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咸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的热爱,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B.《灯笼》的作者吴伯箫是台湾著名作家,散文家,教育家。

    C.《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四行一节,不讲究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D.《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B.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C.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D.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漫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是一篇小说,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

    B.《安塞腰鼓》一文的作者刘成章,用酣畅的笔调,描绘出南方少数民族的舞蹈风情以及人民生命的升华。

    C.《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D.《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 4、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北冥有鱼》就选自他的《逍遥游》。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C.作为“唐宋八大家”的孟浩然,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王孟”。

    D.古人常说的“弱冠”是指男子20岁,“而立”指的是男子30岁,“古稀”指的是60岁。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古诗词鉴赏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指柳絮。②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②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⑥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己亥杂诗》中龚自珍借花自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二天,母亲到学校去恳求瓦西里神甫开恩,让她儿子回班学习。从那时起,保尔恨透了神甫。他又恨又怕。他不容许任何人对他稍加侮辱,当然也不会忘掉神甫那顿无端的毒打。他把仇恨埋在心底,不露声色。

    保尔以后又受到瓦西里神甫多次小的侮辱:往往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把他赶出教室,一连几个星期,天天罚他站墙角,而且从来不问他功课。因此,他不得不在复活节前,和几个不及格的同学一起,到神甫家里去补考。就在神甫家的厨房里,他把一把烟末撤到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了。

    (1)选文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保尔受到了怎样的“侮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塑造了保尔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与筷子

    ①重阳这天,大家都在吃重阳糕。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刀切开,用叉子叉着吃;有的则用筷子吃。看到大家不同的进食方式,让人想起汉文化和筷子的关系问题。因此写下这点文字。

    ②人类社会,共有三种进食方式。其一是用手。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例如婴儿,不须母亲教导,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其二是用刀叉,这当然是在人类发明火和冶铁之后,才有的工具。人用刀叉获取猎物之后,在火上烤熟,然后用叉叉着,用刀割来吃,这比用手抓已经大大进了一步。其三是用筷子进食。这种进食用具是如何进化得来的,尚待考证。筷子用手操作,手与大脑相连;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获子是汉文化的特征,只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才用筷子。

    ③在当今世界分布上,在亚洲除了直接受汉文化影响的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新加坡外,其余均是用手进食的。中国还有部分兄弟民族,如维吾尔族等也是用手进食的,非洲多是用手进食的,欧、美、澳洲白种人均用刀叉进食,只有当地土著民族用手进食。

    ④中国人一开始其实是使用刀叉的,而且刀叉是中国人发明的。全世界发现最早的骨质餐具就是刀,是在我国浙江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至今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而古代叉子也是在我国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

    ⑤筷子,原名“箸”。在我的故乡江西,现在还有地方仍将筷子叫箸,我们的祖先究竟从什么时代开始,放弃了用手和用刀叉进食,我不知道,从书中查到,“纣为象箸,而萁子唏”,此话意思是说纣王用象牙做箸,萁子感到很忧虑难过。本意是批判纣王的奢修。因此。我们从这话中得知在商代已经使用箸了,但在这之前,究竟哪个年代开始使用箸,则尚待考证。

    既然称箸,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多然人都不称箸而都叫它筷子?据说,这是船民开始的,过去的船都是木料做的。在长江大河中行驶,不仅很慢而且危险,小时候常听人说;“行船走马三分险。”船民迷信,所以产生了一些忌讳。在行船时,如姓陈的,只许说耳东,不许说陈,因“陈”与“沉”同音,在船上不能说翻身,只能说转身,因船上忌“翻”字。“箸”与“住”同音,船行要快,不能“住”。因此忌用“箸”,住的反义为快,船上就将“箸”改称为“快”,但快是形容词,因此造了一个“筷”字,为什么用竹字头,因筷子是竹子做的。

    ⑦今日西餐案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虽然在一些富豪餐桌上的刀叉,是用金子或银子,甚至镶上宝石,经过有名的艺匠精心做出来的,放在洁白的裘布上,熠熠发光但它毕竟摆脱不了它原始的、野性的痕迹。而筷子则是手的延长,早从原始的野性中异化出来了。

    1说说文化跟筷子有什么联系。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②段加点词语为什么不能删掉?

    4说说第⑥段面线句了所用的修辞手法和作作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天台山报》要出一期“话说天台”专刊,设置了“天台风味”“天台风光”“天台风俗”“天台风尚”四个栏目(见下表)。请你写一篇文章投稿。

    栏目

    内容举例

    天台风味

    饺饼筒、麦饼、胡辣沸……

    天台风光

    石梁飞瀑、国清寺、赤城山……

    天台风俗

    正月初一、正月十四、八月十六……

    天台风尚

    垃圾分类、和合文化、广场舞……

     

    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可记叙、可议论、可说明……

    (2)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