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凉山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将下列五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

    ①普通读书人经解试、省试两级考试后,获得授官资格。

    ②一来庆贺他们通过第一级考试,二来也祝愿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级考试中有优异表现,为家乡争光。

    ③在这两级考试之间,各地官员会为通过解试,即将赴京参加省试的学子举行盛大的乡饮酒礼

    ④隋唐时期,科举制成为中央选官的重要途径之

    ⑤唐玄宗年间颁行的《大唐开元礼》中正式把礼送举子的乡饮酒礼确立为定制

    A. ⑤③②①④   B. ④②③①⑤   C. ④①③②⑤   D. ⑤①②③④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昨天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李小璐介绍了三条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B.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C.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语说得好,“如事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B.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查言观色,试探什么。

    C.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里念念有词,不停地抱怨着他们所受的种种苦难……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掉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D.也是无意识的,在闲暇时甚至睡梦中,她身处的环境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那封闭窄小的控制舱,奇怪的隔热太空服……后来这些东西在我的意识中都隐去了,只有一样东西凸显出来。

  • 4、以下历史文化,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

    B. 中国的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

    C. 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隶书—楷、草、行书。

    D. 稽首、顿首(叩头),都是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以下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十年春,齐师我/竹取道,下见小潭

    B. 牺牲玉帛,弗敢也/万钟于我何

    C. 衣食所,弗敢专也/求其能千里也

    D. 下视其/吾视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 《曹刿论战》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

    C. 本文紧扣题目,详写了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略写了作战中的战术和战争的过程。

    D. 文章说明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重要政治条件,也说明抓住有利战机是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一个“______________”字写出了作者心绪不宁,无心做事的愁苦心情;下阕作者通过“闻说”“______________”和“只恐”六个字凸显了词人一波三折的心绪,层层虐心,这样的构思与表现手法堪称新鲜奇特。

    (2)这首词的主旨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被公认为写“愁”名句,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重拾失落的家风,可以更好地弘扬明礼、孝亲等中华美德;大力倡导文明的新风,才能共同建设富强、民主的和谐社会。为此,学校准备开展主题为“传承好家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拟写标语】根据题干中画线句子补写标语。

    重拾家风,弘扬中华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流程】 班级开展“说说我的家风”演讲比赛,请你补写完整比赛流程。

    流程一:主持人介绍评委、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宣布比赛开始。

    流程二:

    流程三:

    流程四:评委代表点评比赛,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3)【家风育人】放学刚走出校门,你就拾到了一本历史笔记,喜滋滋对妈妈说:“真幸运啊,我正要整理历史笔记呢,这下好了,直接用这本,不用浪费时间了!”妈妈听后,笑着劝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2)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4)_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6)吊影分为千里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7)《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明了诗人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小题。

    四季秦岭

    王佳

    ①地理意义上,秦岭是中国南北方的一道分界线;文化语境中,秦岭是中国人精神的伏藏,千百年的无尽烽烟、皇朝气数和士子书卷,藏在峡谷的某一个角落。

    ②秦岭的春天比长安城要稍晚一些,等少陵塬的桃花和白鹿塬的樱花渐次归隐,4月中旬,山里才逐渐热闹起来。

    ③太平峪的西寺沟,是赏花的好去处。从西寺村进去大约半小时,便到了山谷深处,沟中树木格外卖力,仰头向上索取阳光。不知道是哪一声鸟鸣,啼破最后一层薄冰,唤醒溪水与紫荆树,树伸了伸腰,一夜之间,红色的紫荆花朵占满了枝头。

    ④早春的天空蓝如新瓷,流云淡淡,阳光透过擎在枝头的嫩芽和红花,照彻了整个山谷,树影倒映在清澈的溪水,溪水升起氤氲的雾气,顿时烟霞弥漫,随便找一方藏在浅草中的石头坐下,就像是坐在一首咏春的唐诗中。

    ⑤夏天的西寺沟绿荫蔽日,清溪奔涌,是许多人的避暑之选,但每到8月,当关中平原溽热到了极致,我更愿意避开人群,到海拔更高的山上去,比如草链岭。

    ⑥自洛源镇进山,几番涉水过桥,脚下便是一大片石海。站在石海底部向上望,但见千万块点缀着青苔的花岗岩,层层叠叠,从山巅倾泻而下,每块石头都如牛似虎,以奔跑的姿态俯冲。

