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故地重游,物是人非,与之有关的旧记忆还是不期然地纷至沓来。
B.这是一块令人惊诧不已的未知领域,它可以引导你进入名副其实的奇妙乐园。
C.这幅画已破损严重,简直是不修边幅,一点美感都看不出来。
D.站在高楼俯看那毕大桥,桥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颇有大都市的盛况。
2、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追忆逝水流年是作家的天性。鲁迅的小说《社戏》,讲述了去赵庄看戏的故事,表达了对少年时代生活的眷念;吴伯箫的散文《灯笼》,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B. 人类一直试图描述一种理想的社会。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虚构的“世外桃源”,孔子在《大道之行也》中阐述的“大同世界”,都表现了这种构想和憧憬,蕴含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C. 精彩的演讲风格各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风趣幽默,王选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慷慨激昂,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庄重典雅,顾拜旦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准确严谨。
D. 书信是“温柔的艺术”,我国书信文化源远流长。翻译家傅雷写给儿子的《傅雷家书》,美学家朱光潜写给中学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身,谈生活,谈艺术……如长者般语重心长,如老友般诚恳真挚,都是书信文化的精粹之作。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C. 春天的百里杜鹃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4、傅雷的长子是( )
A. 傅敏 B. 傅聪 C. 傅震 D. 傅电
5、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翩翩”一词的表达效果。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仁人志士追寻着一个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①古代先贤的中国梦是“选贤与能,________”的豪迈之情;②陶渊明的中国梦是《桃花源记》中“_______,并怡然自乐”的和谐之景;③杜甫的中国梦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之怀。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从他住进医院的那天晚上到现在,已经一年过去了,这十八个月来他的遭遇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在医院,教授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恢复视力已不可能。在希望渺茫的将来如果炎症能够消失,可以试试做瞳孔手术。
他躺在手术台上,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他,然而他的生命力十分顽强。他的爱人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一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平常一样平静温存。
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他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不能再待在医院里了。他在各种病人的痛苦和垂死者的呻吟、哀号之中生活了这么长的时间,这比忍受自身的痛苦更为艰难。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自己做点别的事吧。”
上面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文中的“他”是___________(人名)。
8、文学类作品阅读
近侍家堂又一年
王瑞锋
(1)春节,我回到于庄——我出生又费尽万般辛苦逃离的北方小庄。
(2)逃离的路径只有一个,半耕半读,听起来颇有诗意实则艰辛。于庄像一柄弹弓,耕地和读书是两根皮筋儿,铆的劲儿愈足,石子飞得愈远。
(3)我总算被投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吐丝作茧,井井有条。
(4)即使人生轨迹滑得再远,血脉、宗亲、文化……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把我拽回了原点。
(5)现在的我,城里人——其实不过是个在广州租住隔断间的广漂,作为家族中唯一读书走出去的男丁,被允许侍立在老爷(乡音,即爷爷)侧旁,参与家族古老的春祭。
(6)于庄称祖先为“家堂”,请家堂,即把逝去先人的魂魄请回家,由家族长者主持。王家的仪式自是老爷主持。
(7)对于劳作一年的于庄人来说,春节是对祖先恩赐的回馈,同时祈求祖先再予恩赐,赐福麦子,赐福桑麻,赐福繁衍,赐福世俗的一切,这是信仰,简单而不可冒犯。
(8)年三十早晨8点,当朋友们沉浸在红包、美食和旅游的喜庆中,我正陪老爷洒扫庭院,准备“请家堂”。
(9)堂屋内,大八仙桌居正中,摆满丰盛的供品,鸡、鱼、肉、菜,鸡须为公鸡。左右太师椅。一张卷轴高高挂起,内画一座大四合院,数代祖先名字按辈分由高到低排列。
