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科技工作者要在基层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就要对基层群众有真感情,要设身处地为基层群众的利益着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如此。他对农民始终保持着真诚、平等的尊重,他的身上永远散发着农民特有的淳朴。他常说,我国农民有很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应该向他们学习。他们对百姓的冷暖温饱真心牵挂,所以,他们在工作上勤恳、严谨、执著。这正是当今中国科技界需要承载和弘扬的优秀品格。
A.文中的“始终”“真诚”分别是副词、动词。
B.文中的“种植经验”和“优秀品格”短语结构完全不同。
C.“他的身上永远散发着农民特有的淳朴。”这个句子中“他”作主语,“散发”作谓语。
D.“他们对百姓的冷暖温饱真心牵挂,所以,他们在工作上勤恳、严谨、执著。”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2、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B.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都是法国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有《巴黎圣母院》《羊脂球》《名人传》。
C.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国别体、编年体、纪传体史书,《水浒传》《红楼梦》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D.古人将“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成为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南面”。
3、选择出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B.2020年之前将建成中国空间站和建立全球导航系统,这些消息真是骇人听闻。
C.诗人用“冰轮”来比喻月亮,将月亮高悬天空的景象,绘声绘色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D.斗篷山风景区内,山间有水,水绕山行,显示出别具匠心的风格。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翱翔于诗歌的天空,进行了一次心灵的邂逅。
B. 善于阅读的人也必定是善于在浩瀚的文章海洋中,撷取有利于自己文章浪花的人。
C. 五一小长假期间,沪宁高速路上发生了危言耸听的连环车祸,场面惊人。
D. 曹文轩的小说与安徒生的童话在语言表达及描述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生借书说(节选)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①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②灰丝时蒙卷轴③。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本文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作者是清朝的文学家袁枚)
(注)①通籍,指做官,步入仕途。②蟫,这里指书中生的虫。③卷轴,卷,念juàn,这里泛指书籍。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B.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赴汤蹈火(成语)
C.故有所览,辄省记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通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2)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3】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是什么原因所致。
【4】结合本文,联系下面的材料,试具体分析两者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6、古诗文阅读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醉”字用的极好,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古诗云: “ ① 。”(月有阴晴圆缺/明月几时有)月球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绕地球运动,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出现不同的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被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这被古人看作月相的开始,叫做“新月”。随着月球亮区逐渐转向地球,会依次出现“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等月相,最后,又会回到“新月”。
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早在殷商时期,我国就创制了阴阳合历的特殊历法,后逐渐发展为现在仍在使用的农历。农历将月亮由新月至满月再至新月的周期定为“月”,以地球绕太阳的周期为“年”,并以闰月调整年与月的差值。这样古人抬头望月,便知道某一天是几月几日了。在观察月亮的过程中,人们还发现了月与气象的关系。“月晕则风”“月亮撑伞要下雨”等谚语就指导着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材料二】
一直以来,月亮元素被广泛地运用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之中,这是一种把自然诗意化的行为,取得了园林的视觉美和人文美相统一的效果。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者善于将自然之月同园林景观巧妙结合,营造出独特的意境。杭州西湖上有著名的景点“三潭印月”。其设计者在湖中建造三座中空的石塔。球面体塔身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形似满月。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燃灯烛,洞口蒙上白色薄纸。烛光从纸上透出,倒映于湖上,形成水中之月。此刻,天上月、塔身月、水中月交相辉映,融成极富诗情画意的奇幻美景。另外,设计者还将园林建筑设计为月的不同形态,表达人们寄托在月上的独特情怀。苏州园林中有不少形如满月的门洞和弦月造型的漏窗,造型雅致可爱,蕴含着人们对人生有圆满也有残缺的独特思考。
设计者更将文化中的“月”运用到园林中。含有月意象的诗文楹联与园林景致相配合,营造了一系列以观月、品月为主题的园林景观。例如苏州沧浪亭,园外溪水映月,园内竹影摇风,“ ② (沧浪淘沙全无意/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楹联,就把诗意融入园景之中,赋予沧浪亭无限情韵。
【1】阅读上面的两则材料,我们可以了解许多与月亮有关的信息:月相变化的规律、____、
月与气象有关、_______。
