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曲靖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下午在中南海瀛台会见了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听取了她对香港当前形势和特别行政区政府工作情况的汇报。

    B.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会徽发布仪式上发表的视频祝词中表示,北京冬奥会会徽的揭幕,对于整个奥林匹克大家庭乃至中国,都是奥运之旅中的精彩里程碑。

    C.根据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显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与10年前相比,我国乡镇数量减少了8.1%,自然村减少了3.8%。

    D.电视剧《索玛花开》生动地塑造了汉族扶贫第一书记王敏、周林等干部形象和马海木呷等彝族农民形象,在荧幕上展现出了民族团结、精准扶贫的壮丽感人。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比特币不是货币,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因此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有关的业务。

    B.我国每年因商品过度包装造成的价值高达4000亿元的废弃物,人们不禁感慨:这铺张浪费的现象何其严重!

    C.据悉,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考公平性,2014年高考全国将针对贫困地区提供较2013年更多的招生名额走进高校,保证他们有机会实现“大学梦”。

    D.高三冲刺阶段马上就要到了,同学们都在刻苦学习。要想取得高考的胜利,就看同学们能否稳定发挥了。

  • 3、在下列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希望越来越多的建筑能像这所希望小学一样,多一些“民心工程”、“民安工程”,多一些有良心的承建商,让百姓多一些心安,让国家多一些________的建筑。

    ⑵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教师一次一次地示范朗读,一个一个地_______发音,直到所有的同学全部掌握了为止。

    ⑶“中国式放生”已经将人们误导进入一个形式的过程,这种乱象已经越演越烈了,基本上可以说,放生行为与放生者所谋求的善是________。

    A. 坚如磐石  矫正  截然不同   B. 固若金汤  校正  截然不同

    C. 固若金汤  矫正  南辕北辙   D. 坚如磐石  校正  南辕北辙

  • 4、假如古代有微信,以下哪位诗人会出现在武则天的“朋友圈”中?(  

    A.高适

    B.岑参

    C.宋之问

  •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请求临终的父亲祝福自己,父亲却要求她好好照看一切,到“那边”向他“交账”。这个情节入木三分地刻画出老葛朗台的守财奴形象。

    B. 《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晦气到家了,就连船帆都像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帜。不过,他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一位向“限度挑战的强者”。

    C. 《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无辜的晴雯、司琪等首当其害,王夫人并没有查出绣春囊的由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有袭人提升了自己的地位。

    D. 哈姆莱特听完鬼神的诉说,精神的痛苦使他身体虚弱,精神颓唐,再加上与奥菲莉亚爱情的变故,他发了疯。但他最终战胜心魔,杀死了奸王克劳狄斯。

    E.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泰戈尔意在劝谕人们要做有益于他人的人,生命才有价值;只为自己打算,生命是苍白的。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新发展阶段,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材料二:

    曾经“教育下乡”为农村脱贫开出良方;如今要让贫困断“根”,还需要用上“教育”这个“实招”,下大力气解决乡村教育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等普遍性问题,改变乡村教育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用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夯实乡村教育的根基,充分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才能让乡村全面振兴更有“含金量”。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一些乡村学校曾经面临空心化:师资薄弱、生源流失。2019年退出贫困县序列的琼中县,改善办学条件、引进优秀师资、做好控辍保学……随着教学质量的提升,琼中县吸引了超过3000名中小学生回流。事实上,琼中县校园里学生的琅琅书声,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场景。

    (摘编自李群《在“朗朗书声”中托举乡村未来》)

    材料三

    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人才供求矛盾将更加凸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还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等;既要培养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也需要发现、发掘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既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在乡村人才培养上,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实践迫切需要,对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进行针对性部署,尽快满足需要。

    (摘编自向秋《人才振兴,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材料四: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佛山与凉山密切配合,力推产业协作,激发内生动力,为帮扶地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佛山先后投入4.64亿元财政帮扶资金,引导96家企业落地凉山,创建400多个产业项目,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

    佛山还扎实推进“领头雁计划”,培训援建新村第一书记139名、发展带头人1238名。既要“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更要“一人带头、全村致富”。同时,佛山选派骨干教师,建立凉山普通高中“佛山班”教学示范点,在年轻一代心中播撒“希望种子”。

    进入新的阶段,佛山与凉山两地协同创新与日俱增。依托凉山资源禀赋,佛山用建设工业园区思维,帮助凉山启动31个农林业园区,并通过电商平台、数字营销等新途径,让凉山名优农产品源源不断销往粤港澳大湾区,链接全球市场。目前,“佛山企业+凉山资源”“沿海总部+西部基地”等合作模式初具雏形。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表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出东西部地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新路子。”

    (摘编自人民日报《佛山凉山结对子——摘掉贫困帽协作不歇脚》)

    【1】下列对乡村振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振兴是国家“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关键。

    B.乡村振兴要和脱贫攻坚做好衔接过渡,要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C.乡村振兴要继续发挥好教育的关键作用,只有夯实乡村教育的根基,全面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乡村振兴才更有“含金量”。

    D.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培养,在重点培养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发现和发掘“农创客”“田秀才”等特殊人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当前实施乡村振兴的具体背景、内容和意义,据此可知乡村振兴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民族复兴的有效途径。

