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鲁滨逊在岛上驯养了一种动物,是野山羊。
B.祥子曾经先后到杨家、曹家、夏家做过包月。杨家人多事多,待人苛刻;虽然曹家给的工钱不多,但主人和气;夏家只有两个人,可十分肮脏卑鄙。
C.在取经路上,唐僧师徒四人遇到了善于变化的白骨精,虽然孙悟空火眼金睛,不为妖精所迷惑,可唐僧不知好歹一味大发慈悲,师徒四人最终反被白骨精所擒。
D.汤姆勇敢地在法庭上站出来作证,指出印第安·乔才是杀害鲁宾逊医生的凶手,被冤枉的莫夫·波特最后被无罪释放。但凶手却逃走了。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王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B.我们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袖手旁观是不能得到知识的。
C.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收效甚微。
D.排球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球员们的表现。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毕业在即,美好的初中时光犹如白驹过隙,想来不禁让人有些伤感。
B. 这位年轻的班主任虽然工作很繁重,但看起来精神矍铄。
C. 泰兴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D. 某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朝汽车撞,总会没事的。
4、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乡人曰 公问其故 B.故克之 公将鼓之
C.登轼而望之 再而衰 D.何以战 可以一战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穷冬裂风 穷冬:______
(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舍:______
(3)腰白玉之环 腰:______
(4)故有所览,辄省记 辄:______
(5)为一说,使与书俱 为:______
【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余之从师也/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B. 归而形诸梦/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D.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5】结合(甲)文宋濂早年求学的故事,说说(乙)文中“少时之岁月为可惜”给你的启示。
6、(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感遇•其二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①岂伊:岂止是。②岁寒心:比喻砥砺节操。③荐:进献。④运命一句:只能按着遭遇到的命运来立身行事。运命,命运。
【1】“经冬犹绿林”一句中的“犹”字用得很妙,请说说你的理解。
【2】作品末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传说乾隆皇帝曾出上联“两碟豆”,纪晓岚马上对出了下联“一瓯油”。乾隆皇帝哈哈大笑,故意难为纪晓岚:“我说的可不是‘两碟黄豆’,而是‘两只蝴蝶在打斗’——两蝶斗,林间两蝶斗。”纪晓岚回答:“我说的也不是‘一瓶黄油’,而是‘一只沙鸥在游泳’——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写出纪晓岚对出的下联。
(2)结合语境,根据画线句再仿写两句话。
三月,惊蛰一声,万物复苏。那么,请把世间的酒都给李白;把世间的山水都给王维;________;____________,我要顺着时光的流水,徜徉……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⑤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身向云山那畔行,________________,深秋远塞若为情!(纳兰性德《浣溪沙》)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钱塘湖春行》中,表现黄莺充满活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太学生读书环境优越,与自己“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学相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隔壁
