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里地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家劵     追溯     戛然而止     纷至踏来

    B.束缚     损石     海枯石烂     自园其说

    C.冗杂     磅礴     名负其实     穿流不息

    D.羁绊     迁徙     轻歌曼舞     震耳欲聋

  •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错的一项是(   )

    A. (cuì) 景(yìng) (yǎng) 板(ái)

    B. 惜(lìn) 谦(bēi)   标(qiān)   求(kē)

    C. 铸(zhù) 场圃(pǔ) 免(huò)   渊(sǒu)

    D. (zhòu)   匹俦(shòu) 色(hè) 佑(pì )

  •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历史的演进一如浪潮,总有新生的力量站到风口浪尖,擎起前进的大旗。

    B.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却根本无人问津

    C.我们来到湖畔,只见草长莺飞,繁花似锦,风光真是美极啦!

    D.有网友爆料称,在大湖溪有一条污染程度让人叹为观止的河流。

  • 4、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xǐng  pàn  hèng  怒不可è

    B. 怆(qiǎo  逑(hǎo  裂(jūn 风景(shā

    C. 立( 陌(qiān 辈(háng  级而上(shè

    D. 缄默(jiān  猎(shòu 柳林  然而止(jiá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中“城阙辅三秦”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达的气势。

    B. 甲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分别时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 乙诗中“丹阳郭里送行舟”交待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和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

    D. 乙诗中“一别心知两地秋”巧妙地运用拆字法,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2甲、乙两诗均为送别诗,都表现了作者与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但风格迥然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3体会“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中“日晚”“寒鸦”在句中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提示正确默写诗文原句。

    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________________,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体现了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④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比喻手法来表达与友人难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文后的题目。

    “混账东西,那发面里的烟末是谁撒的?好,咱们这就来看看!把口袋翻过来,听见了没有?快翻过来!”三个孩子开始把他们的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放在桌子上神甫仔细地检查口袋的每一条缝,看有没有烟末,但是什么也没有找到,便把目光转到第四个孩子身上.这孩子长着一对黑眼睛,穿着黑衬衣和膝盖打补丁的蓝裤子。“你怎么像个木头人,站着不动弹?”黑眼睛的孩子压住心头的仇恨,看着神甫,闷声闷气地回答:“我没有口袋。”他用手摸了摸缝死了的袋口。“哼,没有口袋!你以为这样一来,我就不知道是谁干的坏事,把发面糟蹋了吗?你以为这回你还能在学校呆下去吗?没那么便宜,小宝贝,上回是你妈求情,才把你留下的,这回可不行了。你给我滚出去!”他使劲揪住男孩子的一只耳朵,把他推到走廊上,随手关上了门。教室里鸦雀无声, 学生们个个都缩着脖子。谁也不明白保尔为什么被赶出学校。只有他的好朋友谢廖沙知道是怎么回事。那天他们六个不及格的学生到神甫家里去补课,在厨房里等神甫的时候,他看见保尔 被赶了出来,坐在门口最下一级台阶上。他想,该怎么回家呢?母亲在税务官家里当厨娘,每天从清早忙到深夜,为他操碎了心,该怎么向她交代呢?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删节)

    1谢廖沙看见了保尔干了什么?请在横线上补充出来。

    2你认为选文中的保尔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因噎废食。数学家华罗庚也说:“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是由浅入深建立起来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是与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相适应的,因此,读书就要从基础知识开始。杰出的科学家都是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学起,杰出的画家都是从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开始练起,杰出的文学家也都是从最简单的遣词造句开始写起。他们都是在起点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会不断提高,有了后来的成就。这充分说明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才会取得好的结果。

    ④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随着对内容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会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因而循序渐进的阅读就成为读书者进步的阶梯。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是他对自己读书经验的总结。他曾每日从《礼记》《左传》等经籍中选取两段,反复阅读,出口成诵,进而不断思考,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正是这样,他才成为伟大的哲学家。

    ⑤青年人读书欲望很强,读书劲头很大,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有些人读书贪多求快,“在空中起跳”,忽视打好扎实的基础,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结果收效甚微。因此,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日益精进。

    1上面的文字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写南宋哲学家朱熹的言行有什么作用?

    3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学习的两则语录,哪一则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字?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矣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关于读书,你有怎样的观点?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谈谈。(请交流与本文不一样的观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2020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停了课,但停课,不能停学,当你宅于家中,参与抗疫的时候,是否有过战士一般的坚强?温故知新,努力向学,这期间你是否也有过退缩、担忧、迷茫……两个多月,你是怎样度过居家学习的日子的呢?家人之间是怎样互相鼓励支持的?你又是怎样与家人相处的?这期间你们是否有过矛盾冲突,你是怎样化解的呢?请以“我的疫情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