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到了秋天,四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 闻一多先生“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C. 香菱因见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D. 入夜,我独自在荷塘边散步,人声鼎沸,只听到蛐蛐的鸣叫和自己的心跳声,原来静是那么的美好!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与新型冠状病毒对抗的一线,医疗物资的告罄并没有击垮医护人员战胜病毒的信心。

    B.这轮谈判由美国从中斡旋,目标是在一年内达成一个两国并存的和平协议。

    C.在读书汇报会上,李文同学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D.写景物时,适当调遣笔墨,使动静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那么,所写的景物也就更生动而富有情趣了。

  •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分别选自《左转》《史记》《战国策》《三国志》。这几部书既是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对后世影响深远。

    B.《名人传》分别叙述了德国的贝多芬、意大利的米开朗基罗、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三个伟大而坎坷的一生。

    C.《童年》中的朱赫来是外祖父家的房客,他教阿廖沙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做任何事都要讲求技巧。

    D.《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来到北平后,当上了人力车夫。塔省吃俭用的拼了三年,买了第一辆车。

     

  •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和一(zhū)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B.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tāo)闲话。

    C.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shì)了别人的梦。

    D.郊原如海,房(shě)如舟我有年轻舵(duò)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之民,闻之,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③薄则亟④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相传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②侔(móu):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④亟(jí):急切,急迫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不知

    (2)臣,民也

    (3)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未有也

    (4)狱吏半以为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价一者千金   吴广以为

    B. 夫薄可以旷日持久者   舍鱼取熊掌者也

    C. 墙薄亟坏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D. 一者厚倍,是千金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翻译下列句子。

    (1)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国,是必有奇智。

    (2)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

    4范蠡用两块玉璧的例子告诉梁王治国之道是什么?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 衡阳雁去   B. 四面边声   C. 长烟落日   D. 孤城紧闭

    2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 “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 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3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 无为在绞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班级开展“走近鲁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示例:

    (专题名称)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

    (研究依据)《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

    (我的发现)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又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的研究:

    (专题名称)

    (研究依据)

    (我的发现)

    (2)“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孔乙己》:小酒店大世界,,尝尽人生酸辛

    (3)学习了《孔乙己》之后,王强写了几句感悟,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他修改。

    (甲)《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和强烈的呐喊。(乙)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地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长长的一串足迹。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浮现在我眼前。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中有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    ”和“    ”互换位置。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望西都,意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⑦当任命一个人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中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1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2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删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3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4文章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太姥山的心思

    太姥山在福建省福鼎市境内。从八方来的游客没有一个不为太姥山的容颜倾倒,没有一个不赞叹这山峰之险峻、山石之雄奇、洞穴之幽深……

    他们读着山上前人的诗刻:“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功;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上天有穹洞,入地多幽窿;胜景无穷致,游人思来重。”他们个个觉得,“于我心有戚戚焉”,觉得这诗写出了自己眼前的景、心中的情。他们个个惊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么一座有着“海上仙都”之美称的太姥山啊,她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只能让我们的语词止步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吗?不是的!我猜想,一定是别的因才结出了别样的果。不然,为什么这座美丽的山出现在此处而没有出现在彼处?你为什么找不到另外一座比她更美丽、比她更独具风韵的山?

    我猜想,一定是在洪荒的时代,一定是在一个春天,因为那是一个怀春的季节。那时候的太姥山还潜藏在这片大地的下面,不!这片大地的下面也没有一座山,没有山的雏形。这一片大地,我且把她称作地母吧。春天,他用浩荡的天风吹醒了地母的眼;夏天,他用火热的阳光爱抚着地母的脸;秋天,他用细小的雨点润泽着地母的心田;冬天,他用绵绵的白雪装饰着地母的梦……他是这一方天空。

    渐渐的,地母喜欢上了他,渐渐的,喜欢变成了喜爱,地母的喜爱不可救药。而情商低下的他却不解风情,对地母的心思一无所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一丝不苟地履行着他四时的职责。他对地母所做的一切,只是在履行着他四时的职责。

