的完成
7、中国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将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城市,这充分说明
①中国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③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由此看出我国政府实行(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求同存异 D.一边倒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
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0、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他用一只专制的手,勇敢地播下了启蒙的种子”。其中的种子是指
A.改革的手段很野蛮
B.强化了农奴制度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加强了中央集权
11、“他的一系列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生动的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中国独特的文化风格,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也因此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文中的“他”是
A.屠呦呦
B.余秋雨
C.莫言
D.张炜
12、2008年12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中国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活动。30多年前中日两国外交出现转折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田中角荣访华 B.安倍晋三访华
C.尼克松访华 D.福田康夫访华
1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曾有上亿人民参与讨论,提出上百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了宪法
A.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B.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保障
C.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14、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分析图片,可以得出的正确的信息有
①经济高速发展
②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③人民生活困难
④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5、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包括( )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6、党的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对下列会议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共八大为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
③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中共十三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17、盐城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A.
B.
C.
D.
18、“一人包产全家干,村头不见闲人站”“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这描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下列史实,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停课闹革命 B.粉碎“四人帮” C.中共八大 D.“九一三”事件
20、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的纪念日。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为香港、澳门、台湾回归祖国开辟了正确道路的是( )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2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____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用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____,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____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5)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____,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6)1992年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_____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
(2)到2021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_____。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3)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_____。
(4)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_____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5)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_____。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6)中国的_____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_____。
23、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4、地图中的历史:
阅读下列地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图中的
(3)紧邻香港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5、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的危险。
26、1956年初,全国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___________的高潮。在此基础上,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政策,从而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7、____________年,中美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8、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______。
29、文化大革命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_的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________”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文革开始:1966年夏
(3)实际指挥部: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________,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4)全国动乱:“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________”;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5)最大冤案: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6)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13日,________等人外逃,在蒙古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7)文革结束:________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________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8)文革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________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0、三、拨乱反正
表现:“________”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________,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31、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是我国颁布的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哪一年?是对哪三方面的改造?
(3)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4)根据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党对农村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
32、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伟大人物。
(1)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
(3)大庆石油工人的“铁人”——
(4)2005年访问中国大陆的中国国民党主席——
33、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1955年,我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请依次列出我国农业合作化经历过的主要阶段。
(3)1978年,农民们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了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哪一政策得到了农民的欢迎?这一政策的最早尝试是在哪里?
34、如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1)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2)我国在此领域还进行了哪些试验并取得了成功?当时我国政府制造它们的目的是什么?使用它们的原则又是什么?
(3)试举出一位为它们的研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人。
(4)近年来有些国家不顾国际条约的限制,多次进行核试验,请就此发表一下你的看法。谈看法:赞成或反对,并说明原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