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B. “我在开花!”它我们在笑。
C. 我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D. 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党员干部要做好贫困村的精准扶贫攻坚,要发挥带头脱贫致富作用,以身作则,自主创业,做致富模范。
B.小李最近在钢琴演奏方面进步很大,但他表示还会继续努力,锲而不舍,继续向专家请教。
C.澳洲大火数月不灭,但该国某些官员却心怀侥幸,不以为然,致使约10亿野生动物丧命。
D.今年春节大家蜗居在家,积极为抗击疫情做贡献,现在戴口罩、勤洗手已是妇孺皆知的事了。
3、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哺(bǔ)育 侮辱(wū) 修葺(qì) 深恶痛绝(wù)
B.泯(mín)然 伫(zhù)立 踌(chóu)躇 小心翼翼(yī)
C.粗拙(zhuō) 默契 (qǐ) 校补(jiào) 可歌可泣(qì)
D.哽咽(yè) 愧怍 (zuò) 烦躁(zào) 颠沛流离(pèi)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自认为文章写得非常好,在大庭广众之中大谈他的创作经验。
B.她经常自言自语,以此排遣子女不在身边的寂寞。
C.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D.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B.纪昀,字晓岚,明代文学家、学者。《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编写成的文言短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
C.古代对人的称呼特别讲究,比如“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D.《木兰诗》中“对镜帖花黄”,“花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一般是未出阁女子的装饰,所以后来就有了“黄花闺女”之说。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涧 摇篮 电饼铛 切切察察 浊流婉转
B.祈祷 响午 一炷香 言外之意 兽铤亡群
C.辟头 奠基 小俩口 至死不懈 目不窥园
D.谰语 高粱 大无畏 微不足道 烦琐之至
7、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严峻深沉 诩诩如生 迥然不同
B. 遇昧落后 和协一致 真率粗犷
C. 渴慕异常 炉火纯青 幽默诙谐
D. 饱蘸浓情 无限欢悦 真情实义
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 鸿: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3)可爱者甚蕃 蕃: (4) 亭亭净植 植:
【2】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9、根据课文填空。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5)同桌小明这几天心情苦闷,你便用普希金的诗句去安慰和鼓励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暗含在最困难时往往会发生转机的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向一棵树鞠躬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果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亲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②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④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豌疏的枝权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护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远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⑥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⑦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⑧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第②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
【2】下面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
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而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觅不着。
【3】文章写榆树,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
【4】文中结尾说“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请谈谈你的理解。
11、三、研读赏析作探究
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1】让我们聚焦一首歌――《中国男儿》,它是杨振宁对邓稼先的人格最富诗意的评价与总结,也是全文情感的高潮与爆发点。
(1)朗读这首歌词,应读出_______的气概和_______的情感。
(2)这首歌赞颂了中国男儿__________的精神。
(3)品析歌中的一个词:奇丈夫的“奇”。邓稼先“奇”在何处?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可见,他不是一个普通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可谓________奇。
第二部分,赞扬了邓稼先的卓越贡献和光辉人生,可见________奇。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突出他的忠厚平实,不引人注目,可见________奇。
第四部分,一封短信竟使作者一时热泪盈眶,是为邓稼先而骄傲,是为民族而自豪,可见,邓稼先的奇还在他的_________奇。
第五部分,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是如此荒凉恶劣,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前,他总是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可见他_________奇。
【2】阐释两句话。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析三个语言点。
(1)作者在文中写道:“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如果你是邓稼先,这时候你会有什么心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想一想,邓稼先的手会不会颤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如何朗读“我不能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以《你是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至少有一处服务于主题的细节描写;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