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德宏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使用加点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那些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细节问题,就显得无关紧要了。

    B. 3月底至4月上旬,大批游客进入鼋头渚樱花林,尽情享受这春日里的视觉盛宴

    C. 任何流行都只能风靡一时,如果它们在某天过气,也并不新鲜。

    D. 进取之心不可无,但蛮干和冒进或许就是有勇无谋,反而会弄巧成拙

  • 2、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几个都是我的高足。幸会!幸会!”王老师热情地向朋友介绍着自己的几个学生。

    B. 锦绣川西岸的这两座建筑物,造型相似,风格一致,大相径庭

    C. 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

    D. 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

  • 3、下列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注释)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chō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惧而诸医

    (2)甚将乎肝隔

    (3)疾未为之

    (4)积岁月,疲思虑,而仅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2)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3)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

    3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抒发这种情感的。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没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至少说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三】,指出下面诗句属于“写境”的一项( )。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

    (1)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2)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4)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桃李不言,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6)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7)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8)人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   两句诗句来劝勉他人要对前途充满信心。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现代文阅读

    慈姑:淡淡的乡愁

    鹿 子

    异国,异乡,异地,异土。如果再每日吃面包沙拉,恐怕不出一个月,漂洋过海而来的华人跑回国的会过大半。所幸,在大西洋边这个名叫海兰公园的小城,华人超市如雨后春笋,接二连三地开张:美东、上海、香港、金门、大中华,还有韩国超市,互相竞争。

    无论在哪个中国人开的超市里,你都可以遇到中国南北的特产:慈姑、红藕、芋头、茭白、藤藤菜(空心菜)。有些在国内都难以碰到的南方菜蔬,竟然红粉翠绿地躺在货架上。慈姑,七角一斤,就是换算成人民币,也不太贵。每次孩子带我去买菜,只要见到,我总要挑一塑料袋,回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慈姑炖排骨汤、慈姑烧鱼丸汤,都是美味。

    慈姑,一个美丽的名字。它长在水里,像藕一样,出污泥而不染。一个个圆头圆脑,带一个尖尾巴。把薄薄的一层外皮刮去,就露出丰腴雪白的身子。一剖两半,放在汤里,煮到发酥,吃起来微苦带甜,清香无比。大多时,汤里的慈姑捞光了,排骨犹存。可这样既便宜又美味的东西,如果不是小时候吃过,一般人是不会问津的,特别是小孩子,大多不敢尝,有的浅浅地咬一口,皱起小眉头,说:怪!

    儿子小时候在郑州的菜市场见到过,我大约买过。他到了新泽西,见到后,自然想起了童年,就买了几磅。我去探亲,在中国超市见到,简直喜出望外,买回去,煮在鱼丸汤里,还有点舍不得放开吃。那又面又酥又白又香的慈姑,让我回到了江南水乡的老家。我简直连饭也不盛了,只捞汤里的小白胖子。小孙女笑我:不苦吗?不苦,很甜很香。

    像小孙女这么大的时候,我随母亲从四川回到长江边的水乡。那里有慈姑、芋头、茭白这些水里生长的菜蔬。煮芋头蒸芋头红烧芋头,可以叫你百吃不厌。还有一种糖芋艿,是挑出来的圆圆的小芋头,把皮刮掉,煮熟,放上糖,再煮到汤汁浓稠。一口一个芋艿,又甜又滑,你简直不敢相信,世上会有这样的美味。慈姑,常常放在肉汤里炖,在鱼汤里就切成片。这种东西,往往是看着大人吃得香,小孩子才尝试着吃,一旦吃上,就不可收拾,愈吃愈爱。

    我在水乡读完初小,就坐船到上海,那时妈妈已经在工厂的小学校当老师,和另外两个女教师同住在一间狭窄的宿舍里,三张床一字排开。每当周末我从住校的中学回来,妈妈就要在大床边加上一块搁板,妈妈、弟弟和我挤在一张床上。而里面那位老师如果半夜要去厕所,就得从搁板边的一个仅容一人侧身而过的夹缝里,小心翼翼地通过。就是这样拮据的生活,妈妈也会到菜市场去买点肉骨头和慈姑,在一只煤油炉子上炖汤给我们解馋。我还记得那只煤油炉是搪瓷的,宝蓝色的,很好看。

    后来,妈妈在杨浦区纱厂的子弟小学找到一份工作,经济上宽裕些,在一个阁楼上租了一间房子,好像可以在平台上生一只煤球炉子。记得是一只手可以拎起来的很小的桶形炉子。用纸蘸点煤油,生着了,赶快放上几块木片,红红的火舌变成蓝火苗,就可以放煤球了。煤球一压,一股股浓烟呛得人直流眼泪。冒完烟,煤球变得红通通的,才坐上锅炖汤。刮慈姑的活儿,总是我干。用一个边缘很薄的洋铁皮匙子来刮,既不会刮掉太厚的皮,又不会刮不净。我常常把慈姑的小尾巴刮掉,妈妈就会说:“不要把慈姑蒂蒂弄断了,煨在汤里很鲜的。”

    中国人无论到天涯海角,总会保留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在新泽西的中国人,大约南方的不在少数。要不,慈姑排骨汤、红藕排骨汤,这些只有南方人才独爱的靓汤,怎么会在万里之遥的异乡出现呢?

