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包头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以为如果邓稼先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如果奥本•海默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B.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C.我以为如果邓稼先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D.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如果奥本•海默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 2、古诗阅读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颔联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平和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广,更使人胸襟开阔。

    C.颈联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年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出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尾联紧承颈联,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让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 3、不是句中词语近义词的是(   )

    A. 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取笑:笑话

    B.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踌躇:彷徨

    C. 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娴熟:熟练

    D. 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让它们无需互相妒忌。妒忌:嫉妒

  • 4、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 能否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作用,需要更多地减少行政干预,减少行政干预离不开政府的自我革命。

    修改:去掉“能否”

    B. 用纪实摄影专题形式来传承、宣传和保护非遗项目,就是用最质朴的语言讲述中国文化之美。

    修改:将“传承”和“保护”调换位置

    C. 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入户进行十九大精神宣讲,全村约600余户村民实现了全覆盖。

    修改:去掉“约”或者“余”

    D. 据了解,今年公交冬运,铁岭市打造“温暖公交”“舒适公交”等目标,以提升市民乘车的良好感觉。

    修改:将“提升”改为“增加”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

    B.《精卫填海》是一则神话故事,其主人公精卫因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而受到人们的尊敬。

    C.有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头脑发热的人,也许会暂时获得成功,但他们很快便会丧失获得的一切。

    D.张毅在当选班长那天的班会上,慷慨淋漓地发表就职演说,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然(  补(xiào    气冲牛(dòu

    B.探(guī 果(shuò  越(zhuó兀穷年(

    C.cái 微(shuāi 起(dié 淋漓(kǎi

    D.高(  乎(jiǒng xiāo而不舍(

  • 7、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锦州地处辽西走廊,土地广袤、河海相连、物产丰饶,资源十分丰富。

    B.老师们线上当主播,线下又帮我们补习漏学的知识,严谨认真,诲人不倦

    C.背起书包,顺利返回干净整洁的校园,同学们都忍俊不禁地大声笑了起来。

    D.见到援鄂医疗队平安归来,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乙】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丙】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列子·说符》)

    【注释】①中:射中箭靶。②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守,掌握,遵守。

    1下面句子中“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

    A.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C. 然足下卜之鬼乎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指出下面括号中词语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

    A. 皆次当行(行:行军)

    会天大雨(会:恰逢)

    B. 或以为死(或:有的人)

    楚人怜之(怜:爱戴)

    C. 念鬼(念:念叨)

    又间令吴广(间:暗地里)

    D. 卒中往往语(往往:经常)

    皆指目陈胜(目:看着)

    3(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 “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 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4下面对《陈涉世家》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体现了陈胜对形势的准确分析与判断。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写出了陈胜对民心的深刻洞察。

    C.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表现了陈胜对天意的准确领悟和把握。

    D.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生动表现了陈胜谋略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5下面对《列子学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

    B. 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C. 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自己去探究射中的道理。

    D. 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

    6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两处)。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_________,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

    (4)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6)杜甫在《望岳》中称赞泰山集神奇、秀丽于一体,南北两面景观截然不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   奶奶的茶园

    ①小时候不喜欢喝茶,上山摘茶叶却是我喜欢的。

    ②我常常和奶奶上山,挖药,找柴火,找菌子,找野果子。离家不到百米的背后山就有茶树。要采野茶,须到更高的山上。不记得第一次随奶奶进茶园是几岁了,也不记得去过多少次,印象中的茶园恒久地保持着一个样子:荒僻荒凉又生机盎然。

    ③回想起来,大概也不过几十上百株茶树。高的高低的低,有的羸弱,有的丰赡,有的旁逸斜出,有的张牙舞爪。总之,是浸有一株体态丰满珠圆玉润的。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它们被种茶的人遗忘了,或者说是放弃了。它们也就此得了大自在,自在生长,也自在死去。确实有些已经死去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枯枝。兀自挺立着,任由四围的野花野草野蛮生长,将它的死亡装点恣肆快意。那几十上百株茶树,默然,肃立。——这一切,不过是现在的我翻检记忆时的想象罢了。小时候是不会去揣想植物有没有各自的精神的。只要一进入那片茶园,我便胡乱跑开了——偶尔,也帮着奶奶摘些茶叶,不过摘得两捧,就撂挑子不干了。如今想来,那便是我的百草园啊,我可以尽情去搅扰那杂草,去攀折那灌木,去看一朵一朵的野花,有不起眼的鼠曲草,也有夺目的茶花。