【奥】卡夫卡
①我的生意全靠自己的肩膀撑着。两位小姐负责在前面那间办公室里打字和记账,我的那间摆着写字台、钱柜、咨询桌、安乐椅和电话,这就是我全部的工作设备。掌握起来如此简单,管理起来如此容易。我还年轻,生意滚滚而来。我不抱怨,我不抱怨。
②从新年起,一个年轻男子毫不犹豫地租下了隔壁空着的小套房,而我却傻乎乎地犹豫了那么长时间也没租它。它也是一个房间带一个前室,此外还有一个厨房——房间和前室我倒可以很好地利用——我的两位小姐有时感到负担过重时已经使用过——可是厨房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让别人占去了这套房子,全怪这一小小的顾虑。现在坐在那里的是那个年轻的男子。他名叫哈拉斯。他到底在那里干什么,这我就不知道了。那门上写着:“哈拉斯办事处”。我也曾打听过,人们告诉我说,他做的生意和我一样。谁也不敢直截了当地警告别人别提供贷款,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奋发向上的年轻人,他的事业也许大有前途。谁也不敢直截了当地出主意贷款,因为目前他好像没有任何财产。当人们一无所知时,通常都是这样答复你。
③有时我在楼梯上遇到哈拉斯,想必他总有十万火急的事,拘谨地从我身边一晃就过去了,还没等我仔细看看他,他手里已经准备好了办公室的钥匙。顷刻之间他已打开了房门,像条老鼠尾巴似的一闪溜了进去。我又站在那块写着“哈拉斯办事处”的牌子面前,那上面的文字我已毫无意义地念过不知多少次了。
④这薄得可怜的墙壁总是出卖做事诚实的人,但却庇护狡诈的人。我的电话装在那堵将我和他隔开的墙上。我可只是将它作为特别具有讽刺意义的事实加以强调。即使电话机挂在对面墙上,隔壁照样能听到一切。我已经养成打电话时不提顾客姓名的习惯。不过要从谈话中那些特征明显却又无法避免的措辞中猜出这些名字,当然也不需要多少机灵。有时我惶惶然如芒刺在背,我将耳机捂在耳朵上,踮起脚尖围着电话机蹦来跳去,可这样也防止不了秘密给泄露出去。
⑤自然,我在生意上的抉择因此而变得没有把握,我的声音变得瑟瑟颤抖。我打电话时哈拉斯在干什么?如若我想特别夸张——为了说清什么事,人们不得不经常这样做,那我就可以说:哈拉斯不需要电话,他在用我的,他将他的长沙发移到这扇墙边偷听电话,而我呢,电话铃一响,就得跑向电话,接受顾客的要求,做出至关重要的决定,进行大量的说服——可最要命的是在整个时间内不由自主地隔着这扇墙向哈拉斯汇报着一切。
⑥也许他根本就没有等到电话打完,而是一听到足以使他明白此宗生意内容的地方后就站起来,按他的习惯迅速跑遍全城,在我挂上听筒之前,也许他已经下手阻止我了。
【1】小说开头“我”反复强调“不抱怨”,后文则多次叙写“我”的抱怨,请简要概括抱怨的原因。
【2】品味下面句子,按要求作答。
(1)顷刻之间他已打开了房门,像条老鼠尾巴似的一闪溜了进去。(赏析比喻的精妙)
(2)可最要命的是在整个时间内不由自主地隔着这扇墙向哈拉斯汇报着一切。(简要分析“不由自主”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3】学校戏剧社想将该小说改编成剧本,部分同学提出可将最后一段删去,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4】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墙”,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小河的哭泣
苏闻孚
①儿时老屋旁那条小河的哭泣声,时常让我梦回惊醒。那泣声如钩,攥住你的心头最柔嫩的地方。痛,让你对往昔的记忆更加清晰。
②枕着小河,生活总是多了柔情与温馨。清晨,妇女们便各自在家里的码头洗衣服,轻轻的风,凉凉的水,在相互嬉笑声中开启了美好一天。男人们则担起水桶,汲水回家,为家里人备好一天所用的水。家家都有一只大水缸,能装四担水。水缸里有了水,生活便运作起来,滋润起来。各家的烟囱很快就会冒出袅袅炊烟,和风细柔,生活的气息层层叠叠铺展开来,晕染开来。
③码头是最清爽的地方。码头边长着一棵高大的楝树或是柳树,树冠硕大,浓荫遮蔽。树阴下,摆一张桌子,几张凳子,便是一家人吃饭休憩的场所。男人们在外工作三,带来疲惫归来,坐在水边桌前,喝上两口小酒,辛劳慢慢消融在酒里,疲惫也化作脸上的微笑。码头很精致,最下面的一阶比较宽,便于人站立,也便于人们戏水。站在水中,清清凉凉,小鱼儿从你的脚趾间穿来穿去,小嘴吻着你的脚,虚虚痒痒,很舒服。那年陪小妹在码头玩,小妹的脚在水面上荡来荡去,一只青蛙把她的脚当成了美味的虫子,跳起来,朝着小脚丫扑去,小妹吓得哇哇大哭,再也不要去水边了,直到现在见到青蛙还是害怕。
