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马说》的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是唐代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B.《登勃朗峰》的作者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C.《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文章慷概激昂,既有对反动派的怒斥,也有对胜利的展望。
D.《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2、下面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延安》——贺敬之——诗歌——诗人、剧作家
B.《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演讲词——诗人
C.《登勃朗峰》——马克·吐温——游记——美国
D.《小石潭记》——刘禹锡——唐朝——诗人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 似乎 常常 可 肯定 B. 似乎 一直 可 应该
C. 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 D. 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泰州戏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全国唯一的“梅”“桃”“柳”戏曲文化三家村。
B.“今年的‘日环食’,我国处于绝佳观测位置,”天文专家说:“如果天气晴好,公众一定不要错过。”
C.《壶口瀑布》选自《梁衡文集》卷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D.口罩要不要继续戴?暑假能不能出去旅游?大家期待张文宏给出答案。
5、读下面诗,完成各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这是一首叙事诗,诗的结构,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由“暮”到__________,由“夜久”到__________
【2】用语精炼是这首诗的突出特点,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古诗文默写。请默写《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______)。
(______),(_______)。参差荇菜,(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在火的历练中成长为时代英雄。请结合原作简要概括“他”两次死里逃生的故事。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①教“我”磨面做饼→②_____________→③病中思念爷爷→④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任选一处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4】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9、青春无限美好,有追求、有梦想,但也有叛逆、迷茫、冲动、鲁莽……回首往事,你是否为曾经的不谙世事感到后悔、自责、愧疚……
请以“我不该这样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写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4)字数不少于600;(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