    ⑦翻过石海,低头穿越遮天蔽日的箭竹林,还需要循着灌木间的小道继续攀爬,终于,在某个时刻到达垭口。垭口者,山梁间较低的凹陷。此处地势平坦,登山者可以在此歇脚喝水,此时距离山顶还有些距离,空气明显凉爽起来。

    ⑧一条小径嵌在边缘柔和的巨大草甸,通向葱茏碧绿的梁顶。和石海的粗粝不同,此刻,你走在一条铺向天空的绿毯上。野花开得肆无忌惮,迫不及待绽放出生命的热烈。

    ⑨再高一些的地方,比如拔仙台和鳌山顶上,一年四季白雪皑皑,是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飞雪”。

    ⑩秦岭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常进山的人都知道大自然把山货藏在哪里。在9月的某段时间,大山开始展示它的慷慨。

    紫阁峪、子午峪或者扯袍峪……每个进山的人都会如数家珍般掰着指头,告诉你哪个峪口有什么野果。五味子像是小一点的黑红葡萄,剔透晶莹,山间隐居的人们会摘了放在竹篮里晾晒入药;野葡萄多为黑色,清冽的微酸之后,口腔里会涌出一道甘甜,爬山至口干舌燥,忽然邂逅,不啻于世上的任何山珍海味。

    诸峪之中,紫阁峪的山果最为有名,至少可上溯至唐代,贾岛的“梨栗猿喜熟”和张籍的“秋猿守栗林”说的便是此处,低头捡起一颗栗子,忍不住想,它是不是某个唐代隐士所种栗树的后代。

    至于柿子,大约是关中平原太多了,所以很少有人去摘,就那样留在枝头,等它经霜变红变软,在瓦蓝的天空下,小灯笼般簇拥着。机灵的鸟雀们每天都去看看,等着啄食最先熟的那一颗,储备过冬的能量。

    再往后,天气渐寒,草尖上的夜露化作白霜,住在山中的养蜂人在晚间生起了火盆。我们坐在土坯房的屋檐下,看着黄昏的山岚在树林里渐渐变浓,鸟鸣细碎,虫唱依稀。

    看着树梢近乎透明的月亮,想起摩诘居士在辋川留下的诗篇,“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那一刻忽然理解了,为何自古以来那么多人选择在秦岭隐居。

    秦岭四季的风光是完全不同的,浑似四个世界,当你行走其间,去观察色彩斑斓的洋辣子、指头大小的野蜂、对面山崖的羚牛……就能体会到那亘古未变的生命张力。

    从第一次坐着绿皮火车穿过秦岭走出成都平原,我来到长安城也有近18年了。现在终于明白,正因这“去天三百尺”的大山对南下冷风的阻隔,才孕育了物产丰沛的天府之国。

    古老的秦岭,也该惊诧于这些年的巨变,贯通终南的隧道和高速,迁居脱贫的山民,引汉入渭,恢复生态……

    内敛沉默的秦岭,已经渗透进了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化作楼观台的淡淡轻烟,辋川竹林的一轮明月,麦田忙罢的喧嚣秦腔,山间残存的细长栈道,鸠摩罗什的笔和玄奘法师的塔。

    秦岭究竟是什么?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我相信,唯有真正坐在山间的某棵树下,才是真正的“见山”。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改动)

    【1】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时间

    秦岭特点

    天空瓦蓝,溪水清澈

    (1)

    (2)

    (3)

    【2】联系上下文,赏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从西寺村进去大约半小时,便到了山谷深处,沟中树木格外卖力仰头向上索取阳光。

    【3】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     

    A.文章开篇从秦岭的地理意义和文化语境写起,让读者感受到秦岭风光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B.文章第②段,将秦岭与长安城进行对比,表达出作者对秦岭的春天来得稍晚的遗憾心情。

    C.文章第段贾岛的“梨栗猿喜熟”指秦岭的猿猴喜欢熟了的梨子和栗子,张籍的“秋猿守栗林”指秋天的猿猴守着栗子林,都是为了表现秦岭的猿猴富有灵性。

    D.第段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指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给人诗情画意之感。

    E.文章引用诗句,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秦岭不仅有四季美景,还蕴藏着优秀文化内涵,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换票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纯净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整体感知全文,完成下列题目。

    (1)小说为什么以“换票”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1)第一次相遇:__________

    (2)第二次相遇:__________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1)成功者:__________

    (2)拾破烂者:__________

    4品读小说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

    5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小说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为什么?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蝙蝠虽是“毒库”,但也不可诛杀

    ①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1月22日召开媒体见面会,同济医院呼吸科主任赵建平、感染科主任宁琴、急诊科ICU主任李树生,对媒体宣布:经过病毒序列比对分析,推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

    ②虽然大多数人并没有和蝙蝠正面接触过,但它们确实是世界上分布最广、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除南北极及大洋中过于偏远的荒岛外,地球上的各种陆地生态环境中都有它们的影子。

    ③蝙蝠很神奇,有些可以像猫头鹰一样在黑夜中看清东西。蝙蝠还有个别的动物没有的特点,那就是什么都吃。

    ④蝙蝠身上能携带超过100种病毒,包括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冠状病毒、亨德拉病毒、狂犬病毒等,那为什么病毒总是偏爱蝙蝠呢?

