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告诫/机械 斡旋/漩涡 绚丽/目眩神迷 佁然不动/怡然自乐
B.赋予/干预 抉择/演绎 襁褓/强词夺理 沓无消息/纷至沓来
C.脑畔/羁绊 嘹望/缭绕 行辈/行将就木 拾级而上/俯拾皆是
D.驰骋/聘请 枯燥/浮躁 褶皱/熠熠烁烁 不修边幅/名副其实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选自《社戏》)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选自《小石潭记》)
C.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选自《壶口瀑布》)
D.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选自《安塞腰鼓》)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湎怀 萦绕 招摇撞骗 自园其说
B. 恐怖 屠杀 格物至知 风口浪尖
C. 奠定 绚丽 光明正大 阳奉阴纬
D. 污蔑 湛蓝 卑鄙无耻 孺子可教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怒号(háo) 挂罥(juàn) 塘坳(ào)
B. 布衾(qīn) 庇护(bì) 突兀(wù)
C. 恶卧(è) 倚杖(yǐ) 俄顷(é)
D. 断绝(jué) 茅屋(máo) 三重茅(zhònɡ)
5、阅读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全诗最后两句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个成语,它是____________,成语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莺、燕的动态的描写,将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用神来之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7、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段,然后作答。
(1)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选文中的“他”指的是主人公 ______,其生动幽默的语言体现出他 _____的性格;“做点别的事”具体是指______一事,这也表明主人公已从过去的伤病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规划新的生活。
(2)“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选自《傅雷家书》)
结合生活经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材料一)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材料二)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材料一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
【2】阅读材料二,结合材料一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反常的自然现象?
【3】“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
【4】材料一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采用这种说明方法在本文的好处是什么?
9、请以“遇见 ”为题(先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字数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