    B.材料二中,通过改善当地教育走出贫困的海南琼中县,继续走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健骨”的道路,是乡村振兴的生动范例。

    C.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从教育和人才的角度来谈乡村振兴的路径,两则材料都指出了现实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措施。

    D.材料四中,佛山用建设工业园区的经验,依托凉山当地资源帮助建设农林业园区,探索出“企业+资源”“沿海+西部”等合作模式。

    【3】海南琼中和四川凉山的乡村振兴实践可以提供哪些有益的借鉴?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贾母回忆幼时在史府的“枕霞阁”玩耍,“枕霞”二字意境极美,有人认为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两句。

    (2)苏轼《赤壁赋》中苏子与客于秋江问答,客人的回答直接引用了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的两句。

    (3)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古诗词中常用“烽火”指代战争,比如“______”和“______”。

  • 8、名句默写。

    (1)岑参《逢入京使》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望岳》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顶抒发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时,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指出,当年自己艰苦求学、毫不羡慕富家子弟服饰华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铽《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在夜空中令人不易察觉的缓慢移动的状态

    (2)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国灭亡覆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 蒹葭》中“_______  ”句表达了清晨的露水尚未干的意思,“________  ”一句表达了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还没被蒸发完的意思。

    (2)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 苇叶”比喻小船,写出了 他泛舟赤壁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美妙感受。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秦人对六国 掠夺来的珍 宝毫不珍惜、生活奢侈的情形。

  •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亲情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也是古代诗文的重要内容。李密在《陈情表》中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不可分离的真情;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长号不自禁”抒写了物是人非、睹物怀人的伤痛。

    (2)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并美。现实主义风格的《无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写了战士们同仇敌忾、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场面;浪漫主义风格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香草设喻,表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五门西望

    王建

    百官朝下五门西,尘起春风过御堤。

    黄帕盖鞍呈了马,红罗系项斗回鸡。

    馆松枝重墙头出,御柳条长水面齐。

    唯有教坊南草绿,古苔阴地冷凄凄。

    【注】①“五门”,又称午门。唐代长安城大明宫南墙有丹凤门、建福门、望仙门等五个门,故云。②王建,中晚唐著名诗人。③唐玄宗时,斗鸡、舞马、歌舞、百戏等,成为宫廷不可或缺的享乐活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尘起”一句既是写景,又有象征意义,为下文写唐玄宗的荒嬉张本。

    B.颔联是对唐玄宗“舞马”“斗鸡”场面进行正面描写,语言庄重典雅。

    C.本诗采用对比手法,将今之景与古之事进行对比,极见作者的匠心。

    D.本诗是对唐玄宗荒淫享乐误国的讽刺,全诗却无一语直接表现讽刺。

    【2】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叶侯之家,获二鸽,缚其翅而畜之野。狸者知其不能飞也,攫而食其雌。雄者怒,奋其喙啄狸,狸嗥而去。不数日,复获一雌焉,狸至而又食之。然以前被啄故,若惮雄不敢近。雄因自恃其强,不为备,居无何,竟为狸所食。

    ……

    吁!狸所为悉合于兵法,鸽乃游其术中而不悟也。吾思鸽之与狸,诚为非敌,然雄啄狸,狸始未尝不畏。使彼雌雄者并力相扶,以与狸为难,狸虽强,何至并为所食哉!恃一己之强,而不知援其侪类①,侪类亡而己亦随之,可慨也夫!

    抑②吾又思之:夫鸽虽小鸟,然健而善飞,当其悬哨薄云③,虽鸷④若鹰鸇⑤莫能害,而何惧一狸乎?以见获于人而遂不能飞,以不能飞而遂为狸所食。然则世之见获于人者,其亦可为深虑也已!

    (选自管同《记鸽》)

    [注释]①侪(chái)类:同类侪,等,辈②抑:然而③悬哨薄云:高飞呼哨,迫近云天悬哨,高飞呼哨;薄,迫近④鸷:凶猛的一种鹰,这里作形容词用,凶猛的意思⑤鸇(zhān):禽名,又名“晨风”,形似鹞羽色青黄⑥见获于人者:受制于人的人,被人豢养的人。

    1从文中的内容看,狸采用的“兵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雄鸽终为狸所食,从它本身原因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从它所处的特殊环境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3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类型与“虽鸷若鹰鸇莫能害”中“鸷”相同的是(   )

    A.是故益圣,愚益愚 B.刘备,天下

    C.殚其地之,竭其庐之入。 D.不枝,香远益清

    4对“吾思鸽之与狸,诚为非敌”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鸽子与狸之间,本是真诚的而不是敌人。

    B.我思考到,鸽子与狸相比,的确是不一般对手。

    C.我想,鸽子与狸相比较,它确实不能与狸匹敌。

    D.我思考到,鸽子对于狸,它们确实算不上对手。

    5作者借鸽子的故事,讽刺了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甘宁边区采访时,把红军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矢志奋斗的坚强意志,称为东方魔力”“兴国之光。诚如斯言,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是人类历史本身丰富而灿烂的精华。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有许多这样的精华,它们永远不过时,永远不能丢。

    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思考认识和未来发展,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