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国后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省份是( )
A. 安徽 B. 浙江 C. 甘肃 D. 西藏
2、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法律文献其作用是“临时宪法”的是
A.《临时宪法》 B.《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最伟大意义是( )
A. 纠正了“两个凡是”的错误 B. 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C.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
4、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工业生产总值的变化图。从图可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呈现出来的特点是
A.过程一帆风顺 B.在曲折中前进
C.水平大幅提高 D.总体达到小康
5、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1966年夏,全面发动起来的运动是
A.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B.文化大革命运动
C.人民公社运动 D.大跃进运动
6、下列哪一项成果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变成了现实( )
A.电视 B.计算机网络 C.报纸 D.书本
7、“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第一个五计划期间在武汉建成的大型工程是( )
A.第一飞机制造厂
B.第一汽车制造厂
C.第一机床厂
D.第一座长江大桥
8、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9、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 ( )
A. 客观经济规律 B. 党的领导 C. 人民的积极性 D. 人民的愿望
10、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不包括
A.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B.制定代国歌,国旗
C.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等,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的话强调了制造“两弹一星”的( )
A.原因
B.性质
C.影响
D.条件
12、“……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B.“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13、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领导人
A. 邓小平
B. 江泽民
C. 胡锦涛
D. 习近平
14、在这次大会上,邓小平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命题。“这次大会”是指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5、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 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 尊重历史与现实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6、1972年尼克松访华,下飞机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握手,事后尼克松写到:“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意味着( )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C.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D.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17、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乐队演奏的乐曲是(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黄河大合唱》
C.《义勇军进行曲》
D.《国际歌》
18、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一辆汽车、一架飞机,我们都不能制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19、中国农业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1年间的4.9%,究其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的推进
D.“大跃进”的促进
20、“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两岸关系的发展
21、 航海家哥伦布在世界航海史上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1. 观察上图(说明:图中数字分别为四次航行的年份),哥伦布率领船队,_______年(填图中的数字)航海的路线是:从_____(国名)的巴罗斯港向西出发,横穿_____,最先到达的是美洲的巴哈马群岛等地。
2. 在下列材料中,能够作为研究哥伦布的原始史料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3. 上述四则史料中,能够证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关键证据有哪些____?请说明理由____。
22、科学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_______ (会议)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3、1949年通过的《___________》,确定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1954年通过的《___________》,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4、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
25、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的危险。
26、(1)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2)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
(4)中共十六大上,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5)中共十八大上,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6)中共十九大被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27、到 _______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的___________ 变为____________ 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 __________ 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 _____________ 阶段。改造中的创举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年底,周恩来在接见 ________ 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____________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政治制度。
(3)法律依据: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被载入________。1984年,《________》颁布实施。
(4)5个民族自治区:目前,全国已经建立_______________、新疆、_______________、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5)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____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发展奠定了基础。
30、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______;______为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31、改革开放40年来,先后形成了四届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这四届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都是谁?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列举甲所说的这场战争中的一位英雄。乙见证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是指什么? 丁所说的“西藏人民的喜事”是指什么?
(2)请按照历史事件结束的时间先后把甲、乙、丙、丁排序。并归纳它们的共同作用。
33、简答题
(一)、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日益富裕。
请回答:
(1)我国最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村子是?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我国最早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二)、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请回答:
(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
(2)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什么共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34、读下图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从这两幅图的内容来判断,它们都和中国历史上的哪场运动有关?
(2)图一中的“土地改革法”是中央人民政府哪一年颁布的?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二中“四川金堂县贫农”应该是没收什么人的土地分给了农民?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