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顿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来之感。
②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
③亭前的树上,雪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
④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
⑤我们一直跑上最后的观海亭,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
A.③②④①⑤ B.③②④⑤①
C.⑤①②③④ D.⑤③②④①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泱泱华夏,历史悠久,史书众多。我们的课本中经常会接触到这些史书。比如《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B.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的长妈妈成为鲁迅笔下多次的描写对象,
C.《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及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D.《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南朝民歌,与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这两首诗歌都是叙事长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思想和极高的艺术成就,为历代文人推崇。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葺(qì) 猥琐(wěi) 心有灵犀 如释重负
B.毋宁(wú) 孱头(chán) 惊心动魄 颠沛流离
C.吞噬(shì) 告罄(qìng) 仙露琼浆 天崖海角
D.无虞(yú) 羸弱(yíng) 毛骨悚然 忍俊不禁
4、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殷(yīn)红 尴尬(gà) 烦燥 大庭广众
B.倔(jùe)强 愧怍(zùo) 修茸 锋芒必露
C.震悚(sǒng) 琢(zuó)磨 累赘 颠沛流离
D.荒僻(bì) 譬(pì)如 晶莹 侮人不倦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吞噬(shì) 木杮(fèi) 舷窗(xuán) 心有灵犀(xī)
B. 羸弱(léi) 告罄(qìn) 拽住(zhuài) 毛骨悚然(sǒnɡ)
C. 无虞(yú) 炽热(zhì) 俯瞰(kān) 屏息凝神(bǐnɡ)
D. 凸现(tū) 溯流(sù) 毋宁(wú) 怏怏不乐(yànɡ)
6、下面是某位同学在阅读小说后写的读后感中的一段话,据此推断这篇小说是( )
不由地为主人公的命运感叹。主人公一开始是那样老实善良,正直勤劳,但是在生活一连串的打击下,他变了,变得不求上进,对这个世界也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从前讲义气的他,如今却开始欺骗朋友、利用他们,他变得奸诈,甚至能够说是无耻。为了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
A.《海底两万里》 B.《骆驼祥子》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7、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C.《未选择的路》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D.题目是“未选择的路”,这说明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彷徨和苦闷。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揶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可据理/臆断/欤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 (2)棹数小舟(__________)
(3)是非木柿(__________) (4)盖石性坚重(__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阅读本文后,你有何启示?
9、请根据课文,补出下列空缺的词语或句子。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____!/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_____。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____,/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______。
10、阅读下面一篇小说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东藏记(节选)
宗璞
(1)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
(2)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
(3)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日寇飞机首次袭击昆明,玷污了纯净的蓝天和瑰丽的白云。空袭威胁着昆明。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像吃饭睡觉一样占一定的时间。有一阵空袭格外频繁,人们早早起身,烧好一天饭食,不等放警报便出城去,到黄昏才回家。有一阵空袭稍稀,人们醒来后最先想到的还是今天会不会有警报。如果有几天没有,人们会在菜市上说点废话:“日本鬼子轰炸没有后劲,飞机给打下来了。”“几架?”“十多架。”“我听说二十多架!”说完这些无可追究的话,哈哈一笑走散。
(4)日本空军大概在养精蓄锐。让昆明人享受了几天平安之后,又一次大举轰炸了昆明。随着警报声响,明伦大学的师生都向郊外走去。他们都可谓训练有素了,不少人提着马扎,到城外好继续上课。一个小山头两边坡上,很快成为两个课堂,一边是历史系孟樾(字弗之)讲授宋史,一边是数学系梁明时讲授数论。孟樾讲到周濂溪的太极图说。梁明时讲到第一位对数论做出巨大贡献的欧洲人费马。“现在说到无限下推法:形如图n+1的一个质数可能而且只能以一种方式表达为两个平方数之和……”这些玄妙的话传入历史系学生的耳鼓。数学系学生则听见“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
(5)紧急警报响了,讲课依然进行,没有人移动。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仍然没有人移动。空中出现了轰炸机,排成两个正方形,黑压压的,向头顶飞来。愈来愈强的马达声淹没了讲课的声音。两位先生同时停止了,示意学生隐蔽。
(6)“升空了,我们的飞机升空了!”学生们兴奋地大喊。只见我们的飞机只有两架,正勇敢地升空迎战。下面高射炮也开始射击,但究竟火力太小,敌机仍然从容地飞,开始按着次序俯冲投弹了。一声声爆炸,震得地面都在跳动。“新校舍起火了!”好几个学生同时叫。只见新校舍上空浓烟滚滚,是中了炸弹。
(7)“卣[you]辰!卣辰在实验室!”弗之猛然想到,心里一惊,恨不得走过去看个明白。庄卣辰本来已经接受劝说,不守实验室,参加跑警报。近来因为学校购买了两件珍贵仪器--光谱议和墙式电流器,他总觉得走开不放心。几次空袭都没有飞机来,他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不如留着看书思考问题,倒是清静。光谱仪的核心是光栅,体积不大,可以拆下带走,但卣辰觉得带出去不安全,总之是不如守着。
(8)他坐在实验桌前,读一本新到的物理杂志,那是1938年春剑桥大学出版的。四周很静。他解开长衫领扣,读得专心,没有听见远处的隆隆声。及至飞机轰鸣直追头顶,他才猛然意识到敌机来了。
(9)窗外红光一闪,巨大的爆炸声震得他跳起来。眼看着一排排校舍倒塌下来,洋铁皮屋顶落下时发出金属的声音。“这样近!”他想,下意识地取出光栅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盖住电流器,才走至门外。敌机飞得很低,似乎对准了他,机舱中的人清晰可见。又是一声天塌地陷般的巨响,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10)庄卣辰醒来时,发现自己好好站着。他倒不了,因为半截身子埋在土中。他仍紧紧抱着光栅。光栅完好无损!这时还没有救解除警报,人们纷纷回到新校舍来救护。人们跑过来时,见庄先生如一尊泥像,立在废墟上,眼泪将脸上泥土冲开两条小沟。庄先生在哭!人们最初以为他是吓的,很快明白了他哭是因为高兴,为光栅的平安而高兴!
