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达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遇其叱咄  一食尽粟一石

    B. 不敢逾约  出近之

    C. 烨然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

    D. 礼愈   则无可用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D.《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

  • 3、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这首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

    B.前四句描写了日落到夜里的美景:压城的黑云飘过,太阳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时值深秋,天幕上的深红与深紫相应生辉,好不迷人。

    C.“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最后两句用典,写出了将士报效朝廷的决心。

    D.全诗以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 4、朗读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陋室铭》《爱莲说》,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案牍:_______ (2)蕃:_______ (3)植:_______

    2请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______

    A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B可以弹奏白色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______

    A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新鲜的听到了。

    B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3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_______的写法,作者用此法以物为喻,较含蓄地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其中甲段文字刘禹锡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__的情趣;乙段文字周敦颐借莲花传达了自己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 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 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境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首联: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 颔联:诗人夜间隔窗听见竹动的声响,清晨推门一看,才发现满山已是皑皑白雪。

    C. 颈联:对雪展开铺写,从天空到地上,从深巷到广庭,立体描绘出素静的雪境。

    D. 尾联:由实入虚,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表达诗人对袁安的关怀和敬仰之情。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词,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

    B. “隔牖风惊竹”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风吹竹林的声音写大雪纷飞的声音。

    C. 颈联中“洒空”、“积素”动静结合,描写了雪花的动态和静态,细腻而有层次。

    D. 本诗描绘了一幅清寒、寂静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雪夜图。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A】  

    【B】【调查分析】由于青少年把个人喜好的人物看的完美无缺,导致高度认同,因此产生了“追星”这种崇尚并伴有情感依恋的复杂的心理行为。青少年把其偶像及其特质想象的完美无瑕,把他们看成是世上最完美的人物,这种理想化使得青少年包括小学生对其偶像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和情感依恋,青少年通过不同偶像的认同和依恋来确定自我价值寻求自我发展。从这层意义上讲,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是青少年时期心理矛盾运动的产物。有非理性和盲目性的一面,也有必然性和过渡性的一面。另外,做到“偶像榜样”化,把偶像当做平常人看待,淡化对偶像的膜拜,另一方面,要将“榜样偶像化”,从身边的亲朋好友身上吸取成功的元素,将他们视为自我成长的偶像。

    (节选自《2015年小学生的追星现象的调查报告》)

    【C】 “明星同款”除了炫酷还有啥

      ①“明星同款小白鞋”“明星同款披肩”“明星同款口红”……当下,“明星同款”可以说是最热的营销用语,不论什么东西,只要戴上“明星同款”的帽子,在粉丝效应的拉动下,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②“粉丝经济”不是新概念,“明星同款”则由粉丝与互联网共同催生。一个明星上了电视,节目还没播完,他身上从头到脚的衣着佩饰可能马上就成了网络上的热销品;更有甚者,明星吃过的小饭馆、路过的街道,吃没吃过、去没去过,都成了粉丝们衡量彼此是否“死忠”的标准。

      ③举例来说,前不久,歌手李宇春在某电视节目中曾提到自己上学时常吃的牛肉粉,节目播出后,这家小店不用吆喝就被粉丝踏平了门槛;这之后,演员孙红雷、孙艺兴在录制某综艺节目时曾穿着军大衣在某家小餐馆吃饭,颇有生意头脑的餐馆老板将二人点过的牛肉拉面、牛肉汤、狮子头、酱蛋组成了“孙红雷、张艺兴套餐”,生意在线下火了,声名也在线上涨了;近来因被歌手鹿晗合影而一夜成名的上海绿色邮筒就更是红得出人意料,热情的粉丝为了求得与偶像同样画风的一张照片,不惜排队至凌晨三四点钟……

      ④然而,当粉丝效应制造的各种“明星同款”扑面而来,疯狂追星已经在客观上成为这个社会的一种亚文化现象,另一个问题也浮出水面——除了碎片化的物质符号,我们的文化产品是否还能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精神层面的文化滋养?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中,我们除了制造明星的炫酷与光环之外,是否还能为青年人塑造更多具有精神魅力的偶像?

    ⑤追星并无过错,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年轻人对明星生活物质表象的过度迷恋,实际上也体现出这种追求内在的盲目和空虚。这种盲目和空虚从何而来?一方面,年轻人固然应当反省;另一方面,社会尤其是文化工作者在当前对年轻人文化供养和哺育方面的欠缺也应引起重视。我们能否创作出真正适合年轻人、并能引导其精神成长的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我们能否通过这些作品和产品与年轻人实现更深入的沟通?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事关未来社会文化生态的构建和整个民族的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04月14日17 版)

    1材料【A】揭露了当前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

    2请你根据材料【B】给“追星”下一个定义。

    3有人认为材料【C】第③段连用三个事例,有堆砌之嫌,应当去掉一个事例。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4如何引导青少年不再疯狂追星?综合三则材料,请你提出三点建议。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用正楷字默写。

    (1)三年羁旅客,__________________。(《别云间》)

    (2)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

    (4)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隐喻自己想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一曲默写完整。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_______________?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难得淡定

    ①苏轼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②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③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2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④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⑤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⑥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⑦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

    【3】联系全文,简要说说“淡定”的具体含义。

    【4】请为文中第④段中作者表述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5】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 10、阅读《“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完成下面小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低下头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当下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低头族”:他们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此外,长期玩手机还可能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改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43%。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一再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1文章开头由好莱坞动画大片中描述的内容写起有什么作用?

