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B.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习俗: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端午节吃粽子、登高山;中秋节吃月饼、赏明月。
C.小明属“猪”,小红比小明大两岁,小红应该属“马”。
D.“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2、下列句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B.《中国诗词大会》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可理喻的作用。
C.在同学会上,大家一见面就海阔天空地聊个没完。
D.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拯救(zhěng) 退色 酣然入梦(hàn) 家喻户晓
B. 毋(wù)宁 吞噬 心有灵犀(xī) 目不睽园
C. 猥琐(wéi) 修茸 悲天悯人(mǐn) 妇孺皆知
D. 羸弱(léi) 污秽 忍俊不禁(jīn) 毛骨悚然
4、对课文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他们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念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B. 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发出的誓言”。
C. 文章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D. “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
5、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②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③(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④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A.①引用②对比③排比④排比
B.①对比②引用③反复④比喻
C.①对比②对比③排比④比喻
D.①引用②引用③反复④排比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上下五千年》可是家喻户晓,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变化的见证。
B.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与时俱进。
C.要时时提醒自己的不足之处,忘乎所以是不对的。
D.兴见马忠是害父仇人,气冲斗牛,举青龙刀望忠便砍。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萦(yíng)绕 亘(gèn)古 镐(gāo)头 ##dot## 锲(qì)而不舍
B.哺(bǔ)育 殷(yīn)红 污秽(suì) 屏(bīng)息凝神
C.炽(zhì)痛 谰(lán)语 愧怍(zuò) 仙露琼(qóng)浆
D.俯瞰(kàn) ##dot## 校(jiào)补 震悚(sǒng) 气冲斗(dǒu)牛
8、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款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2)恐已暮矣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结给(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④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⑤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⑥《登幽州台歌》中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收藏阳光
余继聪
①深冬的早晨,太阳慢慢升高。收藏了一秋和将近一冬的阳光,漫山遍野的山茶花,路边篱笆下的海棠和梅花,都早熟了,全身暖洋洋的,等不及春天来到,就已经绽开了她们很阳光很美丽的笑脸。水牛和山羊都散卧在山坡上,收藏和反刍着阳光。大片的庄稼地安静地躺在阳光下,有的已经被犁铧翻出了泥土,就像大地敞开的棉袄。整个大地都在嗞嗞地吮吸和收藏着阳光。
②明媚的阳光,奢华地倾泻进农家小屋里来,屋顶上敷着的厚厚白霜渐渐融化,潮湿了黛青的屋瓦和太阳红的瓦松。每家楼顶上都晒着的一串串红辣椒和苞谷穗子,屋檐下晾着一挂挂夹杆串起的豆腐肠。摘回家的老南瓜,一个个圆溜溜地卧在阳台上,挖回家的红薯堆在院子一角。村寨在深冬的暖阳下静静地呼吸着。
③绿色的藤萝窗纱被金子般的阳光浸透,室内弥漫着浓浓的、暖暖的浪漫和温馨味道。女孩静静地坐在窗前的阳光里,一边纳花鞋,一边沐浴着幸福的阳光,梳理着心事。甜甜的笑容很温暖地从她美丽的嘴角漾开来。
④终于闲适了的母亲,在篱笆墙上闲适地晾晒着要腌制的蔬菜,或者在院子里的果树间搭上竹竿,晾晒蔬菜,或者晾晒拆洗过的被窝和冬衣。那么细心,那么惬意幸福。吸足了阳光,收藏了充足阳光的蔬菜,将会被切细拌上作料,然后盛装进陶罐里,再次放进阳光里晾晒,继续收藏阳光,酝酿成阳光味道充足的咸菜腌菜。全家人,整整一年,就可以慢慢品味和回味阳光的味道。
⑤一边翻晒着被窝和衣服,母亲一边解开她的头巾,解开她的发髻,用竹篾篦子细细梳理她黏结的、夹杂着细碎草茎枯叶的头发,也让满头花发像庄稼一样尽情吸收和收藏冬日暖暖的阳光,也梳理她逐渐板结的记忆和往事。
⑥穿得鼓鼓囊囊的小脚老祖母们,也禁不住这暖暖冬阳的诱惑,蹒蹒跚跚地踱出门来,三三两两聚坐在大门外的坡坎上,一边说着、梳理着陈年往事,一边解开长长的包头布,让满头白发也吸收和收藏着金贵的温暖阳光。经历无数寒暑风霜,她们曾经飘逸乌黑的秀发,早已长成了这稀稀拉拉的白发,如同秋收后,晚秋时节庄稼地里残存的零星庄稼秆和枝叶,苍白,干枯,稀疏。老祖母们一边回忆着自己也曾经满头秀发长势旺盛,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的青春岁月,她们也曾经很阳光、很美丽过,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也曾经开花过结果过,也曾经深深悲过真真喜过呢。
⑦祖父们,三三两两地聚在村路边,或者谁家的院子里,一边嗞嗞地吃着一锅锅草烟,一边让自己花白的胡须、眉毛和头发,吸收和收藏着阳光。除了满头稀疏白发,胡子眉毛好像也是另一种庄稼呢。一生都忙碌着侍弄打理地里的庄稼,无暇顾及自身和身边,如今老了,才有闲心侍弄打理这些离自己最近的庄稼呢。这些庄稼越来越稀疏了,长势也越来越差,但是他们这些老伙计却很满意。一辈子,让多少庄稼吸足了水分,收藏了丰硕的阳光,也让多少的儿孙饱吸了阳光水分,长得茁茁壮壮枝繁叶茂啊!
⑧唉!一茬茬的乡村人,都是另一种庄稼,侍弄儿孙,常常忘记了自己也是另一种庄稼呢。我们还是别打扰他们,让他们饱饱地吸收和收藏点阳光吧!
⑨像收藏粮食一样。把阳光收藏满心屋,心里会多踏实啊!爱如阳光。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来温暖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撒满了阳光吧!
【1】请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收藏阳光”的。
【2】第②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3】请赏析:绿色的藤萝窗纱被金子般的阳光浸透,室内弥漫着浓浓的、暖暖的浪漫和温馨味道。
【4】解释文章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5】文章以“收藏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1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①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②“我——我——”
但是他硬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短文从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了他____的思想感情。
【2】①处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__,②处的标点符号为___________。
【3】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暗示了什么?
【4】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6】韩麦尔先生“脸以惨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8】文中最能现主人公痛苦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9】对“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解释?
【10】“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 ( )
A. 表现人了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B. 表现人物内心巨大的震动。
C. 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
【11】所选的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________________部分。
12、根据要求作文。
武汉疫情爆发后,各地支援武汉,出现了一批批的90后白衣天使,他们担起了疫情的重任。所谓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者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勇敢奔赴前线,遏制疫情,保护亿万中国人。
作为初中生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题材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参考标题:
《疫情在前,重任在肩,90后在行动》
《让青春闪耀未来》
《践行青年使命,谱写青春华章》
《凝聚青春力量,闪耀青春光彩》
《不忘初心,闪耀青春》
《青春正飞扬,青年勇担当》
《不负韶华,让青春在疫情中闪耀》
《奋斗青春,无问西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