    ④奶奶摘够了茶叶,或者把这一片茶园都摘秃了,我们才重新钻出小树林。回到家后还有很多活要干。奶奶先是找出一个大的簸箕,把背篓里的茶叶倒出来,翻晒一下,清理掉不小心混进里面的杂物;然后把茶叶下到大铁锅里,那铁锅直径将近一米,茶叶绿蓬蓬地堆了大半锅;接着,烧上火,烘焙。这是个慢活儿,急不来的。也不记得需要多久,那小山似的茶叶才软塌了下去,烟气袅袅,茶香四溢。烘焙好的茶叶再次回到簸箕上,奶奶蹲下身,将滚热的茶叶一遍一遍在手下揉搓。我摸过,那时的茶叶又湿又烫,不知道奶奶怎么能禁得住;这一切工序完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奶奶把揉搓好的茶叶匀匀地散开在簸箕上,端到太阳底下晾晒。奶奶有一双“解放脚”,走起路来并不是很方便的,人又很矮小,两手伸展开端了那直径远超一米的铺满新茶的簸箕,她便踮着脚,身子吃力地朝后拗着。

    ⑤过不了多少日子,新茶晒干了,留下一部分给家里,剩余的,都由奶奶背到街市上去卖了。不知道为什么,我竟从未和奶奶到过街上。奶奶到街上卖过茶叶,卖过麻绳,大概还卖过些别的什么小零碎。可我一次都没跟她去过。她会在街市的哪个角落放下她的背篓呢?又会怎样招徕生意呢?我全然不知道。

    ⑥黄昏里,奶奶回来了,背篓里多少会有些吃的,有时是几个橘子,有时是几根香蕉。

    ⑦考上复旦那年,家里为我上学的费用东拼西凑,谁也没想过要和奶奶说说这事。一天下午,奶奶把我叫到跟前,翻开一层一层衣襟,翻出一个敝旧的装洗衣粉的塑料袋子,袋子用细麻绳绑缚得严严实实的。奶奶耐心地解开细麻绳,打开袋子,掏出叠得齐齐整整的一叠钱,有角票,有块票,还有两张百元大钞。奶奶把那两张百元大钞捏出来,递给我。

    ⑧“奶奶钱不多,只能给你两百块。”我怎么能要呢? 我推脱着,说家里的钱够了。

    ⑨“那不一样,这是奶奶的心意。你不要嫌少,奶奶卖茶叶和麻绳攒下的。你拿着!”

    ⑩可是,我怎么能要呢?

    终究,我没要奶奶的钱,她仰起头,一双遮了厚厚阴翳的眼睛注视着我,我低垂了头,一再跟她说,家里的钱够用的,够用的。

    十多年过去了,九十多岁的奶奶是再也不能上山摘茶了。

    渐渐的,老家的朋友到上海来,会带些老家的茶叶给我,有红茶绿茶也有普洱茶。把这一种一种茶叶排开来,一种一种喝过去,确实好喝,不是当年奶奶的“大叶子茶”可比拟的,可它们竟让我愈加思念起奶奶的“大叶子茶”来了。

    奶奶没喝过我喝过的这些茶——我忽然意识到,奶奶似乎根本就是不喝茶的啊。而我呢,也再喝不到奶奶做的茶了。

    记忆在无可挽回地远离,正如故乡在无可挽回地远离。那储存于一片茶叶上的味觉依恋,竟能一代一代传下去,怎能不叫人嗟之叹之。

    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另外三件。

    (1)摘茶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我买吃的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⑤段写道“她会在街市的哪个角落放下她的背篓呢?又会怎样招徕生意呢? 我全然不知道。”中的“全然”二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细读文中画线句,品味句中加线词的表达效果。

    奶奶耐心地解开细麻绳,打开袋子,掏出叠得齐齐整整的一叠钱,有角票,有块票,还有两张百元大钞。奶奶把那两张百元大钞出来,给我。

    4深山里的那片野茶园,为什么被作者说成是“奶奶的茶园”?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会错过那番花信风

    ①听窗外呼呼的风声。我知道,这番风一来,杏花便要开了。而我,却像枯藤般缠绵在病床上。

    ②门被轻轻推开,我的主治医生进来了。他与别的医生没什么两样,也只会对我说:“别着急,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可是,每转院一次,我的希望都会熄灭一块。此时,我的心几乎“黑屏”。医生翻看我这一周的各种化验单。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情况并没有任何好转。点滴瓶渐渐空掉,小护士在为我拔针头时,忽然问了一句:“您知道什么是花信风吗?小侄女今早问我,您是老师,也许会知道。”

