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镇江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奋(kàng 掇(cuān 皱(zhě 然而止(jiá

    B.黑( 然( 旋( 而至(zhǒng

    C.纶(qīng 绊( 辈(háng 纷至来(

    D.日( 船(zhào qiáo 怒不可è

  •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C. “你就去吗?小栓的爹。”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

    D. 新浪网曾经声称,新浪“不希望任何人或机构”通过公开市场使用这种“非正常手段”来获得公司控制权,并强调“无论盛大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新浪都有信心最大限度地保证新浪公司和新浪股东的利益”。

  •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壶口瀑布》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B.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通过在各拉丹冬的生活遭遇及所见所感,表达出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景仰和崇拜之情。

    C. 《登勃朗峰》通过记述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抒发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 《一滴水经过丽江》作者以第二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表达了作者热爱丽江的情感。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此书作者与西汉的司马迁并称“史学两司马”。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保存至今的乐府民歌,较多地反映了平民的喜怒哀乐。

    C.欧阳修是唐朝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号“放翁”,后因曾自称“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以吾一翁,故又号“六一居士”。

    D.“铭”是古代刻在书简上用来警诫自己或歌功颂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说”也是一种文体,“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亦可指“托物言志”。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要是你看我的信,总觉得有教训意味,仿佛父亲老做牧师似的;或者我的一套言论,你从小听得太熟,耳朵起了茧;那末希望你从感情出发,体会我的苦心;同时更要想到: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别因为是听腻了的,无动于衷,当作耳边风!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哪个人教育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除了艺术以外,再加上这么多的道德的?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来播的种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开花结果——我指的是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1】本段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他儿子_____________(人名)的。楼适夷先生称此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__________的教子篇。

    【2】从选段中你看到家长傅雷对儿子的最大期望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是急促的鼓点;________,是飞扬的流苏;________,是蹦跳的脚步;________,是闪射的瞳仁;________,是强健的风姿。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英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他还是特殊的教育家,对居住海外的长子傅聪,经常通过书信对其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教导,在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______

    (2)《傅雷家书》中的许多家信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其中一封信由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语重心长,情真意切。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母亲的明灯

    邹凤岭

    ①夜深人静时,我常会点亮母亲的那盏灯,聆听火焰哔哔剥剥的微音,一如听着亲人的细语。

    ②那天,下起了细雨,乡村提前降下了夜色。我站在泥土垒成的屋子木门边,眺望旷野。母亲离家已经三天了。每个夜晚,我总是站在大门前,望向那条通往远方的路,盼着那盏灯火的出现。母亲是村子里唯一经常提灯走夜路的人。

    ③那是半个多世纪前,乡村缺医少药,十里八乡才有一家诊所。加之交通不便,村上人家贫穷,人们有个伤风头疼什么的,就只能在床上躺着,依靠自身的抵抗力挺过去。妇女生孩子,也只能在家里,那是“儿奔生,娘奔死”的过程。母亲用她自学的助产术为乡亲们服务,一生中接生了婴儿无数,全都母子平安,创造出了她的人生奇迹。

    ④一次偶然发生的事,让母亲成了乡村接生婆。在她30岁那年,日本鬼子“扫荡”进村,乡亲们躲进了茂密的芦苇荡。因受到惊吓,加之用力奔跑,邻居家的姐妹即将生产。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母亲自告奋勇助产接生,孕妇顺利产下了一对双胞胎。打那以后,左邻右舍有人家媳妇临产了就请母亲去帮忙,母亲成了方圆数里唯一的乡村接生婆。

    ⑤在乡村,助产是件艰难的事。尤其在水乡,村民住地分散,出门都是小田埂连着独木桥的路,母亲裹一双小脚,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可以想见其艰难。然而即使是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人家媳妇临产了上门求助,母亲也总是毫不迟疑,提着一盏油灯,踏着泥泞小道,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产妇家。

    ⑥这一次,母亲外出助产接生,一去就是三天。我去上学,走过金家庄时,村上人家正庆贺喜得男丁,准备举行新生儿“洗澡礼”。走在老巷上,听得婶婶们议论:“大喜啊,生了个大胖小子。”“是啊,多亏了接生婆,母子得平安。”

    ⑦在那个年代,乡村里不通电,都用油灯照明。多少个夜晚,我一觉醒来,还能看到母亲挑着豆粒大的油灯,聚精会神地绣虎头鞋。红色的鞋面,金色丝线绣成的虎头图案,栩栩如生。在新生儿的“洗澡礼”上,母亲总会送上她亲手做的虎头鞋。婴儿穿上了这鞋,美好的祝福洋溢了一屋子。

    ⑧多年后,仍时常见母亲精心擦拭、轻轻抚摸那盏油灯。母亲说,赶走了侵略者,成立了新中国,我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70年来,家乡巨变,村上办起了合作医疗,建起了乡镇卫生院。现如今,乡村人家生孩子,都进了市里的三甲医院,医疗保障有了极大提高。时代变了,母亲老了,不用再做乡村接生婆了。

    ⑨一天,镇卫生院派人把母亲接走,请她给医护人员上了一堂课。母亲的提灯作为历史的见证物,高高地悬挂在会场讲台的正中央。

    ⑩思念母亲,便会想起那盏灯。我常常想,在寂寞的长夜里,有一盏明灯在,就不会迷路。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05月04日)

    1选文以“母亲的明灯”为题,有什么好处?

    2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3选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4结合选文,分析第⑩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作文。

    在新团员入团仪式上,你将要代表新团员进行演讲,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选取一个角度切入,可以抒情和议论;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