④鱼虾多得很。心血来潮时,我也会抱根小竹竿,挂上线,穿上饵,搬个小凳子坐着,只要有耐心,钓上半天,总不会空手而归。邻居兄弟俩很会捉鱼,他们最大的本领是到水里摸鱼。都说浑水摸鱼,他俩在这清亮的水里也能摸到鱼。有一次他们家做关目,风水先生说要两条刚出水的鲜鱼。先生本以为要为难他们家,乘机多要些钱的,哪知他哥俩飞奔河边,扑通下水。只见水花乱溅,哥俩像是在水里做花样体操,几下倒腾,鸭子吓得嘎嘎飞奔。不多时,兄弟俩的小篓子里就装了几条大鲫鱼,心满意足的上来了。水面渐渐又恢复了平静,鸭子继续下水,扎猛子,钻到水底找螺蛳吃了。
⑤水边植物,因为有了水的滋养,更添了水的灵气。芦苇被第一缕春风唤醒,舒展筋骨,努力探出芽头,或许是激动,那芽头是鲜嫩的紫色。我们常常撅起它,剥开外皮,将它的嫩芯嚼在嘴里,淡淡的清香,微微的甜丝,会直钻进心肺脾胃。初夏来临,芦苇越长越壮硕,密密的,峭拔挺立,叶片厚实,母亲就会摘下它们的叶,在开水中烫过,留着包粽子。顽皮的我们折断它的杆,舞着,觉着自己就是跨马提枪的无敌赵子龙了。小河边还有蒲,密密的,簇簇生长着,一支支挺着剑一般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蒲是开花的,还会长出长长的蒲棒,我们摘来,晒干,晚上乘凉时点燃驱蚊。藏身在芦苇丛中的是野芹,静静立在水边,汲取水的灵韵,尤显得秀气。摘它回家,或炒,或晒成干,都是美味。
⑥美,总是在不经意间远去,当我们意识到它消逝时,在听到小河哭泣时,悲剧已然发生了。
⑦汩汩流水,清爽码头,戏水鱼虾,油油野芹,好似就在一瞬间,都不见了。水面被土石、杂物、废品掩埋殆尽,有些地方残存一汪水,已看不出原来的色泽,只是粘稠的绿。温婉秀美恰如花季少女的小河,已然成为了破衣褴褛,蓬头垢面,龌龊肮脏,让人厌恶的疯婆子。连觅食的鸭子都低着头,疾步着,避开了它。
⑧小河边的路还在,变宽了;当年的人家也在,房屋高大了;邻居依旧在,时髦了。曾经的伙伴以及我,久浸生活,见面多了礼节与做派,少了童年时的随意。原来在时空中,不经意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小河。
⑨小河在哭泣,它哭自己命运的悲惨?不,他是在哭人们心中善与美的枯竭。没有了河流润泽,村庄显得面目狰狞。现在我的村庄正处在城与乡交接的尴尬位置,既没有城市的繁华,也失去乡村的醇美。霎那间,汗颜、羞愧、惶恐一齐涌上心头——亲手作践了美丽,却又来惺惺惋惜!
⑩小河从我的村庄消失了,它的魂一直萦绕着我,常常在夜半,让我惊醒梦回,让我听到它的哭泣,一直在哭泣,不停地哭泣……
【1】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儿时小河的。
【2】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那泣声如钩,死死攥住你的心头最柔嫩的地方。痛,让你对往昔的记忆更加清晰。
【3】文中第③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本文以“小河的哭泣”为题有什么含义?
【5】将文章第⑩段与链接材料比较,说出它们修辞手法和所达效果的相同点。
(链接)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心一颗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季羡林《幽径悲剧》
11、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 。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人民日报》2018.1.16)
【1】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首先, A__________;接着,B_________;然后,从三个角度论述怎样涵养静气;最后,C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在第④小节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除了举例论证以外,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举例并分析作用。
【3】请你谈谈对第⑥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
【4】简述你对文中“静气”的理解。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晒一张聚会的照片,与人分享真挚的情谊;晒一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个性的美丽;晒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晒”就是一起分享!同学们,你们想“晒”点什么呢?
请以“晒出我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字数不少于5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