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龙岩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92年的春天,一列火车在南方大地疾驶。1月18日至2月21日从武昌到深圳,从珠海到上海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考察路上一路走一路讲:“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的谈话

    A.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推动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C.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 2、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让“土地还家”的法律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改法》

    B.《古田会议决议》

    C.《中共七大决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3、在欧洲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 )

    A、古希腊哲学   B、基督教会

    C、罗马古典文化   D、封建等级制度

     

  • 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 )

    A. 1949年 B. 1954年

    C. 1956年 D. 1978年

  • 5、“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材料中“这个划时代的会议”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是全面的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6、下图水墨画,通过农民分地的场景,展现了60多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运动。这场运动开展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7、为了实现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世纪末党中央实施的重大战略举措是(   

    A.帮助少数民族实行民主改革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 8、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材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 9、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正式实施学位条例,学位分三级,它不包括

    A. 学士

    B. 硕士

    C. 博士

    D. 博士后

  • 1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11、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当时各大报纸对此进行跟踪报道。下面四组文章中,最有可能出自这一时期的是(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 《发展才是硬道理》《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

    C. 《必须坚持多快姓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D.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包产到户》

  • 12、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旨在(   )

    A.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创建新中国

  • 13、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主要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海军

    B.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工业

    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制度

  • 14、1949年9月,工商界代表唐巽泽说:“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而且能够讲它要讲的话……”“这个划时代的会议”指的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D.中共七大

  • 15、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①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6、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经验

  • 17、一位资本家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的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材料叙述的是(   )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 土地改革运动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经济体制改革

  • 18、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 中共十五大

    B. 中共十七大

    C. 中共十八大

    D. 中共十九大

  • 19、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B.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C.实行资产私有制

    D.大力推行政企合一

  • 2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起的制度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_________,战区主战、_____________的新格局。

  • 22、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方针是___________

  • 23、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能制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实施了(   )

  • 24、__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_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 25、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___。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____、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26、中共_______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27、三、拨乱反正

    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________胜利完成。拓展: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 28、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2006年,_____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

  • 29、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________,消灭了______;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 30、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________》,会议还选举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 32、一部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建设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政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1949年9月,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党派等各界人士召开了什么会议?这次会议初步建立了哪一政治制度?

  • 33、有人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1)邓小平和袁隆平为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2)两位解决“吃饭”问题所采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除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外,两个人的上述贡献还有什么共同作用?他们能做出上述贡献,说明他们所具备的共同精神特质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

    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请回答:

    (1)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实施这一制度有何意义?

    (2)请你说出我国5个自治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