(10)一切收拾妥帖,老爷双手执一把燃香,毕恭毕敬立在大门口,待我把鞭炮点燃,烟雾缭绕中,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
(11)“列祖列宗,过年了,(回)家来吧。”喊毕,老爷把燃香逐一插到门两侧,再将一根丈长的木棍横在门前,仿佛那能阻挡一切牛鬼蛇神。随后,他走进堂屋,在写满祖先名字的卷轴前,恭敬地将三支香插进装满麦粒的香炉内,家堂算被请了回来。
(12)《论语》有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这时,我仿佛看见逝去的亲人们正排着队,从空中飞回于庄,飞进他们曾经的家,在八仙桌旁落座。
(13)中午12点,一年当中最丰盛的饭食——“年饭”开始了。老爷将一盘炖公鸡端到八仙桌上,念叨些吉祥话,祭洒鸡汤、白酒,再放一挂鞭炮后,大家才能开始享受美食。此后三天,每餐每食,也都遵循这样的礼数。
(14)几十年来,于庄的春节没有丝毫变化,饭菜一模一样,礼数一模一样。是日晚上,外界万家灯火吃年夜饭,于庄人则要斋戒,熬五更,等到午夜12点,烧纸钱元宝,放鞭炮,跪拜祖先后,才能进食——水饺,馅儿是芫荽豆腐,取延岁得福之意。
(15)翌日大年初一,庄重的一日。男丁一拨,女眷一拨,孩童一拨,次第给祖先牌位和老人磕头拜年,称为“拜家堂”。
(16)在最严苛的时代,即便谱碑被砸,家谱被烧,我的乡村干部老爷仍会在一张红纸上,于深夜暗暗写下祖辈的名字,摆在八仙桌上,磕头,偷偷烧掉,算是祭拜了祖先。
(17)磕头,亦称跪拜,源出《周礼》,要五体投地。历经千年沿革,曾一度被废除,但难究其因,跪拜礼在于庄却留存了下来。
(18)现在,我跪在席子上,双掌撑地,额头触地,给祖宗牌位磕四个头,再给老爷和奶奶磕两个头。
(19)不过,当我上初中时,历经思想洗礼,也曾像牛逼哄哄的时代里那些牛逼哄哄的人物一样,勇敢地站在祖先牌位前,大声斥责磕头跪拜是封建礼教,立誓废除这些礼节。不到一分钟,我的雄心壮志被我爷(乡音,即爸爸)一巴掌打碎。
(20)祖先到底是什么?他们在哪里?又如何保佑族人平安?就像牌位前香炉中的缕缕青烟,飘忽不定。
(21)青烟氤氲中,我看到了大老爷的牌位,这才意识到,他去世两年了,已成了祖先。更老的老人还健在,大老爷不能入卷轴,老爷把他的名字歪歪扭扭写在一张黄色的火纸上。
(22)大老爷在世时烟袋不离手,大字不识但逢人便念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离开于庄,他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23)大老爷是老爷的亲哥,老爷忌恨了他一辈子。他们的爷就像余华《活着》里的地主福贵,卖地卖房败光家业,新中国成立后被阴差阳错划成中农。老爷是大炼钢铁的热血青年,眼瞅着将成为工人阶级,却被大老爷拽回于庄生产队。彼时家里已揭不开锅,多一个劳力多一份工分和粮食。
(24)一族之风俗,一年之盛仪。大年初二,年的最后一天,也最隆重。下午三点,五十多名族人聚集到祖坟麦地,“送家堂,送祖先回去”。老爷点燃火纸,扬洒谷汤,祈福祖先保佑,稼穑丰饶,子孙炽盛。刹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
(25)麦子黄了又青,人来复去,只剩茫茫的麦田、桑树和新鲜的雾霾。几天后,我也离开于庄,漂回城市,继续学着如何出人头地。
(26)我想,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离开,大概只是为了思念。
【1】本文运用全景扫描的方式展示了一个北方小村庄——山东于庄“侍家堂”的风俗活动全过程。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侍家堂”的三个风俗活动。
【2】本文的语言于疏淡处见雅致,别有韵味。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我总算被投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吐丝作茧,井井有条。(体会加点词和比喻的妙处)
(2)一切收拾妥帖,老爷双手执一把燃香,毕恭毕敬立在大门口,待我把鞭炮点燃,烟雾缭绕中,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文章22、23小节插叙内容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探究“我想,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的深层意蕴。
【链接材料】
材料一:宗族的文化功能是一种以传承乡间传统礼俗为特征,以形式多样的宗族活动为载体,唤起广大族众历史感、道德感和归属感的功能。
——百度
材料二:“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尼克松《不战而胜》
9、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文题(一)题目:记住这一瞬间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曾经请教著名数学家闵可夫斯基:“一个人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和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闪光的足迹,做出杰出的贡献?”闵可夫斯基笑而不语,朝一个建筑工地走去,他径直踏上建筑工人刚刚铺好的未干的水泥地面。在工人的呵斥声中,闵可夫斯基认真地说:“看到了吗?只有在新的领域,尚未凝固的地方,你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而那些凝固很久的,被无数人涉足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爱因斯坦沉思良久,若有所悟。
要求:①表达真实情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姓名;⑤6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