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疫情拖累的两三个月非常短暂,对整体学习而言,影响非常有限
②培养自律精神、自学意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才是更好的学习方式
③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事,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要经历十多年的时间
④因此,大家不必太焦虑,对教学进度无需太过关注
⑤应将眼光放长远些,摒弃短视的“补课思维”,尊重学习规律,合理调整教学时间和作息时间,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
A.①④⑤③②
B.③①④②⑤
C.③①④⑤②
D.①②③④⑤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以客观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B.《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C.《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D.《昆虫记》中写石蚕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故事编得天衣无缝,谁听了都会以为是真的。
B.这场元旦演出,精彩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C.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D.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5、(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小序)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1】诗词常常讲究照应,本词中“_______”照应“荷叶荷花”,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2】下列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与友人团聚的欢乐,也有深沉的怀念。
B.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惬意。
C. 下片抒情,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D. 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6、诗文名句积累。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莲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品质。
(5)晏殊在《浣溪沙》中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中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1】读了 《傅雷家书》,你觉得傅雷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你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你对父亲有何期待?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个人,他经过艰苦地锻炼,最终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个人是谁?他曾经因为什么而准备在海德公园自杀?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雨中明月山
梁衡
①江西西部有明月山,藏于湘赣之间,不为人识。当地政府恨世人不识璧中之玉,闺中之秀,便邀海内外作家记者团作考查之游。
②头一日,游人工栈道,乘缆车登顶,云绕脚下,雾入衣襟,游者不为所动;第二日,看大庙,殿宇巍峨,新瓦照人,更不为动。当晚,人走一半。
③第三日,微雨,主人再邀所余之人作半日之游。无车无马,徒步爬山。一入山门,立见毛竹数竿,有两握之粗。青绿滚圆的竹面上泛出一层细濛濛的白雾,竹节处的笋叶还未退净,一看就是当年的新竹。但其拔地接天,已有干云捉月之势。众人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冲上去照相。然后开始爬山。
④路沿峭壁而修,左山右河。山几不见土石,全为翠竹所盖;河却无岸无边难见其貌,其实就是两山间一谷。谷随山的走势成“之”字形,忽左忽右,渐行渐高。谷间只有四样东西:竹、树、石、水。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石头一色青黑。大者如楼,小者如房,横空出世,杂布两岸。有那顺洪水而流落谷底者,无论大小皆平滑圆滚,俯仰各态。雨濛濛,似下非下,湿衣润肤。正行间,路边有一石探向谷中,四围藤树横绕围成天然扶栏,好个“一石观景处”,凭“栏”望去,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近处偶有一枝,探向林外,正是苏东坡诗意“竹外一枝斜更好”。竹子这东西无论四季,总是一样的青绿,永葆青春朝气。大家就说起苏东坡,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说到城里菜市场上卖的竹笋。主人见我们对竹感兴趣,突然说:“你们知道不知道,这竹子是分公、母的?”我们一下子静了下来,都说不知。他说:“你看,从离地处起往上数,找见第一片叶子,单叶为公,双叶为母。”众人大奇,拨开竹子一找,果然单双有别。我自诩爱竹,却还不知这个秘密。大家又问,这有何用?“采笋子呀!山里人都知道,只有母竹根下才能挖到笋子。”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
⑤等到又爬了几里地,过了一座吊桥,再折上一段石板路,半天里忽一堵石壁矗立面前,壁上有瀑布垂下,约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石壁的背后和四周都簇拥着绿树藤萝,如一幅镶了边的岩画,而画面就是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它不像我们在长江或黄河边,看大浪东去,浩浩千里,而是银河泻地,雪浪盖顶。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我赶紧转身向后,这时再回望来路,只见云雾倏忽,群山奇峰飘忽其上,古庙苍松隐约其间。近处谷底绿竹拍岸,流水奏琴,偶有一束红叶,伏于石间,如夜间火光之一闪。
⑥这时,主人在下面半山腰的一间石室前招手,待我们款款下来,他已设好茶桌。茶备两种。一为当地的黄豆、橙皮、姜丝所制,驱寒暖胃,咸辣香绵,慢慢入心;而另一种则为山上采的野茶,清清淡淡,似有似无,就如这窗外的湿雾。我们都不再说什么,只是端着杯子,静静地望着远处。许久,不知谁喊了一声:“天不早了,该下山了。”我说:“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
【1】作者在雨中游明月山的过程中,依次见到了哪些景色?请概括。
(________________)→深山秋景图→ (________________)→ 云雾奇峰图
【2】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要交代前两日的游程?
【3】按照括号中的要求答题。
(1)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堆”字有什么好处?)
(2)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4】根据下面这段链接材料,概括说说文章末尾划线的句子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多少次我登上高山,见层林尽染,波起涛涌,真想化作一块石头永立于斯;多少次在海边看大潮起落,万马奔腾,真想化作一朵浪花随波而去。
(梁衡《赏不尽看不够说不完的大自然》)
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请以“这里的景象一时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1)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
题目二:请你以“和”为话题,写篇不少于 600 字的演讲稿,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组织的八年级的演讲赛。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