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莆田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在苏伊士附近打了很多鱼”一句的宾语部分是“很多鱼”。

    B. “地下水流因为两海的水平面不同,必然要从红海流到地中海”是因果关系复句。

    C. “几个”是数量词;“曾经”是副词。

    D. “走过去”和“得到了证明”都是动宾短语。

  • 2、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赞人见解说“高见”;称己见解说“拙见”;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B.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指篆书体、魏碑体、楷书体、行书体、草书体。

    C.《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D.修改病句应以消除语病为要,切忌改变句子愿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就不该两处,修改病句也应追求高效。

  •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李阳和方菲是高中同学,毕业二十年后在杭州西湖湖畔萍水相逢,别提有多高兴了。——这句话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大类。

    C.“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

    D.李刚邀请赵明参加父亲的寿宴,赵明高兴地说:“祝家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句话表达很得体。

  • 4、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有“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之效。以下古代常用借代匹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婵娟——女神   B. 垂髫——小孩

    C. 汗青——史册   D. 庙堂——朝廷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一)古文阅读。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依据课文内容默写横线上内容。)

    2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公输盘楚造云梯之械 

    (2)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4)宋无长木

    (5)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6)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

    3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于鲁 /子墨子   B. 杀所不足而所有余/而不得

    C. 不可谓知/为与此同   D. 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杀臣

    4下面对课文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

    A. 《公输》一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B. 《公输》一文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

    C. 墨子勇于面对问题,说服了楚王。这表明对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D. 《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5下面对课文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劝说的成功说明从道义上去说服还远远不够的,还要从实力上去战胜敌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别的国家不觊觎自己的国家。

    B. 子墨子说服公输盘、楚王的方法都是先诱使对方说出正确观点,然后指出对方的行为与观点相违背,使之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无法争辩。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胡不见我于王? 

    (2)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① 乾道二年春,陆游四十二岁,遭言官弹劾,以支持张浚用兵抗金的罪名被免职归家。②玉瀣:xiè,一种美酒。③黄庭:道家谈论养生的书。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一句的妙处。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仿写: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原作: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4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

    5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______________》)

    6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八则》)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爆米花香

    林海蓓

    (1)腊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走在古老的东禅巷,阳光照亮了半条巷子,巷子的另一边则在背阴处。

    (2)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浙江黄岩留下的旧街老巷已经不多。而留在这些巷子里生活的,也大多是上了年纪舍不得离开的人。每每走在这些街巷,我都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恍惚感。

    (3)远远地,听到沉闷的一声“砰”响,好多年没有听到这种声音了。没多久,就闻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爆米花的香味。走近了一看,果然有一群人,手里正拿着各种容器,容器内装着还散发着热气的爆米花。

    (4)记得小时候在北方,每到快过年时,放学回家的路上,远远地就会听到这种声音。我们老远就把耳朵捂着,眼睛也不敢看那个炉子的“爆破”过程。但实际上心里却很欢喜。常常是飞快地跑回家,拿来各种能够“爆破”的粮食。有的同学拿来玉米,“爆”出来的是“苞米花”;有的拿来大米,“爆”出来的是“大米花”。大家还会互相交换,这样能吃到不同的口味。

    (5)那一声“巨响”后,小锅炉里的米花会冲进一个长长的、有着细密网眼的布袋里。等热气消散,打爆米花的人会拎住长布袋的一头,将米花瀑布般地倒出来。我们这些孩子将它们用一个干净的脸盆接住,装好后带回家。一碗米刚好“爆”一盆米花。回家后,等盆里白白胖胖的米花彻底冷却,再装进密封的饼干桶、玻璃罐、布袋中,留着慢慢享用。

    (6)那时候,我们会把干燥的食品直接放在衣服口袋里。上学前,我们常常在口袋里塞几把米花,一路上,时不时地伸手到口袋里抓一把出来吃。放学后回到家里,还会把米花放到糖水里,这样吃出的是另一种味道。

