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西藏的和平解放是在( )。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 1952年
2、“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希翼宝岛谱新篇。”诗歌中的“喜事”指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香港、澳门回归
C.西藏和平解放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 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 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4、2017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列宁主义
④生物进化论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5、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在(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一届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
6、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参加了制定宪法的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A. 它是新中国第-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障
7、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
A. 一个中国 B. 两种制度 C. 和平谈判 D. 互补互利
8、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值年平均增长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
9、“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三大改造完成后
D.“一五”计划完成后
10、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允许手工业者参加生产合作社 B.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D.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1、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
A.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标志着各族人民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C.促进了西部大开民的进行 D.积累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宝贵经验
12、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A.叶剑英 B.邓小平 C.刘少奇 D.华国锋
1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 B. 城乡人民收人大幅度增长
C. 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D.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14、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引起乙到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5、中共十八大以后进行的强军改革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 作为我军的独立军种, 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
A.国共政权对峙时期
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16、中共八大成为中国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主要因为它
A.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C.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7、1976年10月,全国各地都有人民群众载歌载舞、欢庆胜利的场面。这种欢庆的场面庆祝的历史事件是
A.北平和平解放
B.开国大典
C.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D.粉碎“四人帮”
18、当新中国成立的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时,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时,下列哪一城市还没有解放( )
A.长春 B.上海 C.南京 D.拉萨
19、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
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下边表格空白处应该填入下列哪一选项的内容
A.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C.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D.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1、被称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
22、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23、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
24、观察下图,在图上相应位置填出下列地点的英文代号:
抗美援朝战争形势图
A.中朝边境:鸭绿江
B.《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地点
25、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_____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____
26、新中国外交成就辉煌。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原则。
(3)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7、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请你参与政策回顾
(1)1950 年, 中央政府颁布了《_________》, 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 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
(3)1958 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大跃进”和 运动。
(4)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
28、_________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__________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
29、1956年初,全国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___________的高潮。在此基础上,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政策,从而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0、(___________)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历史进入(____________)建设的新时期。
3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又是什么?
(4)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5)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空间”。请列举这一时期3件外交上的大事。
32、“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33、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1)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果断停止使用“________”的口号;
(3)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34、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消息《人民日报》8月8日社论:守望相助建设美好内蒙古——热烈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材料二央视网消息依据相关法律,经澳门特别行政区请求,并获中央政府批准,解放军驻澳门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于2017年8月25日出动官兵协助澳门特区政府在当地开展台风“天鸽”的灾后救助工作。
材料三“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材料四央广网南京2017年9月21日消息2017年海峡两岸中秋灯会20日晚在“中国第一水乡”江苏昆山周庄古镇亮灯。近千位两岸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品味两岸文化精粹,共叙手足深情,以此纪念海峡两岸打破长期隔绝状态,恢复民间交流交往30周年。
(1)新中国成立后在内蒙古地区实施的基本国策是什么?除了材料一的纪念活动外,你还能设计哪一类活动来纪念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2)据材料二,澳门回归是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你认为中国能够成功收回澳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联系材料三、四,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一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梦想,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