    ③这句话刺痛了我的心。沉默了一会儿,我静静地回答:“花与风之间有着自己的约定,每年从1月到5月,共有二十四番风。一番风来,一种花开。一番吹开梅花,二番吹开山茶,三番吹开水仙……直到天暖,直到所有的花都开好。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这样的风叫花信风。现在吹的是第十一番,叫杏花风……”我的喉头哽住了。去年此时,也是这样的风啊!我领着一群孩子,小鸟般飞出校园。风舞动着头发,杏花开成了海。孩子们簇拥着我,用花开般柔软的童音唱着:“一番梅花,二番山茶,三番水仙……”小护士呆住了,她孩子般喃喃着:“多美的约定,多美的风,简直像童话……”连我的主治医生,也放下那叠化验单,侧耳诗听着窗外的风声。我的泪,再也无法控制大滴大滴流出来。

    ④那天,主治医生温和地问我,愿不愿意为他的学生们上节课。我知道这所医院附属于医学院,他还兼着学生们的课。有时,讲到某个不常见的病例时,会请病人去配合上课。我无语,我有我的自尊,不想被人推到讲台上,在众目睽睽下,在那些充满青春气息的年轻人之间,展示我萎缩的四肢和晦暗的病容。他微微一笑:“上课的事不急,外面风很暖,我推你出去走走。”

    ⑤轮椅缓缓前行,外面的一切熟悉又陌生。草绿得逼人的眼,杏花如雪。几片花瓣被小鸟踏落,恰恰飘到我脸上。有个女生微微一笑,俯下身,一片一片,为我拂去脸上的花瓣。纤细而灵活的手指,挨着我的脸,有种善意的暖。我心动了,就算是当教具,在这样的花开时节,为这样的学生,也是值得的。我决定配合他们上一节课。

    ⑥第二天早晨,天气晴好,主治医生推着我出了病房。我想到马上就要以这般狼狈的模样,面对几十双好奇的眼睛,心仿佛裂开了千万条缝,凉风没完没了地灌进来。可是,他竟把我推到一棵花树下。学生们早已排队等候,向我鞠躬问好。我还看到一位气质温婉的老太太,主治医生介绍说她是他的老师,我不禁愕然。主治医生蹲下身子,调整着轮椅的靠背。一个男生替我将枕头垫好,有个短发女生细心地用毛巾被盖住我的腿。我越发惊诧:把教具盖得这样严实,怎样给大家展示病变的特征呢?主治医生含笑对我说:“那天,我向同学们提起了花信风,大家都很感兴趣。现在,请你给我们讲讲吧。”我怔住了。一瞬间,所有不安与悲凉,都潮水般退却,我的心中一片温润。从花叶间望出去,天空蓝得像童话,阳光穿过繁花,在每个人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⑦我为他们讲花信风的由来,讲与花信风有关的诗词……学生们轻轻的鼓掌,老人眼里有默默的赞叹,主治医生则微笑着,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情不自禁地,讲起我的那些孩子们:他们有的安静,有的活泼,每个人都是我心头的一朵花。朵朵都叫人爱不够,朵朵都叫人想念。

    ⑧那位老人笑了:“姑娘,你是个懂得爱的好老师,是孩子们生命里的花信风。”她慈和的目光,仿佛能看到我的心里去:“姑娘,我30岁时也患过格林巴利综合症,跟你现在的情况一模一样。”我张大了眼睛,呆呆看着她。“可是,你看现在的我,不但照常上课,还能登山,拉琴,跳舞,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老人握住我无力的手指,主治医生站在她的背后,默默微笑。我的心猛地一震,仿佛有风忽然掠过,惊醒了心底那些沉睡的渴望。

    ⑨又是一个春天,我终于痊愈,终于站在了讲台上。我给新一级的孩子们讲花信风:它懂得所有植物的梦想,它坚守着与每朵花之间的约定,它带着二十四番耐心,二十四番热诚,一遍遍叫醒沉睡的花朵。

    ⑩就算病过,枯萎过,可谁会错过,那一番又一番美丽的花信风呢?

    1第③段写“我”回忆和孩子们去赏花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2分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有个女生微微一笑,俯下身,一片一片,为我拂去脸上的花瓣。

    (2)我想到马上就要以这般狼狈的模样,面对几十双好奇的眼睛,心仿佛裂开了千万条缝,凉风没完没了地灌进来。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谁会错过那番花信风”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下面是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小草》的歌词。请阅读歌词,以“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作为题目,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小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从不寂寞从不烦恼

    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

    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

    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

    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少于600字。(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