    (7)其实,我的母亲自己就会做不少美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年四季她总能做出一些美味。冬天的北方,每家都会储藏大白菜、萝卜和大葱。母亲把萝卜切成厚度一厘米左右的片,在每片上再切几刀,然后挂在铁丝或绳子上晾晒,之后放些盐腌制起来,没多久就可以吃了。这些萝卜干既可以当零食,也可以就稀饭,还可以炒菜。快过年时,母亲还会用北方最常用的面粉,做出各种小点心:麻花、油条、猫耳朵、叶片、金果条……普普通通的面粉在母亲的摆弄下,变成了花样百出的小吃。

    (8)随父母从部队转业到黄岩,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时物资供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许多小时候觉得稀罕的东西都变得寻常起来。比如,在街上可以看到农民担着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在售卖,街巷里时不时地飘来阵阵大海的咸腥味。那些原来母亲做给我们吃的小点心,也可以在街头小店里买到,不必再等到过年才有口福。

    (9)但有一样东西,似乎还是只有临近过年时才能吃到,那就是爆米花。

    (10)南方的爆米花,与北方相比有些许不同。比如把年糕切成片,“爆”出来的是扁圆形的“糕片”;切成条,“爆”出来的则是长条形的“糕条”。有时候人们还会用豆类来“爆”。另外,“爆”的时候放少许糖精,则多了份松而甜的口感。

    (11)物资越来越丰富,让人们慢慢淡忘了年少时对食物的渴望。平时街上也再难见到,那个巷口的小车和车上小小的锅炉,还有摇炉的人不声不响站起时孩子们见状奔跑的瞬间……

    (12)可是,当那不经意的一声闷响传来时,当那特有的香味远远飘来时,便又勾起了人们的记忆,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欢呼雀跃的身影,耳边仿佛听到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人民日报》(2021年03月01日20版)

    【1】选文(4)~(6)段,作者围绕爆米花回忆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那一声“巨响”后,小锅炉里的米花会急躁地、兴奋地冲进一个长长的、有着细密网眼的布袋里。(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物资越来越丰富,人们却开始咀嚼记忆的味道。(请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有人认为第⑦段与“爆米花”无关,应该删掉,说说你的意见并阐明理由。

    【4】选文用“爆米花香”为题目,“香”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感?

    【5】作者说“当那特有的香味远远飘来时,便又勾起了人们的记忆”,同样,也总有一种特有的味道能勾起你对家乡的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种你的“家乡味道”。

  • 10、“慢菜花”开

    潘巧林

    ①入秋之后,母亲在自家院子的空地上除草、翻土,开辟了一块地,并用锄头勾勒出长方形状,把地分成小块,打出坎,种上生菜、芹菜、葱蒜、豆角和菜。

    ②每天清晨,天微亮,母亲就悄然起床,到她的“一亩三分地”里忙活去了。她给菜们除除草、松松土、捉捉虫、浇浇水、施施肥,捣鼓不停,却也乐在其中。

    【A】

    ③小菜苗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得以成活并长得飞快。转眼之间,原本空客的菜地变得葱绿一片,实在养眼。我栽在地头的月月红,也铆足了劲探出了许多花蕾,时有花朵绽放。母亲有心,特意用了小木棍和细竹片一点点扎成了篱笆,把月月红围住,供它攀爬。秋风微微,月月红繁茂的深红色花朵开得越来越热闹,冗长的花事与菜们的绿在光影的交替里互相映衬,定格成“山风吹来花在动,无风花影也动人”的画面,时常令人驻足观

    【B】

    ④如此好景,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一月两月,持续着。时光照在墙面上,在屋檐下留下时间的痕迹。母亲所种的豆角、葱蒜,品种早熟的菜花都可以收获上桌了,农家肥培育出来的菜花,鲜嫩软滑,大人小孩都爱吃。我更甚,抱怨母亲只种了一畦地,好吃的“菜花”供不应求。而母亲却说,还有三畦地的慢菜花在后面呢。我有点心急,便对母亲说,这么久还吃不上,要不要砍去,改种早熟菜花。母亲却道,需要时间,等它能吃了便可持续吃到开年。我不便再说什么,只好看着慢慢生长的“慢菜花”,耐着性子等呀等。