【2】分别选择诗句填入【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横线处,①处应填_______,②处应填_______。
【3】结合【材料一】和下面《释名》中对月相的记载,“朔”“望”分别对应右图中的月相是
朔,苏也,月死复苏生也。 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 ——《释名·释天》 A. 朔——上弦月 望——下弦月 B. 朔——下弦月 望——上弦月 C. 朔——满月 望——新月 D. 朔——新月 望——满月 |
【4】下面的链接材料是苏州网师园著名景点“月到风来亭”的介绍,参看下图并结合【材料二】,请你简要说明“月到风来亭”的设计意图。
【链接材料】 “月到风来亭”是苏州网师园中的著名景点。此亭地势较高,踞水涯而建,三面环水。亭柱上有清代文人何绍基撰写的楹联“园林到日酒初熟,庭户开时月正圆”。亭内正中悬挂一面大镜,正对水面。明月初上,景致奇特。 |
8、诗文默写。
(1)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带来苏生。(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4)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三国诸葛亮的《出师表》说理和陈情得以完美结合,在陈情部分表现他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6)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词中,表明思念家乡,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句子是 , 。
(7)《论语》中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炸 豆⑴
阿 慧
①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
②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⑵下打了卷、褪了色。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
③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
④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⑤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奶奶说:“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小姐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
⑥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扒醒它幽暗的梦。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高大的苦楝树。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险,她大叫着追蛇。蛇昂起尖脑袋,麻花着身子,追逐妹妹的脚跟,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冲向路边水沟。
⑦小姐妹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麻麻扎扎的伤口渗着丝丝鲜红的血。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带有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抚慰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
⑧小姐姐蹒跚地去找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
⑨拾来的豆粒,被小姐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
⑩瓦盆里的豆发了芽,一根根白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醒来时,奶奶红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
⑾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
注:[1]炸豆:指豆类作物成熟时,豆荚自行爆裂。[2]都棵:指豆类作物的秸秆。
【1】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
小姐妹在拾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 解决困难的方法 |
小姐妹被蛇追赶 | (1) |
(2) | 用细土抚慰伤痛 |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
【4】小姐妹“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联系全文,说说她们的“长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5】本文为什么以“炸豆”为标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扶
晴月
①天一直雾着,从上往下看,楼下那片树林顶端的叶子,都晶莹莹如泪人的眼,水光水光的。我用手摸摸房间里的被子,湿漉漉的,想躺又躺不下去,便走出来,坐电梯下楼,寻那片树林来。
②走出宾馆,过一个拐角,我就找到了那片树林。空气很潮湿,走在树下,并不见有水滴落下来,地上却湿漉漉的。
③林荫道上,有几位老人漫步。我还没走近,就为他们担忧起来。这么湿的地面,他们这么大年纪,一不小心滑倒就不好了。
④不过,我很快就发现,这担忧是多余的。在这里漫步的,都是本地的老人。他们习惯了这雾天,也习惯了湿地,走在上面悠闲自在,稳稳当当,一点儿滑倒的意向都没有。
⑤咦!万事就怕遇到像我这样倒霉的人。当我从一个拄着拐棍的老太太身边路过,准备走向不远的条椅时,这老太太的身体却突然出了状况。“咣当”-一声,老太太的拐棍滚落在地上。老太太则像落叶一样,飘落在了地上——就倒在我左脚的脚尖上。
⑥我想伸手扶一把,意念刚动,许多看到老人摔倒,好心扶一把,反而惹一身麻烦的镜头,便马蜂一样向我涌来。就在前几个月,我的家庭刚刚遭遇“摔跤”。丈夫由于工作不够缜密,不但受处分,还被冤枉地赔进去几十万元,我的家庭就这样陷入困境。而眼前这位因病倒下的老人,扶了,没事还好;若真遇上碰瓷的,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何况,儿子正在这个城市的考场紧张考试,我又怎么能出事呢?
⑦可不扶——我低头看向倒下的老人,她脸如纸白,额头浸着虚汗,似乎已不能动弹。不管的话,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⑧阿姨,你是心脏病犯了,是吗?我想救老人,却不敢去碰她。因曾见过邻居大姨心脏病发作,情况大致相同,便这样问。
⑨老人家勉强点了点头。我便喊起来,快来人啊!这位阿姨犯病倒在了地上。
⑩这时,前面漫步的几位老人已赶过来。有个人笃定地说,她这是心脏病犯了,得赶紧给她弄药吃。我一听,慌慌地从口袋取出速效救心丸,倒出几粒就朝她嘴里喂去。
⑾速效救心九对我晕车很有缓解作用。久而久之,每出远门口袋里便总备着它。我刚喂阿姨吃下速效救心丸,就有一位老先生 告诉我,她脖子上有钥匙和电话号码,还是给她家人打个电话好些。
⑿我想也是。电话中有个中年男子说他这就过来。
⒀大概几分钟的样子,阿姨脸色缓过来了,人也精神了,已不再有生命危险。我小心扶她到不远的长条椅上坐下,正要离开,她却一-把攥紧我的手嚷起来。
⒁她舌头已不当家,吐字呜呜啦啦,我也听出她在喊,你不能走,你得等我儿子来!