(11)“发现两个人!恐怕已经死了!”救火的人跑过来报告。很快有学生认出,两位死者是化学系学生,参加步行团由长沙到昆明的。他们像千百万青年一样,有热血,有头脑,有抱负,原是要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的,可怜刹那间便做了异地望乡之鬼!
(12)火场上飘过来白烟,似要遮住一切。孟弗之和梁明时,还有其他人等都肃立,良久不语,一任浓烟缠绕。
(13)只有那蓝天依旧,蓝得宁静,蓝得光亮。它没有留下一点敌机破坏的痕迹,它这样宽阔,这样深邃,连妖魔鬼怪也都能融成美丽的蓝。
(选文有删改)
【1】请根据作品的内容,以“明伦大学师生”为陈述对象完成下表。
时间 | 主要事件 |
警报响起 | 走去郊外继续上课 |
紧急警报响起 | 依然上课 |
马达声传来 | (1) |
我方战机迎敌 | (2) |
看到校舍中弹 | 惊呼 |
警报尚未解除 | (3) |
见到学生牺牲 | (4) |
【2】请结合文意分析第2段写蓝天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
(2)他想,下意识地取出光栅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盖住电流器,才走至门外,
【4】宗璞曾说:“这些乱世中以学术为业的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请结合文本,谈谈她这样说的原因。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门卫老宋
搬来新居快三年了,两个门卫中,其中的一个门卫换的和走马灯一样勤,三天两头都是新面孔,只有老宋,始终没有挪窝。
其实,叫他老宋,是对他的尊称,老宋并不老,因为他所从事工作的缘故,总会让人把他同“看门老头”画上等号。
因为小区的另一栋28层的高楼还在建设中,物业公司为节约开支,只安排两个门卫守着我们这个名称为“滨江豪园”的小区。一早或一晚,我上下班经过门岗,总能看到身着蓝色保安服的老宋,很负责任地守卫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时,他也会拿着一个红色的探照灯,来回在各个楼道巡视。
今年开春的一个深夜,小区顶层18楼的几户人家招了贼。第二天,整个小区像炸了锅,围着老宋说落个不停,有的人嘴上没德,还恶言恶语地骂起人来。老宋蜷缩在厚厚的人群里,低着头,面有难色,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不争辩也不解释,任由失盗户指责。其实,话又说过来,“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即使是我们入住的是公安局的家属楼,贼要是成心想偷了,也一定能得逞。
又过了几天,从门岗经过,我依然热情地和老宋打着招呼,老宋应和着,可看他的面容,明显地有很多歉意,好像一个没有考及格的孩子。老宋叫住我,善意地提醒说我家门口的鞋子可以拿到屋里去,怕被坏人拿走。那两双鞋子,都是先生不想穿的皮鞋,我是有意放到防盗门边,做个假象来防贼的。
又聊起几天前小区失盗的事情,我提醒老宋说:“当晚,又不是你值班,他们不分青红皂白,把你猛批一大餐,你怎么不解释一句。”老宋局促地搓着那双干枯的手,声音低低地说:“不管是谁当班,都是我们门卫没做好,‘财物连心儿连心’,现在公安局又没有破案,那几户人家更难过,他们说几句难听的,发泄一下,心里也舒服些。”
家里窗户的两个插销坏了,我到建材市场找维修工,维修的小师傅一听我入住的小区,笑着说,他老爸就是在我们小区当保安,真是缘分,我说你是小宋吧,他笑着应允着,我有意端详着小宋,清秀,干练而和善,就是老宋年轻时的翻版。
从小宋嘴里,我知道老宋年轻时在厦门当过海军;知道了老宋转业分配到外地工作,为了生病的老父亲,甘心回家务农;知道了妻子死后,26岁的老宋既当爹又当妈,把年幼的一儿一女养大成人……一下子,我心疼起来,三十多年里,夜比年长,这个男人,这个家,这串苦日子,是怎么走过来的,他把寂寞,痛苦,悲伤都藏在了哪里……
小宋的五金店开的很大,生意也出奇地好。妻子贤惠,孩子聪慧,小宋是幸福的。他无奈地说:“自打懂事后,就一直想让老爸享享清福,想再给老爸找个伴,让他把原来的苦日子补回来,可我老爸总是顾及这顾及那,怕我和姐姐受委屈,怕一家人生分了,一直也没有再找老伴。”当说起老爸现在的工作,小宋说:“现在,我和我姐生意都搞的不错,我老爸也快六十了,都不想让他再去外面守门,可他非要去。他说有点事情做,日子好过些。”
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按部就班地过着我的小日子,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
【1】文末说“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请你说说文中的老宋遭遇了哪些坎坎坷坷?
【2】文章8、9两段写小宋的话,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赏析句子:老宋蜷缩在厚厚的人群里,低着头,面有难色,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不争辩也不解释,任由失盗户指责。
【4】本文与《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等课文中的主人公都属于弱势群体。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关爱他们?请你提三条合理化的建议。
12、题目二: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平静幸福地生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同学们,你生活在什么当中呢?
请以“我生活在____________之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叙事要完整,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②字数600字左右。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班级。④书写规范美观,卷面整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