    2从文章来看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出现哪些弊端?

    3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此外,长期玩手机还可能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其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结合句子内容说明理由。

  • 1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在山阴道上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莱篮子的小河……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赡仰磨剑的圣地。

    湖水轻轻拍岸,像赞同我的决心,天空也对我显出无可奈何的气色。七点钟我们就从北山下乘车前去。车轮卷着灰尘,迅速地前进。这时云雾渐渐稀散,清凤吹送着月桂的芳香,阳光从薄云后面透射出来,笼罩着大地。山川的壮丽和我心里正在思想的巨人形象,也融合在一起。

    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沉沉地压在整片大地上。远处是重重叠叠、连绵不断的山峰,山峰青得像透明的水晶,我们的车子奔跑着,远山也一起一伏地跟着赛跑。近处,又看见碧油油的大地上,一条明亮的小河婉蜒流过。河身不宽,像伸出手臂抱住了几个小绿洲。

    中午到了绍兴城。我们走在青石铺成的古老街道上,心情严肃又欢愉,眼睛四处张望,处处都像有生动的故事在牵引人。

    一片粉墙反映着白日的光辉。新台门的门口簇拥着一群红领巾。他们一看到新来的客人,便又簇拥过来,牵牵客人的衣袖,抚弄客人的围巾,亲密地交谈,并争先要领路。我就和这些孩子们一道拥进了黑漆的大门。

    这是一座古老朴素的房屋,这方桌,这条台,这窗前的一把椅子都告诉了我们许多故事。就在这座房子里,鲁迅先生幼年和农民儿子结成朋友;在父亲的病中分担了母亲的忧愁;从这里他认识了封建社念的欺骗和毒辣,被侮辱与损害的究竟是哪一些人!十七岁的时候,在一个刮风下雨的早晨,带了一点简单的行装,辞别了母亲,走出这座黑漆大门,奔向他一生战斗的长途。

    百草园是芳草萋萋的后院。这是幼年鲁迅的乐园。孩子们在园里跑着,笑着,也跑到断墙下,在那儿寻觅,可还有像人形一样的何首乌?他们又围在亭子旁边,仰着头,望着塑像;孩子们的脸像朝阳照耀下初开的百合花,眼睛像星星一样的明亮,亮着无限亲切爱慕的光。

    一座曲折如画的小石桥把我和孩子们引到三味书屋。我们也是从那扇黑油竹门走进去的,并且大声地数到第三间。书房里的陈设,正像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一样,正中的书桌上,现在还放着寿老先生手抄的唐诗。好像这儿刚刚放学,老先生和学生们都吃饭去了。我默默地站在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桌旁,很想看看他所描摹的《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这间房不很大,只有前面一排窗户。后院也很小,墙也高,花坛上的老腊梅树还顽强地活着。

    孩子们在唧唧哝哝地讲话。是的,今天,我们的孩子,有了明亮的教室,有了大片的草地,还有细沙铺成的球场。他们有了自由广阔的天地。我这样想着,突然在脑中出现一座勇士的騅像: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我抚摸着身边一个孩子的头发,心中油然生出感激的深情。

    回来的路上,我们让车在河边慢慢开行。在静静的黄昏里,发光的小河上,滑着一只鸟篷船。船尾坐着一个农民,戴着毡帽,有节奏地划动一根大桨。河岸上,有时是稻田,有时又是开着红花、黄花的青草地,草地上有一群牧童在放牛,牛背平得像一块石板,牧童从牛角间爬上爬下,牛万般温存地驯服着。又是芦苇迎着河边来了,芦花轻轻飘拂,像老人银白的胡须。

    我不知道这可就是著名的山阴道?鲁迅先生在一篇《好的故事》中描写过: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格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生活本来应该是这样和平、美丽,而且光明,鲁迅先生所说《好的故事》,正是他所想望的生活。然而,在昏沉如夜的时代里,人们只能在朦胧的梦中见到,即使是梦,也被打碎!

    今天,鲁迅先生在三十年前朦胧中看见的“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綜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的《好的故事》,不是在天上,也不是在水底,而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到处出现了,并将“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

    (作者:方令福有改动)

    1从修辞和描写方法两个角度品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依据画波浪线的语句,说说鲁迅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

    3看到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介绍,你回忆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哪些内容?

    4本文多次写到了孩子们的活动,有何用意?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题目:生命因   更美丽(诚信、宽容、阅读、合作……)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