    地母的心思要经历过几番的煎熬啊,有喜、有悲、有怒、有怨;有希望、有失落;有寡妇之夜哭,有羁人之寒起……然而,情商低下的他仍是一无所知,天命有常,四季轮回,一年年的将阳光和雨雪赐给地母。

    地母的心思,已经到了再也无法抑制的地步,越抑制越翻滚得厉害,越要冲天而起。于是,这一天,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过,再也无法忍受情思煎熬的地母,猛地撕开自己的衣襟,她向他袒露了胸怀,她向他捧出了自己的心,她把自己的心冉冉地捧了出来。

    于是,天空为之震惊,天空为之动容!天空化作万千的柔情,他用奇花异草装扮着她美丽的容颜,用缥缈的云雾点缀着她的衣饰;他让蔚蓝的大海与她相伴,让最勤劳的人们做她的子民。上亿年过去了,沧海桑田,然而,太姥山不改,青山与蓝天的奇缘不改。蔚蓝的大海依然与她相伴,最勤劳的子民依然生生不息。

    你们今天来到太姥山,你们惊叹这山石的嵯峨、峰的诡异、谷的清秀、洞的幽深。你们看“夫妻峰”两石相偎,你们看“九鲤朝天石”九条鲤鱼飞跃上天,你们感叹真惟妙惟肖!你们只会感叹造化的神奇,你们不知道这些曾经都是太姥山的心思。

    我知道这些都曾经是太姥山的心思。可是,太姥山的心思,只为青天打开。我来到太姥山,我迷恋着这里的一切:一块巨石,一棵大树,一条小溪,乃至一棵小草,一朵花儿,但我是一个凡人,我没有天的眼睛,我无法猜透太姥山现在的心思。譬如,我来到这里,我是一个受她欢迎的人,还是一个遭她厌弃的人?

    我来的这天,群峰静默无言,要说太姥山无情,而云雾却在山峰间缠绵;杜鹃花虽然刚刚凋零,而紫藤花却开得正艳。山间的绿雪芽茶苍翠欲滴,采一片送入口中,至今口齿留香。那么,太姥山,我是一个受你欢迎的人了。可是,你清溪间的娃娃鱼,一见我的影,为什么要仓皇逃走啊……我始终猜不透你的心思。

    有人说,太姥山的心思应该是那明明的月,它从山洼间冉冉升起,在深蓝色的夜空中晶莹剔透。然而,我来的这天夜晚,偏偏雨雾蒙蒙,青天似乎有意要让我看不见太姥山上的月,猜不透太姥山的心思。

    1作者笔下的“太姥山”有何特点?

    2太姥山是怎么形成的?作者如何认识?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态度?

    3如何理解“这么一座有着“海上仙都”之美称的太姥山啊,她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只能让我们的语词止步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吗?”这一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4赏析画线句子,说说其中的妙处。

    5如何正确理解文题“太姥山的心思”?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探究。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缝纫机走过童年

    ①脚踏缝纫机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高贵之物,就连条件好的人家结婚的四大件里,都包括它。四大件是指“三转一响”,分别是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在我的童年,收音机、自行车和手表,还是很常见的,而缝纫机相对比来说,拥有的人家就很少。

    ②从记事起,我就觉得家里的那台缝纫机很是神奇,那针头处不停地伸缩,竟能缝制衣物。每当母亲使用缝纫机时,我和姐姐们就会围在周围,时不时地伸出一只脚,同母亲一起去踩那脚踏板。而右侧那个小手轮,母亲经常在停顿之后,用手轻拨一下,并能用它掌握速度和进度。整个机身像一匹马的形状,所以在乡下,许多人叫缝纫机为“马神”,长大后觉得,可能是从英文的音译而来。