    ⑤病毒是一种靠入侵细胞为生的非细胞生物,而且很挑食,通常一种病毒只会入侵一类宿主。而动物、植物、细菌都会染上不同的病毒,即便同为动物,鸟类病毒很难传染给其他哺乳动物(禽流感算特例)。

    ⑥作为一种寄生生物,病毒的最佳生存策略是“传染性强且致死率低”,这样才能尽可能多地复制自己,毕竟宿主死了自己也只能坐以待毙。而蝙蝠的身体恰恰提供了病毒实现自己独生的目标。

    ⑦蝙蝠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有机会大范围游荡,就更有机会将病毒传染到其他动物身上。蝙蝠是会变温的,某些蝙蝠在休息时体温可以保持在摄氏10度以下,而在飞行过程中体温可以升到摄氏40度,相当于人类的发烧状态。这种恶劣的体内温度可以让大部分病原体失去活性。另外,蝙蝠拥有哺乳动物中超强的核酸错配修复系统,能够修复自身细胞损伤。病毒一边进攻,蝙蝠的肉体一边重建,所以野外的蝙蝠很少病死。

    ⑧蝙蝠能够作为烈性病毒的宿主,跟其天然免疫系统DNA感受器STING蛋白有关。蝙蝠STING基因S358位点突变导致干扰素激活减弱,从而避免过度的DNA-干扰素通路激活带来的免疫损伤。有了这些能力,蝙蝠可以活到40岁,却不像体型类似的老鼠只能活两三年。

    ⑨但是,蝙蝠的免疫系统并不能完全杀死病毒,为了适应细胞重建,蝙蝠的细胞核就要经常给细胞器下指令,让它产生新的蛋白质,因此蝙蝠细胞里常常含有游离的基因片段。这让很多病毒的DNA进入蝙蝠细胞后显得见怪不怪,提供了一个潜伏的温床。

    ⑩不是蝙蝠本身故意要携带大量病毒,而是蝙蝠有能力做到多次“带毒不死”,而其他动物染上一次病毒就死掉了,根本没机会当传染源。

    蝙蝠在自然界的天敌不多,除了猫头鹰和某些住在蝙蝠洞里的蛇之外,大部分动物想吃蝙蝠并不容易。可是万万没想到,蝙蝠会被人类端上餐桌。值得注意的是,携带病毒较多的蝙蝠通常飞行能力较弱,更容易被人发现,所以将蝙蝠捕捉来作为食物,那些坚强的病毒才有机会感染人类。

    很多人认为既然蝙蝠是有害的动物,会通过吸血来传播病毒,那能不能像当初消灭血吸虫的宿主钉螺那样,将蝙蝠尽可能赶尽杀绝呢?当然不能!

    实际上,962种蝙蝠中,只有3种是吸血的,而且人血并不是它们的主食,所以蝙蝠咬人并不是病毒爆发的主要原因。蝙蝠更多的是消灭那些真正吸人血的蚊虫和农业害虫,因此它们是重要的有益动物。很多蝙蝠还会传播花粉,东南亚的榴莲的唯一授粉者就是一种蝙蝠,其他植物,如桃、香蕉、龙舌兰都要靠蝙蝠传粉,还有很多水果需要通过吃水果的蝙蝠传播种子。即便是吸血蝙蝠,它唾液中的抗凝血酶也是珍贵的药材。

    虽然蝙蝠容易传播病毒,但并不是每只蝙蝠都携带多种病毒,以狂犬病毒为例,只有小于0.5%的蝙蝠携带,所以把蝙蝠进行种族灭绝也不科学。因此,______________。

    (选自《科普时报》作者:朱广思,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1】作者认为,蝙蝠虽是“毒库”,但也不可诛杀的原因有哪些?请具体分条说明。

    【2】第⑧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读完本文,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蝙蝠?请用一句话表达出来,作为本文的结尾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原来,生活可以这样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