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伊春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语段中划线的部分,有语病的一项是( )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①人脸识别技术发展的脚步,也无时无刻没有停歇。在我国,②有多家研究和开发人脸识别技术的企业诞生并推出产品和服务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④随着刷脸技术的发展,日常生活中许多需要身份识别的环节,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刷脸的方式来完成

    A.①

    B.②

    C.③

    D.④

  • 2、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③②④①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

  • 3、下列加点字读音与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jiǎo)洁 jiā)然而止

    B.háng)辈   méi)子 马前

    C.jiāng)然   次xiāo)声匿迹

    D.guī)裂 两) 草长yīng)飞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jūn) (jī)   挑拨离(jiān)

    B.(chù) (kuàng) 而至(zhǒng)

    C.(qí)     (xuàn)   怒不可(è)

    D.(sāng)   (sè)   词夺理(qiǎng)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渙。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芦苇起兴,写芦苇与天光水色相映照,呈现出一种迷茫的、朦胧的境界。

    B.“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继而展开热烈追求,然而伊人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怅惘。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阳且右”等体现了本诗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D.《蒹葭》这首叙事诗,着重叙述了一位男子追求心上人的故事。

    【2】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各章表现了不同的时空特点,毫无联系,感情坦率朴素、简单明朗、热烈浓郁。

    B.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等,主要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地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若即若离,又都是动态的描摹。

    C.诗句中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通过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提供了特定的背景。

    D.“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了出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①《虽有佳肴》中,用美味来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洞庭湖磅礴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

    ③李白《送友人》中对仗工整,运用比喻表达离别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

    ④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贽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1)上面这段文字是《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_________(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说的一段话,文段中横线上应该填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妈一定刚刚起床,可是我已经下班回来了,”他一面想着,一面加快脚步,嘴里吹着口哨。“离开学校倒也好,反正那个该死的神父是不会让你好好念书的,现在我恨不得吐那家伙一脸唾沫。”他正想着,已经到家了。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段文字中的“他”指的是谁?结合原著中这段文字之外的相关内容,说说“他”为什么对神父如此愤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

    ①随着疫情持续发展,市场上N95(KN95)、医用外科等防病毒口罩依旧紧俏,不少家庭中的口罩库存即将见底。于是,网络上开始流传一些重复利用的“妙方”。但是贴着“一次性”标签的防病毒口罩真的能够走上“无限循环”之路吗?

    ②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56℃30分钟”可有效灭活病毒,能否可通过“清蒸、水煮”的方式实现口罩再利用呢?

    ③不能。无论是N95 还是医用外科口罩,它们实现“防病毒”的手段都是依靠“过滤层”吸附、阻隔病毒等微颗粒(气溶胶),而过滤层主要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

    ④根据设计要求,口罩要在实现较好阻隔效果的同时保证令人舒适的通气性,其对医用口罩的吸气阻力一般不能超过343.2帕斯卡(Pa),日常防护型口罩吸气阻力小于135帕斯卡(Pa)。

    ⑤因此,口罩过滤材料往往要经过“驻极处理”,使其携带微量的电荷,从而在比较蓬松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吸附空气中的各种微粒。

    ⑥毫无疑同,无论是“清蒸”还是“水煮”,水的进入会使过滤层中的电荷迅速消失,导致过滤效果大幅下降。同时,聚丙烯熔喷材料纤维非常细,要比头发丝细十几倍,平均只有两个微米左右,不耐高温,温度大于80℃时就会收缩变形,导致结构破坏,防护效果降低。

    ⑦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75%的乙醇能有效灭活病毒,能否将用过的口罩喷上酒精消毒,再晾干重复使用呢?

    ⑧不能。一方面,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N95 口罩外表面都经过“拒水处理”,酒精、水、血液、唾液等都很难渗入,目的是加强对医生的保护,防止在与患者接触中出现液体喷射造成交叉感染。

    ⑨因此,表面涂抹、喷上酒精很难起到对医用口罩内部的消毒作用。另一方面,酒精也会破坏口罩外层防水结构,原因是酒精的表面张力和水有很大不同,用酒精处理过的口罩材料对水(血液、唾液)的吸收会増强,这会加速口罩过滤层失效。

    ⑩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病毒对紫外线敏感,是否可以使用紫外灯、紫外消毒柜等对口罩消毒,实现再利用呢?

    ⑪不能。聚丙烯熔喷材料是一种热塑性高分子材料,耐老化性差,对紫外线非常敏感。接受紫外线照射后,结构会发生破坏,即氧化降解,使过滤性能大幅下降。

    ⑫课题组曾经做过实验,如果对N95 级别的口罩进行水蒸、水洗、紫外灯消毒,它的过滤效率将由95%快速降低到60%以下,和普通的纱布口罩、棉布口罩差不多。

    ⑬那么究竟有没有方法实现口罩的消毒再利用呢?

    ⑭对普通人来说,没有。口罩生产过程中采取的消毒方式是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普通家庭无法实现。况且口罩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吸收人体呼出的水蒸气,逐渐造成过滤层的电荷流失、吸附能力下降,即使进行消毒、晾干也无法恢复,再使用起不到很好的防护效果。在当前的疫情条件下,不应提倡对一次性防病毒口罩的消毒再利用。

    ⑮虽然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N95 口罩都是“一次性”的,但从设计者的角度看,除非是去医院、大型超市或接触疑似病人等高危场所,普通人并不需要用一次防护口罩就扔掉,完全可以使用两三次,从而减少口罩资源的消耗。

    (选自《科技日报》2020 年2 月3 日,有删改)

    1网络流行关于防病毒口罩可以循环使用的哪些说法?

    2第④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⑤段加点词语“往往”为什么不能删去?

    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从文中可知,防病毒口罩实现“防病毒”的手段都是依靠什么实现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 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若需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