    【C】

    ⑤又是暖暖一年冬。日光倾城,我见着慢菜花慢慢抽芽,积蓄着生长的力量,结节粗大壮实,

    “彪悍”得很,心里的喜悦渐渐萌生、积累,很是期待收获来临。之后的某周末,外出归来,路经菜地,看到慢菜花已开花迎接我们,在微风的轻抚下,举着手像在说,你看,我们在这儿。这下,吃都吃不过来,我为自己之前的“嫌弃”羞愧不已。

    【D】

    ⑥有天傍晚,母亲在菜地里摘着我爱吃的慢菜花,我三岁的小儿骑着他至爱的滑滑车,从房

    间里窜出,在客厅里打几个回弯开到家门口,头也不回骑车出了门。忽然,他发现一些草长出了毛毛的花,禁不住大声嚷嚷:“外婆!外婆!你看——草草长花了。” 母亲无疑被他的声调感染了,随手摘了草,熟练的翻卷着,一下,两下,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狗就做成递给了他。他丢弃了他的滑滑车,拿着那只“草狗”跑来跑去。夕阳西下,洒落一地暗沉的余晖,晚风将月月红的香气送入鼻息,我恍然跌入了梦境。

    ⑦总有一些事需要假以时日,需要耐心等待。比如等待慢菜花开,比如养育孩子,比如寻找

    幸福。从播撒小小的种子到结出沉甸甸的果实,需要走很长的路其间,谁也不能保证阳光总是灿烂,风雨不会再来,蜂蝶不会失约。只要做到三月播种、五月施肥、七月提虫,九月必然会有收成。就如民谣歌手、诗人周云蓬所说:“幸福可以来得慢一点,只要它是真的。”是的,一切都在来的路上,慢慢等,太阳愿意照耀,雨露答应滋润,即使在沙漠里,鲜花也会盛开,你所期待的,也必然会出现。

    (选自2017年12月21日《柳州日报》,有改动)

    1阅读选文第④、第⑤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慢菜花”的生长状况

    “我”对“慢菜花”的情感

    还吃不上“慢菜花”

    (1)

    “慢菜花”慢慢抽芽

    (2)

    (3)

    羞愧不已

     

     

    2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

    母亲仍是坚持着每天浇水,缓缓地,慢慢地,像养育一个个孩子。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3品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如此好景,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一月两月,持续着。

    4全文以写“慢菜花”开为主,第段却写了“草长出了毛毛的花”、“母亲做草狗”等内容。有人说这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也有人说,不可以删。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5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 11、阅读《怎样的“水土”才养人》,完成下面小题。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①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演讲者自然是从正面理解这句话的,我听了之后却反复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②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三个字并列,“天”与“地”就是人的“水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高山、没有河流、没有原野、没有草木,我们无处获取木料、种植粮食、接来饮水,人怎么去生活?“水土”不仅给我们自然的凭靠,也给我们心灵的慰藉,比如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然而,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高山是被从地底掏空的,如果我们的河流是被各种工业与生活废水污染了的,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撂荒,看不到庄稼,如果我们的草木动不动被连根挖掉,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

    ③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我们的心灵就会被社会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不好,大家都视他人为地狱,我们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

    ④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第一,社会必须是诚信的:第二,社会必须是善良的:第三,一个人有了某种才华,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舞台,使他可以及时展示自己。社会这样做了,人的上进心才会被激发,我们的社会才有了持久前行的推力。

    ⑤人不是一个孤岛,必须要跟其他人打交道,社会讲诚信,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我们做生意不忧虑被敲诈,我们写作可以及时拿到稿费,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社会各种矛盾会大量减少。

    ⑥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个别人作恶,但社会的总体必须善良。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钱,都不需要我们付出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细节,得到救助的人会感受到社会的关心,日后可能向别人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善良得到了保证,我们出门在外,才有真正的安全感,我们的言行也才会变得绅士。

    ⑦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它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每个个体,二是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每个个体都有人人是别人的“水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来越好。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它就会抓好社会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将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列车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⑧“养人”的“水土”从来是有责任感的人创造出来的。

    ⑨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2)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舞台……(“舞台”在文中的含义什么?)

    【3】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

    【4】在打造“养人”的“水土”的过程中,作为中学生,你可以怎么做?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说说具体做法。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别样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感悟、认识。②夹叙夹议,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