    ③我们的新衣服,都是在缝纫机下流淌出来的。总是凝神于母亲劳动时,看那一根长线游走于布料之间,结合出我们盼望着的美丽。那些美丽的窗帘,枕套和衣服,都是开在我们眼中的幸福。多少个夜里,缝纫机的“嗒嗒”声随着烛光轻轻地撞击着四壁,也撞进我的睡梦里,梦境如水,波澜不惊。

    ④缝纫机不用的时候,机身可以放到台面之下,于是就成了一个很平整的平面,就像是课桌一样。所以,我和姐姐们总是因为争抢这个“课桌”而吵架。在缝纫机台面上写作业,可以把两脚放在踏板上,虽然此时是蹬不动的,可我们总有办法,就是把侧面传送轮上的皮带摘下来,就可以蹬着绕空圈了。渐渐地,我和姐姐们觉得缝纫机很亲切,它是我们的玩伴。有时候,左邻右舍的人也会拿着布料或衣服让母亲帮忙,母亲都是痛快地答应,在缝纫机欢快的节奏里,邻人的笑容也开放到了极致。我家的缝纫机,不仅给我们自己家,也给更多的人带来了方便和快乐。

    ⑤母亲很爱护这台缝纫机,给它缝制了很精美的布套,下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棉垫。每次用完,母亲都擦拭得干干净净,机身和台面都是亮得可以照见人影。也经常给一些地方上润滑油,所以用了好几年,还像新的一样。

    ⑥缝纫机对我们小孩子的诱惑是极大的,而且一直不曾减少。母亲严厉要求我们不准碰触,除了写作业的时候。其实,我们也知道小孩子玩缝纫机有危险,可是越是不让碰,心里就越惦记着。有一次父母去田里干活,我和两个姐姐就互相壮着胆儿,准备实践一下缝纫机。我们也很熟练地把机身从台面下翻上来,并固定住,大姐在针头上穿上线,又找来一块破布。于是,我们轮流上去操作,不过我们很小心,手离针头远远的,不敢像母亲离得那样近,生怕扎到手。直到那块破布被我们弄得满是线痕,才赶紧收拾起来,把缝纫机恢复原状。并一再互相叮嘱不能外传,才去玩别的。父母回来并没有发现异样,我们也就放下心来。

    ⑦我们村里,确实有人家的孩子摆弄缝纫机时,被针头将手指穿透。我们去看时,都吓得够呛,对缝纫机也有了一种恐惧感。直到姐姐们在母亲的允许下,也能像模像样地在缝纫机上缝制一些东西时,我才淡去了那份恐惧,不过也失去了继续操作下去的乐趣。

    ⑧缝纫机就这样走过了我的童年,走过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也走过了母亲最美的年华。可是,我们却永远也走不出母亲的温暖,一如当年母亲用缝纫机为我们缝制的衣服。再也听不到那“嗒嗒”声,那声音只能在回忆里,在梦里,依依响起,唤醒所有的幸福与快乐。

    (摘自《北方新报》2016年1月7日20版,有删改)

    1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

    “我”对缝纫机的态度

    原因

    觉得很神奇

     

     

    在缝纫机台面上写作业,把传送轮上的皮带摘下来蹬着绕空圈

    有种恐惧感

     

     

    姐姐们在母亲的允许下缝制东西

     

     

    2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赏析下面的句子。

    每当母亲使用缝纫机时,我和姐姐们就会围在周围,时不时地伸出一只脚,同母亲一起去踩那脚踏板。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多少个夜里,缝纫机的“嗒嗒”声随着烛光轻轻地撞击着四壁,也撞进我的睡梦里,梦境如水,波澜不惊。

    4文章第⑧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作答。

    5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历史上,伯夷守节,隐身采薇,饿死首阳;屈原怀沙,行吟泽畔,投身汨罗;更有“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的佳话流传。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代作家贾平凹对王维《山居秋暝》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境界甚为推崇,他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更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要保有精神的明月清泉,须要守护心灵的空间。实用主义盛行、价值观多元走向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请以“守护心灵的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经历,写感受,可以发表议论等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校名,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