⒂天哪!我刚救了她的命,她就来讹我?我想,她要说是我把她碰倒的,剩余的几位老人当时都走在前面,还真说不清。头轰的一下就大了。
⒃我的家庭刚遭困境,如果再被讹一把....情急之下, 我用力一拧胳膊,猛力一扯挣脱阿姨,拔腿就逃之天天了。后来,阿姨的儿子打来电话,我赶紧关了手机。那天,儿子一下考场,我们就收拾收拾,离开了那个潮湿的城市。回到家,我就赶紧换了个新手机号。
⒄半年后,因我罗锅上树_--钱缺, 无力出书。一帮文友也不知谁挑的头,就为我搞起,了募捐出书的宣传活动。可宣传海报刚贴出不久,就有个中年男子给我打来电话。
⒅他说,嘿,我还是找到你了吧?
⒆我的心不由咯噔-下。再看看手机号码地址,我便感觉索命的无常来到了眼前。我说,你、你……
⒇中年男子就像终于捉到了要捉的兔子,欣喜地笑着说,你忘了?我母亲摔倒的事。你怎么跑了呢?
(21)我啪嗒中断了电话,愤愤地想,明明我做了好事,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就是不赔钱。心口怦怦地跳着正要关机,对方却发来短信。我已经了解你的全部情况,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就算你再换手机号,我也能找到你。
(22)我一-看,立马紧张得手发抖,便又拨通电话问他,你、你、你到底想怎样?
(23)他依然欣喜地笑。他说,当初,我妈犯病倒在地上,你能冒着风险给她喂药,扶她到椅子上坐下。如今,你出书经济有困难,我为什么不能扶你一把,完成你的心愿呢?
(24)我仰望苍天,不知为什么就流出两行热泪。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第1期,有删改)
【1】根据提示,概括文章情节。
① _________ --- 路遇老人跌倒---②__________---逃脱人家追踪---③__________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浪线句子。
【3】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4】结合全文,探究文末“我”流泪的原因。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爱心如同韭菜
余显斌
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在医院。”
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他忙说:“娘,没啥。”
娘威胁说:“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儿呀,你怎么啦,”
他说:“白血病。”
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紧张地望着他。
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
娘忙说:“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
他叹口气,说:“哪有那么容易的,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
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
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
娘眼睛一亮:“真的?”
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是啊, 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
爹在旁边嘀咕一声:“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
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
娘试探着问:“真没事吗?”
他说:“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
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得更快更肥更多。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娘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给那个女孩说说。
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
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
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娘说:“娃啊,大婶求你了。”
娘指着他说:“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
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
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她,仍没有说话。
娘急了,说:“娃啊,大婶跪下了。”
娘说着,准备跪下来。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大婶,我才是病人,这位大哥是捐献
者啊。”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求大婶了,救救我。”
娘站在那儿,愣住了。
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
娘说:“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
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
他猜对了。
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
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
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
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啥出息,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
他望着爹娘笑了。
他想,有时,爱心也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撒越快越广,不但能传及家人,甚至能传及世界,让每一个人心中都一片碧绿、一片阳光。
(摘编自《石家庄日报》)
【1】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填写下面的表格。
小说情节 | 娘的态度 |
要捐骨髓 | A |
B | 急忙赶到医院 |
谎称配型成功,但人家不愿捐 | C |
D | 同情女孩,同意儿子捐骨髓 |
【2】文中的娘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文中划线句有什么作用?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
【4】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12、书香盈盈,叮咛殷殷,成长路上有扇“窗”,推开来,豁然开朗;征途漫漫,彷徨失措,成长路上有盏“灯”,点亮了,扬帆远航;寒来暑往,雪雨风霜,成长路上有点“疼”,挺过去,破茧成蝶;形影相伴,点点滴滴,成长路上有个“你”,笑一笑,温暖一生。
成长的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有阳光,也有暴风雨。但总有那么一个字,让你学会了淡然或坚强。助你成长的这个“字”究竟是什么呢?
请以“成长路上有个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