    1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我简直连饭也不盛了,只捞汤里的小白胖子。

    2孩子们认为慈姑有点苦,有点怪,而作者却说慈姑又香又甜,并且很喜爱吃它,这是为什么?

    3文章的题目是“慈姑:淡淡的乡愁”,那么行文中作者为什么要用墨如泼地写困难的生活?

    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作者围绕吃慈姑回忆了哪三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 10、请在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后,完成题。

    畏惧美丽

    我说得清自己是在哪天走向成熟的。因为打从那天起我开始畏惧美丽。

    我会畏惧一朵美艳的鲜花。我会站在它面前呆呆地看上一个时辰,心中涌动一股比爱深较妒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热辣辣的感觉。台湾诗人余光中说他看那艳不可近,纯不可渎的宫粉羊蹄甲花时,总是要看到绝望才肯离去。老先生笔下这惊心动魄的绝望二字,真让我共鸣到几乎要掉泪了。美丽的花朵,对善良的心灵有着一种无可抗拒的威慑力。它召唤着你却不轻许你,谢绝了你却不惹恼你,它让你在它的光辉里沐浴,又让你染着它的清香一步一回头地离开,高尚的手永远是临花轻颤的手。摘走鲜花的人在倾覆美丽的同时也倾覆了自己。

    我会畏惧一双美丽的眼睛。不管是同性的眼睛还是异性的眼睛,只要是用美丽注释的。美丽的眼睛照耀着我。那是一些令我即则怯离又悔、不即不离不甘心的眼睛。在我贫瘠的记忆里,流失了那么多人的姓名,却存活着一双双美丽的眼睛。它们或默默凝睇或顾盼流转,一律真真切切投在我温柔的心幕上——这时,也只有这时,我才有勇气与它们对视。我知道我漏听了太多心灵的语言,只能在事后凭想象将它们一一补齐。可我却无怨,只把这看成一种玩不厌的游戏。

    我会畏惧一篇精彩的文字。每每于墨香中翻开一本新杂志,在目录上看到某个熟悉的名字(这名字往往是和一篇篇美文联系在一起的),我总是不敢一下子找到相应的页码,生性脆弱的心禁不起那美丽的惊吓和打击。我把那不相干的文章慢慢读完,然后心里便开始发热发冷,发虚发酸,终于英勇地翻开那躲不开的一页,飞快浏览一遍,以便让畏惧稍稍减淡,再回过头来细细咀嚼赏鉴——那些勾魂慑魄令我永志难忘的文字哟!它们是从一支什么样的笔下流出来的?它们的诞生是艰难还是顺利?这些,永远是我愿意猜测的问题。敏感而痴迷的心,久久久久走不出美文的枝枝杈杈丝丝脉脉,待到不得不收复自己的时候,我发现,我已是支离破碎。

    ……畏惧源于喜爱,却又超越了喜爱。喜爱里往往包含了一种不知深浅的亲昵与轻狎,而畏惧才是真正的怜惜与恭敬。美丽慷慨地点缀了我们短暂寂寞的人生之旅,我们一俯首即可采撷到美丽,一回眸就能目睹美丽。美丽是这样无私地洗耀我们照耀我们拯救我们,我们怎能不小心翼翼地去护爱着它呢?

    畏惧美丽,是我最美丽的人生体验。(作者:张丽君)

    【1】综观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畏惧美丽

    【2】本文列举的三个关于美的例子代表了三类不同的类型,试说说是什么。

    【3】试说说文中的重点段在构段方法上的特点。

    【4】请找出能说明畏惧一词在文中确切含义的一个句子。

    【5】第一段间接表述了畏惧美丽对人生的意义,请换一种说法将之直接表达出来。

    【6】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本文首尾两段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7】请从2.3、4段中各摘录一句最能表达作者对美丽畏惧感受的句子。 

     

  •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⑾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1本文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

    2根据提示,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_____________→ 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受伤后的弟弟一蹶不振→ ____________

    3赏析下列句子和划线的词语。

    (1)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2)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忐忑

    4第⑧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加点字“泪”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做简要分析。

    5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中“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的理解。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题目:_______改变了我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